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识别“改革促进派”

如何识别“改革促进派”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促进派”就是“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人。一言以蔽之,改革促进派是主动谋划者,不是击鼓传花者。无论是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改革促进派都要做到胸中有韬略,对所属的“条”和“块”,主动进行“顶层设计”。对于改革促进派的内涵,国内学界也进行了探讨。从调查结果来看,公众普遍认为,改革促进派的衡量标准和特点,主要是心态和行动上。

那么,改革促进派有什么特殊的标签呢?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既是“好干部”的标准,也是改革促进派的应有之义。身处改革的时代,改革思维不可缺少。“改革促进派”就是“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人。

一是看齐意识强,想改革。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需要重视思想认识问题。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吴敬琏认为,时下的改革,首要的问题还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必须达成共识。因此,改革促进派就是坚定改革信念,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改革的问题上,毫不迟疑地看齐,由内而外地一致,是排头兵和急先锋,既能挂帅又能出征的干部,就是改革促进派。

二是改革思路明,谋改革。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改革促进派除了要有上山打虎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更要善于“谋”,要有明晰的改革思路、统揽全局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改革促进派是主动谋划者,不是击鼓传花者。无论是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改革促进派都要做到胸中有韬略,对所属的“条”和“块”,主动进行“顶层设计”。

三是精准落地实,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既涉及打破旧的规则体系,又涉及冲破利益樊篱。这需要在驾驭全局的基础上,选准改革的突破点,协调各方参与改革,细化、量化各项改革举措,真正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让人民群众真正从改革中有“获得感”。

由此不难看出,想改革是态度标准,谋改革是行为标准,善改革是能力标准。只要干部能够真正做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能够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就是改革促进派,就是改革的“千里马”。

对于改革促进派的内涵,国内学界也进行了探讨。杨凤城(2015)认为,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看,改革促进派有三个标志:一是对改革的协调性、系统性、全面性有深刻的认识,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有系统思维和组织顶层设计的能力;二是既有攻坚克难的决心、敢于担当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勇气,又有科学缜密的实施方案,以及突破改革障碍的能力;三是具备法治思维,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用法律和制度规范重大改革举措,巩固改革的积极成果。王明杰(2015)认为,改革促进派就是有明确的改革方向与坚定的改革信念,有足够能力将改革付诸行动的人才。精神层面,要有坚定改革的决心,坚持明确的改革方向,思想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有长远的全局观念。行动层面,要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头脑清醒、敢作敢当,不畏风险、不断创新,积极主动地将改革思想付诸行动。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研究发现,衡量改革促进派的标准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在8243份有效样本中,选择“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的有60.3%,选择“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的有57.5%,选择“实践上,要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坚定地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有44.6%,选择“心态上,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的有37.5%。在回答“您认为改革促进派干部应当具备哪些突出的特点”问题时,57.6%的受访者选择“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居第一位;46.8%的人选择“敢于自我革命,直面改革难题”,居第二位;排名第三位的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占比为34.4%。从调查结果来看,公众普遍认为,改革促进派的衡量标准和特点,主要是心态和行动上。心中想改革、主动推改革,将是衡量干部是否为改革促进派的基本标准[7]

何丽君(2016)则主要针对干部群体,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在399份有效样本中,60.90%的干部认为,改革促进派的具体表现是“不惧风险,不计得失,敢于向自身利益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59.02%的干部选择“系统全面思考本地区、本部门实情,科学务实地进行组织改革顶层设计”;53.76%的干部选择“尊重人民群众的改革意愿,愿意放权于民、让利于民”;53.76%的干部选择“理想信念坚定,认同中央的改革战略部署”。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级别干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差异较大。厅局级干部多侧重于改革举措的上传下达,与中央改革的步调一致尤为重要;县处级、科级干部多侧重于操作性,多思考如何联系具体实际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干部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度比较复杂。总体来看,旗帜鲜明地始终坚持一种态度的官员只占据少数,更多的则是兴奋与害怕并存、情感反对与认知支持交织。多数干部往往持有两种甚至多种态度,时而拥护、时而反对,时而积极、时而消极。一个最坚定的改革者可能曾经动摇、挣扎,而一个最怯懦的保守者也可能曾经拥护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