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吃透句子成分的定义

吃透句子成分的定义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只要是句子的表述对象,那无论这个成分有多长多复杂,都只能做主语。句子中这一类的附加成分可分为定语、状语、补语三类。句子的附加成分的主要作用就是修饰、限制及补充说明,使句子的表达更完善、清楚甚至更生动。句子的表达首先是要合乎我们生活表述的习惯,比如“戏法人人会变”和“人人会变戏法”这两个句子,从主语来看,两句的主语分别是“戏法”“人人”。主语作为句子阐述的对象,决定了句子所要强调突出的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谈谈如何吃透句子成分的定义。请先看一则有趣的故事:

古时有一栈房东家,此人颇有些斯文且素有洁癖。一日,天降大雨。东家心想:来人拖泥带水,岂不要弄脏客栈?于是,赶紧写一纸条,上书“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贴于大门之上,然后关门进屋。

不一会儿,只听“嘭!嘭!嘭!”的敲门声传来,且一阵紧似一阵。东家好不生气,打开大门便道:

“请问客官,何事敲门?”

来人道:“住店。”

东家道:“客官识字否?怎不见门上所写之字?”

来人道:“鄙人略识几字,正是见东家门上字条方才敲门的。”

东家道:“客官既然识字,可否将门上之字念来听听?”

来人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东家不好反驳,只好留客住宿。

上面这则故事是因古人“句读停顿”引发的,但细究一下,客官之所以能用机智来征服东家,是因为他利用停顿改变了话语的句子成分,造成句意的改变。店家的原来意思是:下雨(状语),天(主语)留客(谓语部分),天(主语)留(谓语),我(主语)不留(谓语)。客官改变了停顿的位置,表述对象也变了:下雨天(主语部分)是留客天(谓语部分,省略了“是”),留我不?(动宾疑问句)留!(独词句)。从而就造成表述意思的相反。这就跟语法知识有关了。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规则,但它不是人为的硬性规定。它是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大家在实际语言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从生活角度来看,同学们学一点语法知识,能帮助自己把文章写通顺,说话时把内容表达得规范、清楚。生活应是学习语法的最直接最广阔的源泉!脱离了生活,语法知识的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般情况下,汉语表述的特定规律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来表述: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要成分主谓宾,

附加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这首顺口溜,简要阐述了句子成分的组成和位置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如果缺失,往往会有语病产生而影响主要意思的表达。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陈述的对象,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一般表示句子要明确“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比如“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一句中,“知识分子”是表达、描述的对象,在句子中充当主语。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句子如“谁领导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句中,表述的对象是“谁领导谁”,它就是句子的主语,而不能错误地认为“谁”是描述对象。总之,只要是句子的表述对象,那无论这个成分有多长多复杂,都只能做主语。再如,“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年有四季轮回,人总是要死的,是客观规律”这一句,“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年有四季轮回,人总是要死的”就只能作主语。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是什么性质或处于什么状态的。谓语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一般表示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比如“我们依靠大家的力量”一句中“依靠”就是动词作谓语,表示主语“我们”怎么样。但是,我们也要特别留意一些特殊情况。如,“10月1日国庆节”中的“国庆节”是名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对主语“10月1日”进行描述。再如,“这堆儿黄瓜,张大妈买了6斤,李大妈买了8斤,王大妈买了10斤,剩下的都被食堂的赵师傅给买走了。”很显然,尽管“张大妈买了6斤,李大妈买了8斤,王大妈买了10斤,剩下的都被食堂的赵师傅给买走了”这几个并列短语很长,也比较复杂,但只能作谓语,因为它们一同回答了主语“这堆儿黄瓜”的状态“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是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人或事物)的。比如“我们懂得一些哲学思想”中的“哲学思想”是动词“懂得”涉及的对象,充当句子宾语。有时,宾语会比较长,甚至由几个主谓或动宾短语构成。如,“大家都知道张三和李四是好朋友,王五和赵六关系很紧张,刘七和郑二曾经是狱友”一句,动词“知道”的三个主谓短语,尽管很长,但也是动词“知道”所涉及的对象,即做动词“知道”的宾语。

除此之外,句子中还常有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主语、谓语、宾语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统称为附加成分。句子中这一类的附加成分可分为定语、状语、补语三类。

定语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一般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经常用“的”字连接。

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等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一般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与方位词充当。状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状语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状语与中心词之间经常用“地”字连接。

补语是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说明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特点是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补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用“得”字连接。

句子的附加成分的主要作用就是修饰、限制及补充说明,使句子的表达更完善、清楚甚至更生动。比如“这是中国人民在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句中,“中国人民在斗争中积累起来”修饰“经验”一词,突出了“经验”的来之不易,充当句子定语;“我是不喜欢跟他说话的”一句中,“跟他”来限制“说话”,为了突出是“跟他”,不是“跟别人”,充当句子的状语;“果园里的苹果已经熟透了”一句中,“透了”补充“熟”的程度,充当句子的补语。

从生活实际出发,吃透句子各成分的定义,有这样的好处:

