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周易·蒙卦》浅析中国传统蒙学思想

从《周易·蒙卦》浅析中国传统蒙学思想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教育,特别是少儿的启蒙教育蒙学之称,就来源于《周易·蒙卦》,指的是“中国在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运用智慧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实践活动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蒙卦》是《周易》的第四卦,这一卦记录了古代先民教育活动的情况,也集中反映了他们对启蒙教育的理解,对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蒙卦》的卦辞中“童蒙”二字,就是指幼稚的儿童。

梁 洁

|摘要| 《蒙卦》是《周易》的第四卦,这一卦中蕴藏着丰富的启蒙教育理念,包括蒙学的价值及基本原则、蒙学的特点、目标和重点、蒙学的基本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周易 蒙卦 蒙学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之一,蕴藏着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一方面,《周易》不单纯是一本卜筮之书,更是一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国家大事、帝王权术,甚至家庭婚姻、劳动生产,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它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古人对万事万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科技成就、思想道德和文化艺术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教育,特别是少儿的启蒙教育蒙学之称,就来源于《周易·蒙卦》,指的是“中国在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运用智慧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实践活动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蒙学的作用在于开启蒙昧、教化百姓、传承文化,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早在《周易》时代,就已经被我们的祖先所认定。《蒙卦》是《周易》的第四卦,这一卦记录了古代先民教育活动的情况,也集中反映了他们对启蒙教育的理解,对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蒙学的价值及尊师重教的基本原则

“蒙”的字带有“暗昧”和“幼稚”的意思。《序卦传》说:“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集解》引干宝曰:“蒙,为物之稚也;施之于人,则童蒙也。”也就是说,对人来说,儿童属于萌芽阶段,这个阶段懵懂无知,皆因心智未开,故而事理不明,就像万物初生时暗昧不清的状态一样。《蒙卦》的卦辞中“童蒙”二字,就是指幼稚的儿童。正因为儿童“暗昧”和“幼稚”,所以有必要为其启迪智慧,进而使其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真知,这是从“蒙”字在《周易》中的含义就可推出的蒙学最基本的作用。而蒙学对儿童的重要性在《彖传》中被更为清晰地指明:“蒙以养正,圣功也。”也就是说在儿童单纯幼稚的时候就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儿童走上纯正无邪的道路,这是可以成就圣人的伟大功业。在中国古代,教育可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蒙学即是小学,要“养正”,学习做人;大学则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格物致知、穷理通经、修身治国。虽然教育分了大小,但只是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分,教育本身的价值却并不分大小,蒙学也可以是“作圣之功”。由此可见,中国自古看重儿童教育,故以“蒙”为名的这卦含有成长之兆,“利贞”且“亨”,蒙学的价值可见一斑。

《蒙卦》的卦辞中写道:“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说明启蒙之事,是儿童有求于教师,而不是教师去求儿童。一个“求”字,强调了儿童对学习应有的态度,即自觉主动。而“求”与“被求”的关系又强调了儿童对待教师应有的态度,即虔诚恭敬。因此,这两句卦辞其实就向我们强调了学习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尊师重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对这几句卦辞,《王注》的解释是:“筮,筮者决疑之物也;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决之不一,不知所从,则复惑也。故‘初筮’则告,‘再三’则渎,渎蒙也。”儿童对待学习和教师,都应该有敬神一般的诚意,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应虚心求教于教师,教师自会施以教诲,但如果反反复复地滥问,那么这就不是尊师重教的态度,而是渎乱学务的做法了,教师对这种轻慢无礼的求学者,应该严词拒绝。从《蒙卦》的卦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对待教育和学习的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哪怕是蒙昧的儿童也必须懂得尊师重教的基本原则。

二、蒙学教育特点、“果行育德”教育目标与“蒙以养正”教育重点

任何教育都必须研究教育的对象,儒家提倡的“因材施教”也正基于此。蒙学,它的教育对象是儿童,而儿童的特点正是“蒙”的字义,也就是“暗昧”与“幼稚”。《蒙卦》从卦形来说乃是上艮为山、下坎为水之象,《彖传》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集解》引侯果曰:“艮为山,坎为险,是山下有险;险被山止,止则未通,蒙昧之象也。”这些都是以高山下有险阻,遇险止步、彷徨不前来形容童蒙“暗昧”与“幼稚”的。因此,教育儿童的蒙学或称为小学,其教学难度并不亚于教人治国平天下的大学,甚至更要求教师要有符合蒙学教育特点的教学技巧。那么,蒙学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呢?《象传》曰:“山下出泉,蒙。”对这话《本义》里解释为:“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渐也。”古时大禹治水,重点在于“通”而不是“堵”,“蒙”的卦象既为山下出泉,那么对于泉这样的源头之水,我们也应该因势利导、耐心启发,方能实现“必行而有渐”,经过逐渐汇聚,最后成为江河。因此,“蒙”的卦象其实就是蒙学教育特点的形象化阐释:不急不躁、循序渐进、逐步启智,这也是由蒙学特殊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

