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

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料的获取和筛选中存在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史实的表述和评价都属于历史认识范畴,是认识的不同层次。历史在“历史本身”与“历史认识”相互联系的存在中表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史实的表述追求事实的客观性与陈述的主观性相统一。评价,《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评定价值高低”。史实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而言是一个“长时段”,需要持之以恒的

普陀区教育学院 刘琼敏

目标内容:能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

一、史实、史学、史料

1.史实与史学

史实,就字面意思而言,指的是历史事实。史实是人类社会过往的客观存在,以及发展的过程,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既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那就是事实。不会有发生过却又不真实的事存在。

葛剑雄指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由此我们知道,历史是指以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历史不同于史学。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的历史: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一种是被人们头脑加工过的主观化历史。前者是指历史本身,后者是历史学的范畴。

2.史实的双重性

历史概念本身的双重性,决定了史实的双重性。史实,一种是指客观发生过,存在于某个时间、空间中的历史事件,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一种是后人根据所掌握的客观历史材料进行的叙述和解释,这种叙述和解释是对所拥有的历史材料的主观理解。因此,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是客观历史的主观反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而后者是对前者的有限反映,两者有联系,更有区别。

如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古代民族,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和《汉穆拉比法典》这些文明成果,都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文明、国家、奴隶制这些概念,是后世史家根据客观历史材料,进行逻辑思维判断后赋予的;两河流域农耕文明发展、各民族交往融合冲突战争的具体历史细节,是我们不清楚或者暂时不了解的事情,但根据现在掌握的客观历史事实,史家还是可以大致梳理出这个地区的历史发展演变状况。

3.史料

史料即历史资料,是历史学的基础。史实通过史料呈现,但史料不等于史实,更不等于史学。史料的获取和筛选中存在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真实是“写什么”,要求历史内容必须正确和准确;客观是“怎么写”,要求历史内容必须全面和完整。真实针对虚假,客观针对偏见。对历史研究而言,真实客观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永恒的追求,因为离开了真实与客观,史学就没有任何价值。随着包括文字记载、实物、遗址遗物等客观历史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充实,后人对客观历史的认识也会随之发展和完善。

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乌尔徽板(”或称“乌尔之旗”),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考证客观历史存在的旁证。这件实物史料发现于伊拉克南部乌尔王朝皇家墓地,距今4600年左右,主要的两个画板上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战争”与“和平”的场景。它能够佐证乌尔王朝曾经的存在;帮助我们了解乌尔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如出现了不同社会阶层,有商人、工匠、穿着长斗篷的军人、皇室成员、祭祀者等;骡拉的战车印证了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等等。但是这件文物本身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制作它,我们反而不能确定。最初它的发现者里奥那多·伍利(Leonard Woolley)认为它被悬挂在柱子上充当军旗,但现在根据《大英博物馆纪念册》简体中文版的介绍,人们更多地认为它是某种乐器的共鸣箱。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史料不等于史实。史实通过史料得以呈现,在对史料的考证研究中,历史的真相才能逐渐被人们了解。但受限于掌握史料的多少和人的认识水平,历史史实可能会被误读或曲解,所以历史研究需要求真客观的态度。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史实的表述和评价都属于历史认识范畴,是认识的不同层次。史实表述求真,史实评价求客观。历史在“历史本身”与“历史认识”相互联系的存在中表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

二、史实的表述

表述,《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说明,述说”。

史实的表述,是指基于历史史实,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的较完整、系统、全面的概括、叙述,尽可能还原客观历史事实本身的真实状态。

史实的表述追求事实的客观性与陈述的主观性相统一。表述的原则是如实记录,虽然表述必然反映作者的认识,但追求对历史史实的正确把握;表述具有间接性、后时性特征,因为表述的对象是过去的,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表述的形式主要是记录、陈述史实(如“谁”“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事”),主要解决历史史实“是什么”。

如:“公元前2371年左右,阿卡德王国征服了苏美尔人建立的各王国,第一次实现了两河流域南部地区的统一。阿卡德王国在内外交困中覆亡之后,在共同反抗外来游牧民族统治的过程中,苏美尔人的势力逐渐复兴。大约公元前2113年,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兴起,不久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当乌尔第三王朝趋于衰落之时,阿摩利人由西往东、乘势迁入两河流域。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并于公元前18世纪中叶统一了两河流域。”(《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以上叙述以“谁”“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的语言组织方式,概述了两河流域王国更替的历史史实,厘清了这一地区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又如:“从苏美尔人开始,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不仅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而且还掌握了制陶、金属冶炼等手工业技术,广泛地开展商业活动。在生产实践的推动下,他们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为依据制定了规范化的太阴历,掌握了十进位与六十进位相结合的双重计数法,发现了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并且创造了成熟的文字。”

以上叙述用间接、简练的语言陈述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在手工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文明成就,并对“太阴历”做了简单的概念说明,涉及的文明成就都有相关的历史文献、遗物遗迹可以佐证,体现了史实表述恪守求真的精神。

三、史实的评价

评价,《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评定价值高低”。《上海市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的解读是“能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对给定历史材料做出价值判断”。(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华地图学社2006年版,第229页)

可见史实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逻辑形式是判断,重在给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意义、局限等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史实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而言是一个“长时段”,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史实评价作为对历史事实发表的看法、观点,是历史认识或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历史学最有价值、代表着史学最本质的东西。一方面评价者的历史观、思想个性及认识水平,都将通过史实评价充分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只有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相对的意义内容才能被理解。史实评价的原则是置于事物发生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从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克服偏见,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

总体上说评价分为三类:道德评价、学术评价和价值评价。道德评价指用一般善恶标准来衡量所评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学术评价指把所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价值评价一般发生在不同的价值体系间,更多涉及一种价值立场或哲学态度,一般史实评价中不可能完全没有价值评价。

