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应考心理问题的成因

中学生应考心理问题的成因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学们,应考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个体发展的危机期或者“心理断乳期”。三是生理周期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部存在周期性的盛衰变化,即生理节律。也就是说,应考过程当中出现的很多心理问题受到我们学生对其看法的影响。

同学们,应考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是,这些因素主要来自同学们自身、家庭社会和学校。下面,我们就一一加以了解:

先说自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特殊的心理发展期。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个体发展的危机期或者“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一方面是理想信念等迅速变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自我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另一方面,生理发展较快,但思维的批判性尚未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并且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心理。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同学们的情绪情感都会有很大的波动,看待问题也容易出现极端的观点和态度。所以,同学们往往不太会处理来自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或者处理的方式不成熟,常处于比较矛盾和纠结的状态。

二是遗传因素。每个人受到父母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其对环境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也有所不同。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人,即使是非常微弱的环境刺激也会产生紧张的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即使是较强的刺激,也许只会产生比较微弱的反应。所以,有的同学对考试会产生很强烈的感受,觉得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有些同学则会觉得没有那么重大,表现得很淡定。

三是生理周期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部存在周期性的盛衰变化,即生理节律。研究表明,体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智力周期是33天。当个体处于高峰时期时,往往表现为体力旺盛,感到精力充沛,生机勃勃;会出现强烈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心情愉快乐观;智力方面会感到头脑特灵活,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相反,当个体处于低谷时期,容易疲劳,做事拖拉畏惧;情绪方面往往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意志沮丧;智力方面则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健忘、判断力降低等。这时候,个体很容易出现问题,感染疾病,机体各方面协调能力也差。在应考的过程中,如果有的同学生理上正处于一个低谷期,就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应考状态。

四是认知和应激能力。考试能否引起中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认知评价能力,包括个体对刺激情景性质的认识过程,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自身对应付刺激情境能力的估价。也就是说,应考过程当中出现的很多心理问题受到我们学生对其看法的影响。如果同学们对于考试这件事看得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有半点失误,那么就会担心、紧张和焦虑。如果同学们对在应考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持排斥态度,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的不良心理状态,那么就会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自己会出现焦虑。比如,如果哪位同学偶尔失眠了一次,就认为失眠这件事情很严重,会影响自己考试的发挥,最终肯定会带来很多不好的结果。

一般地说,动机水平越高,应试者对考试期望也越大;反之,则越小。研究表明,凡考试动机过强者,则其考试焦虑程度就越高,考试中能力发挥就往往失常。中等偏强的动机强度,则往往会使人头脑兴奋,进而很好地发挥考试水平,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对考试及考试的结果,如果同学们的应激能力及抗挫能力较强的话,就会用比较理性、平和的态度来看待考试及结果,即使面对不好的考试结果,也不会患得患失。但是,如果同学们的应激能力及抗挫能力较差的话,就会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特别害怕出现比较坏的结果,觉得自己无法应对(事实也是没有办法去应对),那么就会对考试产生一系列的恐惧、焦虑等情绪。

五是知识储备和应考技能。如果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认真学习、复习,有着扎实的学习基础,在应考的过程中就能够充满自信,就不会有太大的情绪起伏;相对的,那些平时不好好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复习应考的时候又不能好好准备,就会信心不足,在应考的过程中就会表现为情绪紧张,坐立不安,特别焦虑。

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如何有效安排答题速度和计划,如何有效处理突然出现的一些情绪,这些取决于同学们自己的应考技巧。不具备应考技巧的同学,在答题过程中,就不能较系统地安排答题时间,东做做西做做,手忙脚乱,情绪紧张,有时甚至在一道题目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错过答其他题的时间。可见,应考过程中若缺乏应考技巧,不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心态,处理突发事件等,就不可能灵活应对,也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六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同学们在应考的过程中并不是仅仅只有学习和备考这一项任务,还需要与同学、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特殊的应考时期,有的同学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起伏和波动,而这些都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应考压力不光来自同学们自我的期望和目标,也来自父母,来自同学朋友之间的比较。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较好处理各种压力,有效地加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就会加深,这很不利于安心备考。

