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大怨必有余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即使能和解较大的怨恨,必定还残留很多小的怨恨。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老子揭示:人类社会的和谐工作,永无止境。尤其是平息较大的动乱之后,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而停止和谐工作。因为,小的宿怨有可能激化为大的怨恨,从而引发社会动荡。我们应当学习圣人办事有理有据,以德报怨,助人而不求回报的德行。这样才能平息各种宿怨,形成拥政爱民的风尚。“和大怨”需要消除怨恨的根源。

【简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故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79章)

【译文】

即使能和解较大的怨恨,必定还残留很多小的怨恨。(和谐工作)怎样才能更妥善呢?(唯有从根本上消除怨恨)所以,圣人手握对方欠债的契约而不索要,总是给对方留有充分的余地。(圣人施恩而不求回报,以德报怨。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

有德之人按章办事,公平公正。(避免产生怨恨)无德之人巧取豪夺,敲诈勒索。(增加更多怨恨)

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不偏爱任何人,无亲无疏,经常把实惠与护佑,给予任何有道德的慈善人。

【鉴赏】

老子揭示:人类社会的和谐工作,永无止境。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出现。尤其是平息较大的动乱之后,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而停止和谐工作。因为,小的宿怨有可能激化为大的怨恨,从而引发社会动荡。“故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我们应当学习圣人办事有理有据,以德报怨,助人而不求回报的德行。这样才能平息各种宿怨,形成拥政爱民的风尚。“和大怨”需要消除怨恨的根源。

老子提出了消除“怨恨根源”的具体方法:

(一)依照公约条款,公正办事;

(二)践行道德,广施恩惠,不求回报;

(三)倡导天道文化(公德),导人向善。

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三条,那么,人类的社会生活自然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