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川九中校长王家光同志的故事

银川九中校长王家光同志的故事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银川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优秀校长、优秀党员;被自治区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王家光同志担任银川九中校长兼书记,时年50岁。她立下了三年内改变银川九中面貌的军令状。她立即与银川九中两位同志去寻找这所学校。

王家光,1934年11月出生于辽宁绥中县,满族,大学本科,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当年自愿支边到宁夏银川,任教42年,1959年入党,1999年3月退休,退休前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银川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优秀校长、优秀党员;被自治区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200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到宁夏考察工作期间,到她家看望了她及家人。

王家光同志从青年时代就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她上学和生活的费用主要靠亲戚接济。1950年上高中后享受到全额助学金,这使她对新社会,对共产党充满了挚爱和感激之情,从那时起,她就确立了“党需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崇高信念,并且她一生都是这样去追求的。高中毕业时,国家急缺教师,她第一志愿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1957年大学毕业时,她完全可以回武汉工作,同时照顾母亲和两个妹妹。但是,当党号召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时,她又毅然和其他同学选择到甘肃省(当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未成立)去当教师。大家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征途,几经周折才到达兰州,到甘肃省教育厅报到。了解到银川专署是回族人民聚居的地区,贫穷、落后,很多孩子失学,她又义无反顾地决定到那里教书。当她与几位同学乘坐一辆破旧的老卡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时,满眼望到的是光秃秃的黄土山坡,一些光着身子的男孩在那里玩耍,这情景比想像中凄凉得多,但这更坚定了她要在这片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到银川后,王家光同志被分配到银川女中(现为银川九中)任教,30多年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当教导主任、校长也是如此。她教课是好老师,教的班级初中英语升学成绩在银川名列前茅;她带班是优秀班主任,是学生的贴心人,许多有毛病的学生被她转变为好学生。她非常爱学生,常说:“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就是要对学生充满深深的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

1984年王家光同志担任银川九中校长兼书记,时年50岁。从这里便开启了她一生贯彻的“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的办学理念。她立下了三年内改变银川九中面貌的军令状。她决意从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她倾尽精力与心血,严以律己,制订出一系列有利于师生员工实施的措施、办法。她当校长后,干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教师。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是购置了几十套煤气灶(这在当年是很难办的一件事),全分给了第一线任课教师,而她和其他校领导及行政人员则继续用土炉子做饭;后来学校新盖两栋家属楼,她首先考虑的是把好楼层分给急需的教师,而把靠边的楼房留给校领导,教师们很感动。正是一件件牵挂着教师们切身利益的平常事,如住房分配、子女入幼儿园、上小学、职称评定等问题解决得及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热情和责任感。她还尽全力搞好班务和教学工作,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爱岗敬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几年后银川九中以多方面的显著成绩跨进了自治区先进学校的行列,初中毕业生的及格率、优秀生率、升学率均为全市第一,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跃居自治区前三名。银川九中先后被自治区评为“双文明先进集体”、“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党支部被授予“先进党支部”的光荣称号。她也在1987年10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1990年银川市市委、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民族教育,决定创办唐徕回民中学,并要把这所学校办成自治区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这副重担又落在了年届56岁的王家光同志的身上,她深知这副担子该有多沉重,加之自己的年龄早已不是创业奔波的年龄了,况且她在银川九中含辛茹苦地奋斗了33年,人生最灿烂的年华都在这里度过,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所学校印着她辛劳的脚印,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她确实有万般的不舍。但是她想到自己是一个老党员,对于组织的重托怎能拒绝。经过慎重的思考,她毅然勇敢地接过了这份重担,决心为宁夏的民族教育事业再尽一片心力,再献一缕馨香。她立即与银川九中两位同志去寻找这所学校。然而当她终于在唐徕小区的最边缘处找到这所学校时,她愣住了:没有院墙,没有树木,更没有花草,只有两座孤零零的小楼默立荒滩,四周是遍地的垃圾和大坑和小洼,所谓的操场是一个两米高的大坑。她已经没有退路了,更为紧急的是一个月后就要开学,300多名学生就要进校了。再难的关也得闯过去,只能成功,不能退缩。于是她很快整理了思路,分出轻重缓急,首先要在市领导的支持下配好副手,同时尽快挑选一批优秀教师,做好开学准备。她挑选好了两位副手,并从慕名前来应聘的几十位老师中,精选了二十多人,在开学前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讲明了新学校目前的困难,又谈了自己对学校发展的设想及美好的前景。没想到大家都表示愿意与她同舟共济,共度难关。1990年8月26日她和两位副校长,带领26名教职工奔忙在大雨滂沱中,打扫出部分教室,又把400套课桌凳从汽车上卸下,踏着泥泞将一张张课桌安放到每一个教室里。8月27日学校终于顺利开学了。

