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属于“工具型”的教育课程。网上教学环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主学习环境,我校构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授课讲义、作业都发布在网络上。

杨亮涛

|摘要| 在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从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计算机基础教育信息化、营造计算机应用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四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其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和数据分析、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它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不断普及,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校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对全面提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二、教学内容层次化

众所周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属于“工具型”的教育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专业的不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背景及学习能力等选择合适的知识内容。根据我校自身特点,我们以“面向实践,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导向,构建了分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层次,我们构建了三个层次。

教学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1 层次化教学内容

随着中小学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普及,大学计算机教育已经不再是“零起点”,但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从而直接影响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我校非上海生源的增多,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有所加剧,从2008年开始尝试对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根据摸底情况,将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分进加强班,配备较强的师资,适当增加课外辅导的时间,以保证他们能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个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尽管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阶段,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信息容量比较大,内容多且较抽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不知道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能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根据不同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对照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在学生基本掌握各知识点后由学生通过模仿制作案例的效果来完成对软件的学习。例如,在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时,教师以校园宣传海报为案例,对其中背景填充、文字处理、图像合成、图层样式等知识点先进行逐一分析讲解,使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学生掌握软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制作类似的宣传海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该软件。

基于任务的学习方法又叫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教学过程是:先告知学生具体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讲,然后完成实验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综合应用。例如,在学习Flash软件时,我们先给学生设定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动画来介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校园风光。要求动画中必须用到文字、图像和声音,同时必须用到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传统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动画五种动画类型。这样,学生就带着任务来进行学习,要想做出上述动画效果,就必须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弄明白。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更能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形成。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是指利用网上教学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网上教学环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主学习环境,我校构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授课讲义、作业都发布在网络上。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互相交流,开展网上答疑和网上作业提交。这样,不仅突破了传统答疑方式、时间和地点固定的限制,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我校建立15个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1个创新设计实验室和1个微机组装与系统集成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包括“五一”、“十一”、暑假、寒假),从8∶00~22∶00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

四、计算机基础教育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及Internet的普及,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功能全面的高校数字化校园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平台,使高等教育迅速走向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并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影响。我校非常重视数字化校园在高校的建设、发展及发挥的作用,借助高等教育信息化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演示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程序运行结果,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计算机概念。15个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均安装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软件系统,全部实践教学案例和作业及其实验要求、实验指导书等均放在实验室服务器上,学生随时可以下载参考。日常实验课作业、实验报告均实现网上提交。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共享教学资源的需求,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免费下载的共享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常用软件、开发工具、杀毒软件等)。在机房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所有软件操作类教学均在机房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使学生能及时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为了更真实地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校开发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通用考试平台,所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都采用上机考。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能力普遍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我校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个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在平台上随时进行的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借助该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互动,实行网上答疑,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同时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并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个性化辅导,逐步形成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各种任务案例,并将其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更重要的是及时更新和充实这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实时有效的交流和探讨。

五、营造计算机应用的校园文化氛围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能力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各不相同,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爱好者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积极营造计算机应用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拓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首先,鼓励和组织学生自发成立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关的学生学习团体,如网络协会、PPT设计协会、编程爱好者协会、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协会等,营造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种学生社团聘请师德高尚、创新意识浓厚、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为名誉会长,对协会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团体是科技制作活动的主力军,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此项工作,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为日后开展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充足的后备军。各种学生社团以“发扬求是学风,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技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为宗旨,通过学术报告、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让大家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逐渐形成浓厚的计算机应用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定期举办各种校内和校外科技竞赛活动。各种学生学习社团的创建为学生新思想、新观念的培养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能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潜能,依托这些协会,我们定期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计算机硬件知识及动手能力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动画设计大赛、PPT故事设计大赛等。从2009年开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了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要求参赛者运用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做出创新性工作,我们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赛,并组织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在有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众多高校选手参加的大赛中,我校每届都有学生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奖项,今年我校更是取得了一项一等奖、两项三等奖和四项优胜奖的好成绩。

六、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主动应用计算机技术。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改革和创新,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以达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杨亮涛,1976年5月生,男,江西樟树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现就职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主讲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实用技能训练”和“PPT设计与表达艺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