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么估计物体大小

怎么估计物体大小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估测策略,才可以提高估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单位迭代”是学生估测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单位迭代的方法让学生建立起长度、面积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当遇到较大的估计物一下子难以估测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分小块、分小段的方法来进行估测,分解估计物的各个部分,简化估计的过程。

如果说估测的实质是拿被估测的事物与表象相类比的活动,那么估测的核心就是估测策略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通过讨论、交流、罗列一些基本的估测策略,因地制宜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进而在运用过程中感悟、内化形成较为熟练的估算策略。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估测策略,才可以提高估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在教学中,笔者觉得需要教给学生常用的估测策略有以下几个。

1.单位迭代

“单位迭代”是学生估测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单位迭代的方法让学生建立起长度、面积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例如,教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可以这样安排: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有多大,通过“找一找,想一想,比一比”等过程让学生充分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估计,一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最后还请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检验自己估得是否准确。

有了比较正确的单位表象之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单位表象来估计身边物体的大小,既是建立单位表象的延伸,又是巩固单位表象的有效方法,这将为今后学生了解更多物体的大小打下基础。

2.适度分解

当遇到较大的估计物一下子难以估测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分小块、分小段的方法来进行估测,分解估计物的各个部分,简化估计的过程。

如在《千米的认识》的教学片断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千米的长度,可以采用“分解”的策略,先认识10米的实际长度,再想象出100米,1千米有多长。而在认识10米有多长时,安排了一个手拉手的活动,让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看一看几个同学站在一起才有10米长,让学生感受一下10米的实际长度。在认识10米的基础上,感受 100米需要几个同学(大约90人),再引出1千米大约需要900个同学站成一排,进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1千米的实际长度。

有了实际的体验,有了想象的铺垫,这样分解的过程既降低了估测的难度,又提高了估测的精确度

3.巧妙对比

“对比”也是一种常用、简便的方法,是指利用已经知道的估计物对另一个估计物进行估测的一种方法。

例如,三(上)《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中,也需要重视估测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认识分米这一环节时,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建立起1分米的单位表象,再让学生估计一张纸条的长度,体会“几分米”的长度。出示2分米的纸条,说说怎么估计,再逐次出现3分米、5分米,说说估计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已知道的长度作为参照物,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分米这个单位表象的认识,也让学生学会估测的方法。

对比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适当记住一些常见参照物的大小:黑板的长,自己的身高,课桌面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学校操场的大小,魔方的大小,一瓶矿泉水大小,一桶矿泉水的大小等,以备估测时作为参照物。

4.巧用公式

如果遇到生活中较大的且较规则的图形时,还可以先估测出估测物的相关的数据,再通过我们已经学习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出估测物的大小。

例如,估计鞋盒上面这个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如果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就能很快地联想到先估测出长方形的长、宽大约有多少,再根据面积的计算公式,估测出鞋盒上面这个面的面积,使得估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有研究证明,人们对于长度的估测优于对面积、体积的估测,我们需要利用对长度估测的优势和计算方法,来掌握二维、三维物体的大小,丰富估测方法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力。

总之,面对不同的估测对象,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估测方法,选择科学、合理、可行的估计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估测的水平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