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安精神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工作的法宝

延安精神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工作的法宝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更趋低龄化,犯罪种类也多样化,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无不对未成年人精神、意志产生间接的教唆和潜移默化的犯罪诱导,成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巨大精神毒瘤。通过对宁夏未成年人犯罪的访谈调查,

延安精神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工作的法宝

郝廷科 杨玉林 崔建忠 刘治国 毛 强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然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又体现在革命的理想主义教育和信念价值观教育方面。在广大青少年中尤其是大中专院校中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有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而且有着长远的政治意义和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近年来,我会深入各类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大中专院校和宁夏女子监狱、少管所等单位,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个案访谈、整体抽样调研分析方式,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携起手来,共同承担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重任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更趋低龄化,犯罪种类也多样化,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断增加,成了社会安定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极不稳定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区各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方面提出了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

1.从犯罪形式看,高达85.4%的为团伙犯罪。未成年人过早辍学,他们当中有96%的人只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4.5%为文盲。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有64.6%的人来自农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律意识,无理想,无目标。由于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便拉帮结伙,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交流作案经验。

2.从犯罪性质看,抢劫犯罪最为突出,占所有犯罪类型的59%。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中,占92.7%的人都有较强的好胜心理,不愿服输;占69.2%的人脾气暴躁,容易激怒。因此,他们喜爱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作案手法,在自己周围的同伴、同学中,逞英雄,当老大,讲义气,不顾后果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等严重罪行。其次是盗窃占15.2%,故意伤害罪占6.7%,强奸罪占6.2%。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未成年人思想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他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一般缺乏事前的充分考虑、酝酿和计划过程,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可能立即走向犯罪。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未成年犯罪都是一瞬间犯罪,从未考虑过犯罪的后果;有51.7%的未成年犯罪在犯事之后不感觉到害怕,仍然像往常一样继续生活。

4.犯罪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的普遍提高,未成年人的成熟期提前,社会交往年龄提前。这一方面使未成年人的智力得到发展,而另一方面,使未成年人犯罪趋向低龄化。在我们调查的所有未成年犯罪案例中,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却只有12岁,平均年龄14.53岁。

5.从犯罪趋势看,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已经逐步向成熟化、智能化发展。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外部原因。社会上存在的不良文化、娱乐环境,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腐蚀和诱惑。一些非法的录像厅播放淫秽影片;一些不健康的桑拿、按摩、发廊提供色情服务;一些非法网吧提供色情、暴力影像。这些无不对未成年人精神、意志产生间接的教唆和潜移默化的犯罪诱导,成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巨大精神毒瘤。年龄尚小,涉世不深,分辨是非能力差的未成年人,经不住这样的诱惑,从而使他们想入非非,以身试法,最终触犯刑律。另外,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严重影响和挫伤了未成年人的上学兴趣,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离开校园,走上邪道。

2.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外在原因。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往往给未成年人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我们在接受调查的所有未成年犯人中发现,40%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再加上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家里孩子又多,许多未成年孩子无法得到正常的关心、教育、引导和帮助,以致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很多方面都无法得到正常的保护和发展。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残缺、不良的家教方式对未成年孩子的心理伤害是显而易见的。青少年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压抑、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从而为以后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伏笔”。

3.学校教育的偏差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间接外在原因。目前,很多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法制教育和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学校法制教育的缺乏致使74.2%的未成年犯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法律教育,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同时,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很多学校开设各种补习班需要交补课费,而许多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无法参与补课,他们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形成畸形心理。很多学校在具体教育中忽视革命的传统教育,不联系实际,又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忽视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还有些教师歧视双差生和“白留生”,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动不动就进行批评、责骂,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地伤害了未成年学生幼小的心灵。并简单地对其采取停课、劝退、开除等方法,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受教育的信心和机会。他们有的中途辍学,有的破罐子破摔,从而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拉拢成为犯罪团伙的一员。因此,在校的未成年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邪路。

4.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内在原因。未成年人自身的阅历、历史与现实的比较鉴别和生理、心理特点使其极易走上人生的歧途。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易被诱惑、拉拢而实施犯罪。哥们义气的友谊观、低级野蛮的享乐观、不劳而获的占有观、亡命称霸的英雄观,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财物动机、性动机、友情动机、报复动机、嫉妒动机等可能导致犯罪的动机。我们调查得知,7.3%的未成年犯人是因为报复心理驱使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错误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这类未成年人好事争斗,拉帮结伙,讲江湖义气。因此受不得任何约束,最终在我行我素中触犯刑律,走上犯罪道路。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始终未占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阵地。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成为这些未成年人的一片苍白真空地带。

