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提升自己

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提升自己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好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不断完善我们,要想成才,非好问不可。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讥讽,毫不在意地答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有什么不好。”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  可是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人扮演的角色不是那个不齿于问的,而是那些嘲讽发问人的。

  《尚书·仲虺之诰》中有句名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说,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浅薄。这句名言强调了好问的重要性,告诉我们绝不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

  大家都知道,“好问”就像人们查字典、查书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古人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相成。非学而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学好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其实,学习就是问书、问人、问社会、问自然。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的不断求知的过程。无论多么博学的科学家、思想家,当初只是个无知的幼儿。但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勤学好问,一点点积累,最后由无知到有知了。所以好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不断完善我们,要想成才,非好问不可。

  当年,孔子去鲁国的太庙(国君的祖庙)参加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去,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情都问到了。当时就有人讥笑他说:“孔子不是圣人吗?怎么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讥讽,毫不在意地答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有什么不好。”

  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1000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

  俄罗斯著名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2000千米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20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做人做学问最需要的一种精神就是不耻下问,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恐怕少之又少。别说不耻下问,就是不耻平问,不耻上问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一个善于发问的人,就是一个能够集思广益的人。可是很多人就是不懂装懂、滥竽充数,他们用“聪明”和“高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求知的屏障,把自己进步和成就的路全堵上了。集中天下的智慧做天下的事,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完成大业。失去了一次发问的机会,我们就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我们还不应该时时检点自己吗?

  可是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人扮演的角色不是那个不齿于问的,而是那些嘲讽发问人的。一位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很热心也很认真,总是详细地询问病情,一时拿不准的就想一会儿,或问问他的同事。可是,他的这种行为却受到了他同事的嘲讽,甚至看不起他。他们说:“当医生哪有那么认真的,越是这样越让人觉得你没水平。自己不懂,先给病人开一些无关紧要的药打发走,让他试试再说。实在不明白的,自己再私下里看书,千万不能当着病人问别的医生或犹豫不决。否则,不光同行看不起,连病人也不敢相信你。”

  多么可悲啊,一个不齿于问、不齿于学的人,却被人瞧不起,被人认为是庸才。那些嘲讽人的人,对于不懂装懂,不但没有给予当头棒喝,反而推波助澜。长此以往,我们还拿什么来进步呢?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每一个有志青少年,认真想想吧!倘若谁脑子里有自满的苗头,就将它赶快消除,在前进的道路上,借好问之力努力奋斗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