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藏经洞如何形成

敦煌藏经洞如何形成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为这些文物的流失感到痛心之时,众人也不免对藏经洞封存经书的原因感到疑惑。1036年党项族的西夏政权攻占敦煌以及整个河西走廊,并持续统治这个地区接近200年。不光是藏经洞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对于洞内文物的保存时间、流失去向等等问题,研究界也还在探索。余秋雨对该事件及造成的深远影响描述真实贴切,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敦煌乃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在这里聚集过无数宗教信徒,收藏着无数宗教宝藏。可惜宋代以后,敦煌渐趋冷清,不再受到人们的关注,直到20世纪初一个爆炸性新闻从这个荒凉之地诞生。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在雇人修补佛教洞窟的时候,偶然打开了一个尘封千年的洞穴,而填满这个洞穴的,竟然是大量的经书字卷、绢画和佛教法器。

随着消息的不胫而走,世界各地的觊觎着中国宝物的人纷至沓来,其中以斯坦因和伯希和等人掠走的文物最为众多和珍贵;而当时的清王朝的统治正摇摇欲坠,在精力和财力上都没能够提供有力的保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一批批运走。在为这些文物的流失感到痛心之时,众人也不免对藏经洞封存经书的原因感到疑惑。

1036年党项族的西夏政权攻占敦煌以及整个河西走廊,并持续统治这个地区接近200年。藏经洞中的藏品中标注的年号最晚为宋朝初年咸平五年(1002年),而且洞内没有找到任何西夏文书,藏品的堆放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和分类。如此匆忙的痕迹告诉我们,在第一次党项攻打敦煌时,为避免兵灾,当时的僧人慌乱将这些东西堆入洞中,封存起来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

在藏经洞中,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汉文残页、带木轴的残缺经卷以及绢画的残片等等,这些经品会不会是一些已经废弃不用的,但是出于崇圣尊经、珍惜纸张等原因所以没有丢弃,而是聚拢起来,统一归放呢?

不光是藏经洞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对于洞内文物的保存时间、流失去向等等问题,研究界也还在探索。我们不仅期待着更多真相的发现,也期待着更多流落海外的珍贵文物能够归乡。

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曾经写作过一篇文章《道士塔》,生动地讲述了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还原了当时从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到外国人纷纷前来运走经书的场景。在文章中余秋雨一方面表达了对道士王圆箓的遗恨,但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对当时情境的无奈,毕竟是清政府缺少对这个文物群的保护,才会导致文物的流失。余秋雨对该事件及造成的深远影响描述真实贴切,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