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叙文写作课例评析

记叙文写作课例评析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贺老师分解细化心理描写的知识,构成了新的写作知识。课例中教师先后四次引用课外资料,都较好地推动了学生的思考和写作。此外,作者还通过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和交流,以及补写等方式,很好地推进了学生的写作进程,使整个写作过程较为严谨和流畅。

1.课例呈现

“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教学设计[1][62]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描写三种方法,领悟心理描写应达到的写作标准。

(2)运用心理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显示人物灵魂的深度。

(3)以文化批判意识观照写作,发展学生文化批判视野。

[课前预习资料]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卷下中的一段话。原文是: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曰:“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引导学生对人物事件进行品评,明确“写什么”,为“怎么写”铺垫

课堂开始,出示宋濂语段(略),学生思考:

(1)这篇文章谈论的话题是什么?如何看待申屠敦当众揭穿假鼎的行为?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良知、勇气、真理、权势、人格独立与犬儒主义的文章。作为权势代表的权贵人,始终不敢承认被“飨宾而玩之”的鼎是假鼎,在面子与真理间选择维护面子;众位宾客“次第咸曰”,在良知与权势间选择屈从权势;申屠敦揭露假鼎的行为其实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人格独立的表现。

(2)文章后面的两个细节描写“敦不平,辨数不已”“不平而归”刻画了申屠敦的哪两种性格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辨数不已”可以是低声下气的辨数不已,也可以是语调高亢激烈的辨数不已;“不平而归”可以是愤怒不平而归,也可以是凄凉无奈的不平而归。

申屠敦有两种性格:①坚持真理、不畏权贵、刚烈正直;②追寻真理、屈从现实、内心迷惘。

[环节二] 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心理描写的技巧与标准

有了上述深入解读,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申屠敦会有两种性格特征,是因为宋濂的原文只是展示了人物外在的言行表现,而没有描写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对人物做多样化理解以及人物形象再创作。

(一)第一次写作片断训练:静态心理剖析

敦偶在座,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1)假如申屠敦是一个追寻真理、软弱迷惘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2)假如申屠敦是一个坚持真理、刚烈正直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前面总结理解到申屠敦的两种性格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在写作中更需要仔细领悟好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性格逻辑、人物性格决定人物心理的写作标准,以及静态心理剖析要与动作描写、神态、语言等描写相辅相成的写作理念。

(二)第二次写作片断训练:动态心理发展

原文中“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这一处“良久”时间段中贵人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琢磨。教师提示学生:要写出人物心理动态发展过程,以及隐秘、曲折、细腻、复杂的动态心理描写特点。

下面是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一致评选出来的最佳的心理动态发展过程描述:

好奇(权贵的眼神闪过一丝好奇的光,真有一样的鼎吗?不妨看看)→惊讶(待到两鼎齐聚,睁眼细看,竟是如此相似!)→惊喜(走近申屠敦献上的宝鼎旁,用手细抚之,那是何等柔润的光泽,优美的线条,真是凤凰翔舞蛟龙吐珠)→忽然恼怒(转瞬间嘴角牵出两道深深的纹,难道鲁生骗了我?)→佯作镇定(他转过身子,背对着大家,骨关节咔咔作响)→主意已定(缓缓地对众人说“此非真也”)

在学生的相互交流、完善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如在描述权贵人最终奸计生成时帮忙补充一个细节:权贵摇着鹅毛扇,踱着方步,举止优雅而从容地对着众人说:“非真也。”这个“优雅从容”活画出权贵人善于伪装的特性,刻画出这样一颗灵魂,把掩藏在灵魂深处种种卑污曝晒在阳光底下,以引起人们的警醒,唤起人们对身边环境“恶”的反思,并对之加以鞭挞。所以这个“优雅从容”是一个老辣的讽刺,它含蓄地表现出写作者的批判性文化立场。

(三)第三次写作片断训练:选择恰当意象表现心理

请选择一个具体景物、物象,使之着上申屠敦当时“归而叹曰”的心理(追寻真理、软弱迷惘、凄凉无奈的性格)。

(1)以情境设计或意象渲染烘托申屠敦(第二种性格)的心理世界。(方法)