其一,可以理解表达的规律与习惯。句子的表达首先是要合乎我们生活表述的习惯,比如“戏法人人会变”和“人人会变戏法”这两个句子,从主语来看,两句的主语分别是“戏法”“人人”。从表述的意思来看,两句话意思差不多,那这两种不一样的表述有何区别呢?其实这与说话者所表述的重点有关。前一句,“戏法人人会变”中,侧重的是“戏法”,“戏法”怎样呢,“人人会变”。后一句,“人人会变戏法”侧重的是“人人”,强调“变戏法”没啥稀奇的意思。主语作为句子阐述的对象,决定了句子所要强调突出的内容。

还有多重定语的排列,多项定语一般按以下次序排列: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词;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一般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我的一件新买的蓝色的呢子大衣”,其中,“我的”是表领属性的,“一件”是数量,“新买的”是动词性短语,“蓝色的”是形容词性的带“的”短语,“呢子”是名词。不带“的”的动词直接作定语修饰中心语,应放在形容词和名词之后,例如“一顿丰盛的烤羊肉”“新型取暖设备”。复杂的定语要放在单纯的定语之前。所谓复杂的定语,是指由各类短语充任的定语;所谓单纯的定语,是指由单个词(特别是名词或形容词)充任的定语。例如“刚从国外进口的教学用的数码录音设备”,一般不能说成“教学用的刚从国外进口的数码录音设备”;“住在这座大楼里的外地的同志”,不能说成“外地的住在这座大楼里的同志”。这些都是生活习惯的约定俗成。

至于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方法,同学们只要记住“我吃饭”和“我吃饱”两句话即可,“饭”是“吃”所支配的对象,阐述“吃什么”的问题,“饱”是对“吃”进行补充说明的,说明结果、程度,阐述“吃得怎样”的问题。这一点,只要在实际运用中细细推敲,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一句中“在洨河上”是补充说明赵州桥横跨“在哪里”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再把“在洨河上”理解成是宾语了。

其二,可以辨析表述是否得当。如“在‘鸟巢’体育场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出人类非凡的智慧”一句,生活中类似这样“缺乏主语”的不规范表述也比较常见。为何不规范,为何缺乏主语?关键是“在……上”这一短语,表示的是某一方面,只是句子阐述的前提,不是句子所要阐述的对象。只有去掉“在……上”,“‘鸟巢’体育场的设计和建造”才是整个句子阐述的对象,充当主语,这样表述就合乎生活习惯,就正确了。

“流行性传染病在学校流行,会扰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句,就更特殊。基于后半句的表述,前半句的阐述对象,不是“流行性疾病”,而是“流行性传染病在学校流行”这一句子充当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没有问题的。而后半句存在语病,且不易辨别。如果能从宾语的特征出发去辨别,你会发现,句中“扰乱”这一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是“学习和生活”,这在生活中表述虽能让人理解,但不合语法规则。从语法的角度看,“扰乱”的对象应该是“秩序”而不是“学习和生活”。这样一辨析,“缺少宾语中心语”的语病现象就不难发现了。

必须补充的是,有些类型的句子的具体修改方案,也受表述需要的限制。如“在他的努力下,使他的父母有了正确的认识,自觉改掉了陋习”一句,语病也是缺少主语,这一类的病句修改有两种方式:一是去掉“在……下”,一是去掉“使”。其实,在生活中所要达到的表述要求不一样,修改方式也不一样。如果要突出在整个事件中“他努力”的作用,那就必须采用第一种修改方式;如果要突出在整个事件中父母所发生的变化,那就要采用第二种修改方法。

以上几种现象,涉及的是句子主干的确认。所谓“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关键是要从整个句子来看,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部分。而句子的附加部分,即定语、状语、补语也要善于在细处琢磨推敲。

如:“新西湖以其大气开放、紧致和谐、富有文化内涵的靓丽景观,广泛受到了游客的赞赏。”这句话中“广泛受到了游客的赞赏”的表述,“广泛”修饰“受到”就不合常理,应该是“受到了游客的广泛赞赏”。还有像“他收到几个朋友送的生日礼物”一句,“几个”究竟是修饰哪个中心语,导致句子表意不明。是和“朋友送的”“生日”作为并列短语一起修饰“礼物”还是只修饰“朋友”一词,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其三,可以提炼表述的主要意思。如“在省厅出台‘五严’规定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的要求都显得更加重要”一句,所描述的对象,就由三个短语组成,分别是:(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课外时间管理的)要求。不管表述得如何复杂,“三个要求”合起来作为整个句子表述的对象,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样句子的主要意思就是“要求……要求……要求更加重要了”,这种现象称为复杂主语。

刘心武的《错过》一文中“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也是这类典型。如果不能很好地吃透句子成分,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从句子的成分特征出发,抓住“从……到……”这个短语,就容易理解,作者说的主要意思是:错过、贻误,不少。这也是一个复杂化了的单句。

句子成分的存在要服务于生活的表述。语法的教与学,都要从生活的本真出发,要吃透句子成分的特征所蕴含的生活情理,以更好地去表达自己的生活和理解别人的生活表达。

(金军华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