如“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分析了《汉穆拉比法典》的具体内容,用“保留”“否定”表明法典与之前和同时期的古代民族、国家、地区相比在法律制度上的特点,并以人性善恶常理来衡量,做出了法典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的价值判断,属于道德评价。再如“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两河流域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可以看作是基于现有史实研究后,对这个古代文明的历史价值的总体认识,属于学术评价。同时“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可以看作是意识形态评价,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肯定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并根据现在掌握的历史证据,对两河流域地区做出的客观评价,打破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历史观。

四、为什么要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

1.帮助学生理解史实

历史课程的特性是让学生在浓缩、简化或概括的情境和条件下,经历和体验史学界确认史实、解释与评价历史的程序。学习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正确把握,在研读史料和教材的表述与评价中,加深对主观的历史、客观的历史的体会,了解史学界对这一段历史的现有的看法,更好地提升历史认识水平。

2.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和思维方法

“思想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中学历史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着重于思考而非繁复的记忆,包括体验简单的收集、辨别史料并汲取信息的过程,学会基础的诠释、评价历史和自我反思的方法,感悟史学思想方法在奠定公民素养、形成公民人格中的重要价值。”(《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修改稿)》)

可见,学生学习历史绝不是记诵事实,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基于史实去思考、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诠释、评价历史和自我反思”。这些思考、分析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按历史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史学意识和“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最后在新的学习情境中运用所学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3.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学习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反映同一件事的原始材料与第二材料的相关与不同,察觉到对事实的增删、对史实表述和评价的“自创”可能反映出的偏见与失真。这样的学习体验,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尊重客观史实,确立唯物史观,树立科学求真、客观包容的态度,掌握“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帮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

五、如何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

1.区分历史的构成要素

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包括:背景(原因、历史条件、目的、动机)、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经过、结果)、意义(性质、作用、影响、评价、经验、教训、启示)三部分。历史表述是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真实面貌,主要解决历史史实“是什么”,所以一般情况下,“内容”部分就是对史实的表述。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所以一般来说“意义”部分则是对史实的评价。

如,用楔形文字撰写的“《吉尔伽美什》以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为主人公,描写了他敢于对抗神灵、与命运抗争、最终却又不得不服从命运安排的曲折经历,同时汇集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各种神话传说”,这是对《吉尔伽美什》内容的介绍,尽可能还原史实的真实面貌,属于对史实的表述。

又如,“《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这是关于《吉尔伽美什》这部史诗的地位和影响的陈述,带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属于对史实的评价。

2.辨析语句的内容主旨

史实的表述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强调史实的个体特殊性和细节。

如“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一句,交代了楔形文字的由来,这就是对楔形文字区别于其他古老文字的特殊性和细节的表述。

史实的评价为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立足于时间长河中许多历史史实的交叉点上,查看它们所起到的独特历史作用。

如“(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一句,就凸显了楔形文字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到了楔形文字本身以及作为两河流域文化的载体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施案例

目标1:区分历史的构成要素。

师:说到楔形文字作为两河流域文化载体的作用,必须要提到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法典,让我们来一起探究。

师:这根黑色的玄武岩石柱是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古城苏萨发现的,现存于法国巴黎罗浮宫。石柱的顶端有一幅浮雕,画面的内容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正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标的情景,浮雕以下的部分是用楔形文字篆刻的《汉穆拉比法典》全文。请从图片上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生:汉穆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之后,为了巩固对国家的统治而颁布了这样一部法典。

生:《汉穆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篆刻的,这就体现了楔形文字在传承两河流域灿烂文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生:《汉穆拉比法典》上的浮雕刻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正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标的情景,这是在向民众传递一个信息——君权神授,而汉穆拉比制定的这部法典也是不可违抗的。

师:非常好,再让我们来放大一下《汉穆拉比法典》的正文,看看法典的具体内容,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材料:《汉穆拉比法典》(片段)

19.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中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理之。

196.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生:当时形成自由民和奴隶的两大对立阶级。

生:明确私有制,法典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生:自由民中又形成了平民和贵族的等级区分,法典运用国家权力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生:法典还存在着同态复仇这样的原始习惯法。

师:非常好。《汉穆拉比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地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通过解读史料,我们对《汉穆拉比法典》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是否知道历史事件有哪些组成要素?

生:原因、背景、目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过程、结果、性质、影响、意义,以及对史实的评价、启示等。

师:请根据以上要素概括一下《汉穆拉比法典》。

生:法典制定的背景是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法典的内容是以楔形文字作为载体,以君权神授作为理论依据,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地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作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珍贵史料,体现了法典的历史价值。

师:在这些要素中,哪些最接近史实的本身?哪些又是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呢?

生:内容比较接近史实本身,而历史价值属于对史实的评价。

师:这就告诉我们,对史实的介绍分为两个方面,历史表述是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真实面貌,主要解决历史史实“是什么”,所以一般情况下,“内容”部分就是对史实的表述;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所以一般来说“意义”部分则是对史实的评价。

目标2:辨析语句的内容主旨。

师:当然,仅仅从辨析历史事件的组成要素来区分对史实的表述和评价是不够的。指出下面文字中属于史实评价的部分。

材料:《汉穆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法典关于契约、债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是许多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立法文献所不能比拟的。

生:“《汉穆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属于对史实的表述,而“法典关于契约、债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是许多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立法文献所不能比拟的”属于对史实的评价。

师:非常好。史实的表述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强调史实的个体特殊性和细节;而史实的评价本着寻找历史发展规律性的目的,立足于时间长河中许多历史史实的交叉点上,查看它们所起到的独特历史作用。所以辨析语句的内容主旨也是区分对史实的表述和评价的方法之一。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还原历史真相,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