在效法“蒙”“山下出泉”的卦象方面,《象传》指出:“君子以果行育德。”“果行”是指果决其行,有“百折不挠”的深意,育德是说一切行为的内在指向都是道德修养的提升,因此真正的君子应当“果行”不止,“育德”不懈。“君子”这个词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古人看来育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有道德的人”,也就是君子。因此,《象传》的这句话,既可以看成是对君子提出的内外要求,也可以看成是启蒙教育的内外目标,外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有不断提升的品德。当然,在“果行育德”的教育目标中,内和外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果行”是为“育德”服务的,换句话说,“育德”才是启蒙教育的重点。前文提到过《彖传》有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宋儒张载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教者但观蒙者时之所及则道之,如既引之中道而不使之通,则是教者之过,当时而道之,使不失其正,则是教者之功,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培养儿童纯正无邪的品质,引导儿童走上正道,这是蒙学的价值,同时也是蒙学的重点。教育者能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重点,就能成就圣人的功业,反之,如果忽略或者半途而废,则是教育者最大的过错。流传到今天的传统蒙学课本有很多,虽然看起来内容复杂、形式多样,但仔细分析起来,它们的宗旨都是一样的:教会儿童做人、做事。明代沈鲤在《义学约》中说:“蒙养极大事,亦最难事。盖终身事业此为根本。”只有把“养正”“育德”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蒙学教育的根本,在儿童时期就把正确的观念植入其脑海,引导儿童走上正道,才能“以亨行时也”,才是把握时机做了正确的事。

把“养正”“育德”视作的教育目标,在后来的传统蒙学教育中得到贯彻,今天常见的蒙学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从中都能轻易地找到佐证。比如,《三字经》的开篇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儿童要通过学习,修善抑恶,永保纯良;《弟子规》有“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则学文”,告诉儿童,道德的养成当从点滴做起,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走上社会后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要博爱大众、亲近仁德,还要孜孜不断、追求学问,从在家、出外、待人、学习等方面给出道德准则;《增广贤文》有“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告诫儿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要有君子的自律与心胸。这些都可以看成是传统蒙学对儿童优秀品质的塑造,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为人之道。

定规立矩和适度惩戒相结合的蒙学基本教育方式。“蒙”卦的初六爻说:“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意思是:启发童蒙,利于树立法则,使人免犯罪恶。这一爻提到了在具体的启蒙教育中,典型教学的重要性。初六爻是“蒙”的最下爻,属性为阴,对应的是初次接受启蒙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蒙稚至甚”,因此及时地定规立矩是很重要的,可以让儿童及早地端正品质,免犯过错。对此,张载有个很巧妙的比喻:“至如不欲犬之上堂,则时其上堂而扑之,若或不常,既挞其上堂,又食之于堂,则使孰适从,虽日挞而求不升堂,不可得也,是施之妄。”意思是训练小狗必须赏罚分明,且始终如一,如果不想让小狗上堂,就必须在它每次上堂的时候都责打它,这样它就会养成习惯,如果应责打时相反用喂食来鼓励,那么再要培养它不上堂,就不可能了。在这里,张载用训练小狗来比喻教育不懂事的儿童,类似的教育方式,就是《象传》里说的:“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尚氏学》里说:“言以法则示人,俾童蒙有所则效,即释‘刑人’之义。”懵懵懂懂、不喜约束是儿童的天性,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却不能完全地听之任之、不加引导。约束言行举止,培养礼仪风貌,这是人进入社会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在启蒙教育时,就给儿童订立一系列规矩和制度,引导他们遵守,通过反复训练,最终使他们言语合度、举止得体、彬彬有礼,以文明的姿态进入社会,并且避免犯错,不至于身陷“桎梏”;反之,不加“刑人”,放任自流,儿童就会成脱缰野马,不明事理,不遵法度,永远混沌蒙昧。

如果儿童不守法则,任性逾矩,那么该如何对待呢?对此《蒙卦》的上九爻给了清晰明了的答案:“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击,《释文》引王肃曰:“治也。”即以猛击治“蒙”。此爻是《蒙卦》的最上一爻,又属阳,如同“蒙师”地位高高在上,且威严阳刚,如果儿童顽劣,不服教化,那么适当地用严厉举措施以教治,也是可行的方式。上九爻体现的这种教育主张,就是今天所谓的“惩戒教育”。“惩戒”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在教育学上,惩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惩戒使学生明白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防微杜渐、惩前毖后,如果能在学生犯“小错”的时候就受到一定的惩戒,则学生将来犯“大错”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因此科学地使用惩戒教育也未尝不是一种对学生负责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当然,惩戒的前提是适度,尤其对儿童,可严而不可暴。暴烈过甚的惩戒就是上九爻里说的“为寇”,这是“不利”的,而应该“御寇”,也就是适度地严厉。过度的惩戒会给儿童的身心带来伤害,不利于儿童的成长,这是教师都必须明白的道理,今天教师必须区分适度的惩戒与过度的惩罚甚至与体罚之间的差别。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蒙学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还是蒙学教育的重点与具体方式,《周易·蒙卦》都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理念。后来的大儒,如董仲舒朱熹、张载等人在注解《周易》的同时,也把他们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这些都对蒙学教育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随着大量蒙学教材的问世、蒙学教育在历代的实际开展,蒙学教育在传统教育中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比之治国平天下的古代儒家大学教育,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重要、更持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译注.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徐梓,王雪梅.蒙学要义[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4]雅瑟.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梁洁,女,1981年4月出生于四川,1999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基地班,2003年7月保送四川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宋元文学。2006年硕士毕业以后任教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9年迁居上海,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通识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上海市礼仪协会礼仪培训师。目前在校主授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孙子兵法与现代谋略”“中国诗歌艺术”等,授课风格幽默生动,深受学生喜爱。

大学任教的9年中,多次获得所在学校及地方的奖励:2007年10月获得成都大中学生“一专多能”成材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7年11月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6~2007年度“夫子育人奖”三等奖;2007年12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6~2007“三练三创”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1月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2年12月获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录播与网络课程建设”评比二等奖;2014年10月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学名师”称号;2014年11月获上海市首届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除此之外,还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了《中国诗歌艺术》等数本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