首页 理论教育 持续变革的决定因素

持续变革的决定因素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组织的变革,最显著特征就是系统性、连续性。要想成功推进组织的持续变革,就必须用全面、系统、连续的眼光,牢牢把握住影响持续变革的决定因素。从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看,持续变革的背后总是有一些新锐的领导者,堪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治”企业家。具有这种精神的领导者,能够快速打开解决实际问题的突破口,并为随后的持续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部激励。

现代组织的变革,最显著特征就是系统性、连续性。从历史长时段看,改革的征途上既铺满鲜花也布满荆棘,考验改革者的不仅是爆发力,更是引领变革的韧性与定力。零零星星的改进,并不能扭转组织的原有困境;单一领域的变革,同样很难使组织脱胎换骨。要想成功推进组织的持续变革,就必须用全面、系统、连续的眼光,牢牢把握住影响持续变革的决定因素。

在应对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时,地方政府总是面临着来自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所施加的压力。所谓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包括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改革意愿、本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公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诉求等。包国宪等学者认为,这些内生需求不仅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而且对改革创新能否持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并对试错自然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机制对犯错的容忍度又有一定底线,因此领导者必须赶在被“淘汰”之前成功。也就是说,推进改革必须汇聚众智、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地方的创新项目适应中央和上级政府预设的创新战略时,才更容易获得来自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肯定与支持,进而获得在更广阔的空间传播和推广经验的机会。同时,当创新项目能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并能积极回应企业和民众的诉求时,可以给本地区带来良好的效益与回报,创新项目将会被连续并向更深层次推进,从而激发更高层次的后续变革,以期满足更高层次的内生需求。

地方政府创新属于制度创新范畴,但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还必须借重技术创新的激发与支持。按照纳尔逊的观点,技术是“物质技术”,制度是“社会技术”,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新的“物质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带来新的理解、认知和规范等“社会技术”。中央编译局杨雪冬研究发现,有四类地方政府创新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社会参与;通过互联网简化政府审批环节;将现代企业管理的技术运用于政府中。可以说,技术创新决定了制度创新的空间和机会。一旦地方政府创新获得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支持,其后续创新的深度、广度和实现机会就会增强,从而推动创新可持续性的不断递增。

2014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运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了网上办事大厅,打造“一站式”网上办事平台,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申办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015年12月,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实现互联网移动终端与政务数据的汇集共享,相当于把网上办事大厅揣到口袋里,随时随地可以申办业务。这项创新之所以能持续下去,至少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上级的支持。这个创新案例得到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极大提振了改革信心、增强了改革动能。二是企业和民众的支持。有些改革者之所以“人走政息”,就是由于排斥了民众的主动参与。蒙城县委书记车照启认为,基层改革要多考虑企业和老百姓的接受度,通过共享改革红利唤醒他们的改革热情,“这样的改革看似慢,但是最能持久”。三是新技术的引入。互联网与政府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了企业和民众的改革获得感。

成功的组织变革,本质上就是将试错、学习或模仿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保留下来。这种动态的、循环往复的知识积累,既是发动创新的前提,又是持续创新的结果。就地方政府而论,创新往往较少以理想为导向,而更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问题和矛盾、冲突表现得最突出的地方,更容易成为变革与创新的生长点。当创新得到成功实施之后,便将创新中积累的所有知识保留下来,并与原先的知识体系融合起来,进而有效实现知识的新组合。由此,拓展了后续创新的可能性边际,也增加了创新的自主能动性。同时,更高层次的地方政府创新,又将促进知识的继续积累,形成源源不断的知识新组合。在这种循环往复的知识积累中,政府创新注入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之源。

与自然生物般的被动学习行为不同,地方政府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主观的“心智”因素,包括目的性、主动搜寻、学习与创新。在选择环境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将基于原有惯例所形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适应性学习行为。当这一创新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后,创新中的优良基因就被惯例化了,进而促使适应性学习行为逐渐稳定下来。亳州“互联网+政务服务”就是一个生动实例。从全国范围来看,经过十多年的简政放权,地方能够自主取消的权力事项已相当有限;立法往往滞后于改革,地方的某些改革因冲撞法律红线而遭争议;缺少统一设计和规范,上下级或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程度存在制度脱节。其中蕴含的改革风险,对市一级更有不可承受之重。亳州及时抓住“互联网+”的机会窗口,运用新技术对传统政务服务加以嫁接改造,进而激发出更高层次的后续创新。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政府的主动学习和强力推动,根本无法扫清观念障碍、冲破利益樊篱,更不可能产生可持续性变革的稳固基础。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企业家精神。财经作家吴晓波判断,未来任何企业都很可能会像一支排球队,呈现为一个突击队的模型。他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为例,认为郎平的胜利体现出一个规律,就是人的要素大于一切组织,体制和制度的力量将让位于领导者,特别是让位于人的力量。从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看,持续变革的背后总是有一些新锐的领导者,堪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治”企业家。对于组织变革,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睿智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力,擅长接纳新技术与新知识、运用新思维与新方法,对原有的组织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政治”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之一,也是地方政府创新持续力的动力之一。具有这种精神的领导者,能够快速打开解决实际问题的突破口,并为随后的持续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部激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