(2)心理描写:物皆着我之色彩。故事情节符合人物心理发展逻辑。(标准)

这个写作较有难度,教师先给出示范:

走在秋风有些萧瑟的原野上,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申屠敦看着道旁枯黄的树叶,在颠倒和翻卷中向下坠落,它曾经赖以立足的枝头在哪里呢?他望向天空,天空一如既往的空洞寥廓,天空并不告诉他答案。

提示:在三个片段训练中,学生学习方式可多样:第一个,采取口头写作交流,学生以上述心理描写必须符合人物性格这个标准互相评判;第二个,学生分组讨论权贵人“良久”这个时间段中的心理动态发展过程,学生评选出最佳心理描写与最不好的心理描写,并说明评判的理由,总结出心理描写标准;第三个,对高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先给出示范,并在优秀佳作展示后为困难学生提供具体物象:如树叶、足迹、影子、小路、雪花、夕阳、路边小草、孤雁,等等。

[环节三] 更具人文批判内涵的拓展提升写作训练

方法一:借鉴《促织》结局,化悲剧为喜剧,寓含讽刺意味。

示范:翌日,献诸抚军。抚军不忘所自,无何,权贵以卓异闻。权贵悦,免鲁生役。其后数年,申屠敦隐于南山,汉鼎复归于长安深川之下……

方法二:借鉴“太史公曰”方式直接议论。

示范:君岂不知乎?前有赵高指鹿为马,后有司马迁李陵之祸。自古及今一也。

[环节四] 布置课外作业

(一)让学生补充两个寓现实于荒诞的情节

(1)在暮色苍茫中,申屠敦如同一座被时光锈蚀的雕刻,一动不动,让黑夜一点点将他吞噬。良久良久,一声轻轻的叹息传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鼎与真鼎和申屠敦有一天相聚,想象他们将如何对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料引用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选自刘基《郁离子·良桐》)

(1)人物最终命运与人物心理发展逻辑有何关联?

(2)这个故事把琴、人、时代三者结合在一起,人物最终命运使整个故事具有深远意义,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因此具有意义。试按照这种方式,假如申屠敦(第二种性格)最终也走向归隐,我们要怎样设计人物心理,使之合乎情理地走向归隐结局呢?

2.课例评析

本设计始终紧扣人物塑造来进行心理描写的指导,并做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挖掘,颇具新意。具体亮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亮点一:能力点的分级。心理描写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初中应该已经熟练掌握。那么,高中阶段再讲,一定要有它的意义在。贺老师分解细化心理描写的知识,构成了新的写作知识。她将心理描写分成三个级别:静态心理剖析—动态心理发展—选择恰当意象表现心理,逐层递进,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丰富性,而且学着创作并能较好地融入原文。

亮点二:搭桥寻路,教师切实地推进了学生的写作进程。课例中教师先后四次引用课外资料,都较好地推动了学生的思考和写作。第一次,引入宋濂原文,提供了写作情景,交代了写作能力点;第二次,引入教师下水文,提供示范,帮助学生指引方向;第三次,引入《促织》和《史记》的结尾,提升训练立意;第四次,引入《郁离子·良桐》,将人物心理与命运走向联系起来,更让学生明白了心理描写必须遵循人物性格的塑造。此外,作者还通过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和交流,以及补写等方式,很好地推进了学生的写作进程,使整个写作过程较为严谨和流畅。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主要有三点。

不足一:缺少规律性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三次片段描写,虽然学生有较好地表现,可惜的是老师都没有就势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性知识的总结,这对于能力的形成无疑留下了遗憾。写作中关键性知识的获得是写作教学的核心意义。

不足二:环节三与主题目标偏离。倒是环节四中的练习与本次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又有提升,不如删去环节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关键性知识的梳理总结。

不足三:只抓申屠敦的心理描写有些单一。文中人物众多,当事情发生时,每个人的想法必然不同。不妨放开让学生作选择,从各异的心态见出世态百相,也是非常之有趣,也更见出心理描写的功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