看到自己身边有这样一批能吃苦耐劳、同甘共苦的老师们,王家光同志立志办好学校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一个个成熟的办法和有效的计划也在逐渐酝酿中。她针对新学校的特点,凭着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学校倡导了“三种精神”,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执著爱生。她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学校管理坚持“三严”,即: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对全体教职工要严格要求,建立一支忠于教育事业,勤勤恳恳、责任心强、素质好的优秀教师队伍;对学生要进行严格的教育,训练和管理。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她要求每个干部严于律己,无私奉献,首先从自己做起。年近六旬的她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还经常晚上值夜班,星期天加班更是常事。对于领导干部,她既能人尽其才,又能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缺点,鼓励引导他们不断在工作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几年里,她培养了一批中层领导干部,其中有几位已在我市的一些中学任校级领导。

在对教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同时,王家光同志又能时时处处关心和爱护教师。记得刚建校时,学校一无所有,她看到许多老师早早来学校忙于工作顾不上吃早饭,她就从家里带来锅灶、大米,早上亲自煮稀饭,买油条,让老师们吃早饭。每当节假日她都忘不了去看望教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1993年建校已三年,唐中还没有一幢教工宿舍楼,不少教师或租或借散落在银川城郊各地,有些老师因家在外县,常年住在学生宿舍,不能照顾家属孩子。尽管如此,教师们仍然无怨无悔,拼死拼活地干事业。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资金来源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她果断拍板,先斩后奏,靠一腔热血,一个公心,1994年硬是让50多个教职工住进了新居。这件事情使老师们对她大为敬佩。从建校到1999年初,学校的骨干教师一个也没有外流。

对学生,她更是贯穿了“教育的核心在于爱”的理念。在学校作为一校之长的她,可对学生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因为她一有时间,就在校园里转,所以学校里发生任何事情,她都会第一时间知道,并且亲自过问。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问题学生,她都满腔热情的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并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她狠抓素质教育,在学校开设第二课堂,体育、合唱、民乐、绘画、书法、手工、摄影等十几个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校园里不仅有朗朗的读书声,还处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欢歌笑语,看到孩子们健康活泼的身影。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以及为校争光,努力学习的热情。所以,仅仅三年时间,唐中在送走了第一批高中、初中毕业生的同时,收获了高中、初中状元的佳绩。在以后近十年的发展中,学生们就是在这样一个优质环境中茁壮成长,在市、区,乃至全国的各项竞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那时,唐中校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今天我以唐中为荣,明天唐中以我为荣。这句话凝聚着每一个唐中学子对学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也是老校长王家光坚持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的结晶。

王家光同志和全体校级领导团结一致,带领全体干部和教师开拓进取,锐意改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仅几年的时间,唐徕回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一棵树都没有的地方,成了绿阴覆盖的花园式校园,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很快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不仅在自治区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区外也小有名气。王家光同志在担任校长的9年间,学校获得集体荣誉奖80多次。学校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被中宣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被国家民委等单位评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单位”,被国家教委等单位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自治区教委评为“质量效益年先进集体”,被银川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王家光同志以她长达42年的拼搏奋斗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宁夏的教育事业,不论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教学管理工作,她都作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10月中央电视台决定在中央10台《当代教育》栏目为中、小、幼、特教中的优秀教师制作专题片,各省推荐一名优秀。王家光同志被宁夏推荐,她的专题片的名字是《走进西部之后》,该片系统报道了她从教40多年的感人事迹。

王家光同志不仅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宁夏的教育事业,还教育自己的后代继续为宁夏的建设贡献力量。当江泽民总书记登门看望她时,王家光同志深受鼓舞,心情非常激动。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她的家庭生活、工作和身体情况。王家光把爱人和3个孩子一一介绍给江总书记。她说:我们当时给大女儿起名叫“粟支宁”,二女儿起名叫“粟建宁”,就是决心支援建设宁夏。

江泽民总书记听到王家光同志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回到了宁夏工作很高兴,意味深长地说:“西部大开发非常需要人才的支援啊!西部大开发关键是人才,有人才就有希望,有人才就能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你们对宁夏的贡献很大啊!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希望更多的人才能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来。”

王家光同志在1999年退休后又为民办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余热。2008年10月在自治区庆祝50周年大庆之际,自治区党委、政府又给她颁发了“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2009年10月她被自治区“双评”活动组委会评选为“100位为宁夏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银质奖章;2009年9月她被评为宁夏当代名人,名字被刻在“当代名人雕塑——先锋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