二、坚持用爱国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

通过对宁夏未成年人犯罪的访谈调查,我们对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坚持用爱国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等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应强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列入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课程教学内容。并作为考核学校教育工作、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革命的理想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教育必须从小学抓起,并作为确立世界观的基础课程,常学常新。让儿童和青年人纵观历史,学会分析与思考,学会辩证法,懂得中国的昨天和明天。正确对待荣与辱,正确对待错误与荣誉,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完善立法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

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建议宁夏尽快制定相关法律、规定,以加强和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宁夏应尽快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实施条例》,并加大其执法检查力度。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自身特点和未成年人状况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与当地高校一起,紧密配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应研究机构,周密而切实地制定好本地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研究计划,为在本地区顺利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有效的行动指南。

(三)采取有力措施,整治社会不良诱因,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法部门要彻底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以保障未成年人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多创作、出版、制作和播放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书籍、报刊和广播影视节目。尤其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政治读物和法律教育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为广大未成年人学法、守法提供精神食粮。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电子游戏和音像产品的市场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未成年人提供宣传凶杀、暴力、色情的电子游戏产品和电脑软件产品。公安、城管等部门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力度,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影视场所、网吧等,让未成年人远离暴力、远离淫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犯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以及教唆、引诱、胁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配合教育部门切实做好对违法或有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帮教工作,热心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此外,青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部门,都要关心、支持未成年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为他们开展健康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构建一个社会、文化、娱乐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政府应加大对监狱管理投入专项经费,并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关心孩子在监狱中的成长。在监狱中开设文化教育课程、法律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请有关专家讲座,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能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还要注意改变他们的恶习,唤醒他们的理智、良知,让他们分辨是非善恶,才能真正做到道德观念上的破旧立新。同时,要抓住他们讲义气、重情感的特点,在同他们谈心、交朋友的过程中,用潜移默化的方法转变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注意从他们的切身利益讲起,使他们懂得,只要改邪归正,前途依然是光明的。认真的、不折不扣的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避免其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社会帮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保障

应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机会,避免青少年的无序流动。我们调查发现,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中,70%都是初中毕业后没有学上,整天无所事事,也无生活来源。因而应该扩大招生,给青少年以学习的机会。考不上高中的可以去技校或职业学院学习,至少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同时,政府应做好未成年犯人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的工作,呼吁社会各界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和关心,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为其回归社会创造条件。通过建立一些社会帮教组织,吸收家长、教师、民警、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对其展开耐心细致的帮教活动,同时对其生活、学习、就业、培训等各方面提供帮助,促使其改过自新,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顺利融入社会,避免重复犯罪。

(五)学校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场所。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各级各类学校应切实把德育和法律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针对未成年的思想情况和实际表现,专门安排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以长征、延安精神、“五爱”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使未成年学生树立起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还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年龄,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和内容,如邀请已失足的未成年到学校现身说法或组织未成年学生定期观看《井冈山》《延安颂》《长征》《英雄儿女》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影片等,将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同时,要做到和家长及时沟通,对已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并善待学生的错误;保证不把差生推向社会,避免造成滋生犯罪的土壤。学校还要重视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做到不给学生分等级,不歧视学生,不打骂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未成年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六)要强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和控制功能

家庭是家长教育下一代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但如今的家长大部分只管孩子吃好、穿好,不注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认为那是学校老师的事),因此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同时,家长应当主动地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观、成才观、人才观:并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常识和方法。从而不断的增强作为监护人应具备的基本育人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和法律修养,用高尚的风貌、良好的言行影响子女,给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发展。家长还要密切注意孩子在社会上受到的不良影响,对有不良行为和恶习的未成年子女,要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注意教育改法和效果,与学校一起加强管束,共同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

(七)充分发挥“三课”教育的深层次教育作用

针对多数未成年暴力犯存在无知愚昧、缺少思考习惯、情趣低俗等现象,按照教育改造的规定,坚持组织他们上好政治、文化和技术课,以改变他们知识上的无知状态,培养遇事思考的习惯和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会问题,反映出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去寻找它的规律和原因,从而采取有的放矢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我们可以看到,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以及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形成合力,加强对未成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综合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素质,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堵住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使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同时应该看到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是战胜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我们下一代阴谋的强大精神武器。我们要与时俱进,持之以恒,常教常新,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系宁夏民营企业家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