再有,由于身心的发展,不少同学开始有青春期的萌动,有喜欢的异性同学,当然也有同学进行“交往”。如果不能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或者说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问题,也会使青春期情感问题成为影响应考的不良因素。

再说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所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还一直都存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有着超前的计划和打算。家长本身就承载着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更多是面对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的。而对于正在读中学的同学们来说,家长担心的就是我们能否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

很多家长习惯了耳提面命,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求他好好学习,将来考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再考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很多同学都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当中长大的。家长关注的焦点大多都放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面。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参与,只要是和孩子的学习相冲突的,一切都以孩子的学习为主,事事都安排打理得很周到。小的时候孩子没有什么想法,但是等到孩子进入初中和高中,有了自我的意识和竞争意识之后,就会从父母日常的行为举止中读出他们的期望,于是无形当中会产生一些压力。再比如,有的家长自己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一直心有遗憾;有的家长的家族中都是大学生,就不允许孩子考不上大学;家长比较喜欢某些专业,就希望孩子也能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等等,这些都很可能不是孩子的意愿。如果把这些都强加给孩子,孩子无形中就会接收很多来自家长的压力。

二是家长不合理的比较。家长总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为了督促孩子进取,总是会拿周围的比较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来展示和比较,以激励自己的孩子好好努力。殊不知,在总是存在比较的环境当中,孩子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考试是能够表现孩子学习和应考能力的主要事件,因此在应考过程中,这种压力就会以各种形式凸显出来。心理应激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强的,可能会变压力为动力,但是一般来说,这种来自父母的压力往往会成为一种阻碍孩子前进的力量。

三是不良的家庭氛围。不良的家庭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备考的一个因素,比如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家庭当中重要的家庭成员的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的学习考试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粗暴的教养方式,不太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只是简单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考试成绩稍不理想便会粗暴对待。这种粗暴可能很少表现为打骂孩子,而更多地表现为语言上和态度上的暴力。这会使孩子过分在乎学习成绩,甚至产生恐惧、厌学的心理。还有的家长只知道给孩子提供比较良好的物质条件,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取得好成绩还是差成绩都不在乎。这样一来,孩子进步与否总是得不到家长的任何回应,更得不到关心和鼓励。于是,一些同学就找不到学习兴趣,甚至厌学了。

接着说学校因素。学校对于学生应考心理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如果具备比较良好的素质,有着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格,就可以使学生保持比较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绪,就会使学生在学习应考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否则,就会使学生对学习生厌,并且在应考中也产生焦虑、厌学、厌考等心理问题。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艺术也会对学生的应考心理产生影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总是以取得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成绩好的就是一切都好,对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偏爱,就会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只关注成绩的氛围,也会使成绩确实不太好的同学形成考试焦虑,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不仅如此,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对老师的信任度大大降低,最终厌恶老师甚至讨厌学校。

二是学校的氛围和管理模式。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大多数中学还是围绕着中高考的指挥棒开展教学活动的。社会、家长等对于中学的评价,尤其对高中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学校的管理氛围和模式也都围绕教学成绩,各种周练、小考和大考无休无止;重分数、讲排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使得学生整天都陷入考试紧张的苦恼当中。所以,在应考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问题。

最后说社会因素。现今社会,推崇高学历,高考依然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道门槛。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不得不说,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相对来说,高考是一场公平的人才选拔,但现有的教育体制、政策法规都不完善,社会上一些机构,一些部门重学历轻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社会大环境还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职业选择的机会和自由。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家长都挤着让孩子上重点中小学,考重点大学。社会关注的焦点还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高考和中考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报道:某某地又出了什么状元,某某学校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有多少。“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这一现象依然存在,整个社会在合力扭曲和异化着中学教育,可谓愈演愈烈。这无疑又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