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数学优质课的认识与思考

高中数学优质课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本文从数学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对高中数学优质课的认识与思考,希望能够找出共性,同时给其他学科一些借鉴。在听了有关专家关于优质课的报告后,结合自己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我觉得自己对什么是一堂真正优质的课,渐渐有了一些完整、全面的认识与思考。下面几点,是我对高中数学优质课的认识与思考。此外,一堂真正的优质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羊 韵

【摘 要】 成才教育强调以“课堂为重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能,构建优质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点。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优质课堂,这既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个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的地方。作为数学教师,本文从数学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对高中数学优质课的认识与思考,希望能够找出共性,同时给其他学科一些借鉴。

【关键词】 成才教育 优质课 教学效能

什么是一堂优质课?每个教师心里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然而,如果深入地进行思考的话,又总会觉得很难全面地说清楚。在听了有关专家关于优质课的报告后,结合自己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我觉得自己对什么是一堂真正优质的课,渐渐有了一些完整、全面的认识与思考。一堂优质的数学课必须满足: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合理、教学效果显著这几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说从整体感觉而言,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充实的、深刻的、扎实的、灵活的。下面几点,是我对高中数学优质课的认识与思考。

一、深刻理解教材,凸显数学本质

一堂好课首先必须是能够凸显数学的本质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数学的“味道”。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数学的本质?那就要求教师从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数学规律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体验等方面去思考。当然,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面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从以上一个方面去凸显就已经是很好的了。例如:我在进行“函数的最大(小)值”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曾设计过下面的一个探究环节。

例:求y=8+2x-x2当x∈[-2,2]的最值。

变式1:求y=8+2x-x2x当x∈(-2,2]时的最值。

变式2:求y=8+2x-x2x当时的最值。

探究:请同学们自己编写一些区间,并在所编写的区间上求最值。

这个例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求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但是,在学生求最值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于当x∈(-2,2]时,为什么-2取不到,就不存在最小值产生困惑。而教师则会觉得在书本中,这个内容也不要求学生有深刻理解的,所以往往会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让学生记住就好,从而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过程。

因此,我觉得无论面对什么类型的学生,一旦学生产生问题和困惑了,教师就应该及时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学生的困惑为突破口来揭示数学本质的规律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一堂真正的优质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具有了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而只有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会猜测、探究、验证,那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教学。在前段时间我参加观摩的几节全国交流课中,衣兰老师在“了解平面解析几何”一课中就设计了几个研究性的任务,层层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引例:说出并解释二元方程y=x2y=x所表示的曲线C的性质。这个引例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熟悉的基本函数的解析式和函数图像,初步感受用方程表示和研究曲线的思想,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探究打好了基础。

接下来,教师进一步设计了例一:说出并解释二元方程所表示的曲线C的对称性和范围。

对于熟悉的函数解析式,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所以设计这个二元方程,既不是函数解析式,学生对它所表示的图形也不了解,加深了学生对用方程表示曲线的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起到了联系旧知,加深理解的作用。而学生们通过对方程进行变形,得到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而得出曲线上的点满足的几何性质,一方面为接下来的研究做了铺垫,另一方面也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了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平面上图形性质的基本思想。

在前面这些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例二:写出用几何性质来定义的曲线C,并写出表示它的方程;用方程来研究曲线C的性质,并画出图像。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凸显数学本质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的学习和引入过程中,创设一些情境,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会去做、去思考的了。但是,什么样的情境创设是合理的?是学生需要的?是对教学有帮助的?往往,有时候只是为了要创设一个情境而去创设情境,就完全失去了创设情境本身的意义了。因此,我觉得在教师教学设计的时候,还是要“因需施教”,不要生搬硬套。

例如,我在“二面角”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请同学把窗开得大一些”的要求,然后,请同学观察,窗开得大就是面和面所成的角度变大了,从而引出课题,同时也让学生很直观得理解了二面角这个概念,体会到二面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性。我觉得,这个引入的设计就是成功的,简短而又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其实,我觉得,教学有创新,并不需要一定去设计多么复杂而华丽的“外衣”,有时候,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例子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概念、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只有“平易近人”的数学才是有力量的!

同样的,在我听的“了解平面解析几何”一课中,教师的引入也是很成功的。我们都知道平面解析几何学:就是借助平面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平面上图形性质的学科。但是如何想把这个基本思想传递给学生,单凭枯燥的讲解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衣兰老师采用了以同学熟悉的情境引入,许多发现或发明是由生活中的小事件引发的。比如,苹果从树上掉落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跳动的壶盖启发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循序渐进地从笛卡尔发现蜘蛛结网进而产生了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想法,形象地把蜘蛛看成一个运动着的点,而把平面上的图形看成动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产生的。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里教师并不是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而是通过故事的讲解、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将枯燥难懂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从而带领学生们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去体会数学概念和定义以及思想方法形成的过程,达到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目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一堂好课就应该是帮助学生主动实现知识的建构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课堂。

当然,一堂“优质课”要具备的特质还很多。良好的教态、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与学生的良好的交流都只是一些必须具备的基本方面。它还包括对于学科本体知识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过分施加压力而使学生感到负担沉重;以及开导学生但不和盘托出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细节。通过每天点点滴滴的努力,最终培养学生乐意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思维品质,才是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所要不断孜孜以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