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延安精神解读“以艰苦奋斗为荣”

用延安精神解读“以艰苦奋斗为荣”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而此时的延安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同时也就是在这种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可贵的创业精神。在他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时至今日,重提以艰苦奋斗为荣,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它重要的政治意义。

延安精神解读“以艰苦奋斗为荣”

王海文 邱守刚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把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培育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涵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无产阶级烙印。其主要内容为大胆开拓、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仆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当年的延安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又有侵略者和反动力量的重兵围剿。而此时的延安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同时也就是在这种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可贵的创业精神。

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党的领导人的主导思想和共同呼声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依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顽强地、毫不妥协地与各种困难、敌对势力作斗争,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指引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延安精神”,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防止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后又提出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也正是全国人民凭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取得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刚刚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是一场深刻的新的革命。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还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因此“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后,邓小平同志又告诫全党,要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提出:“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应该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强调:“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新时期历史经验时进一步指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同时,他《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一直要抓六十到七十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奋斗。”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他在1998年的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向全党和各级政府强调,要大力发展艰苦奋斗精神,要在全国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主要任务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第七条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指出,我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主要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强调:我们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自己艰苦奋斗的本色。党的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奋斗,决定了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江泽民还指出: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他强调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重提“两个务必”,他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并明确指出:“要实现宏伟目标,把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这样的时刻,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结合新的实际,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他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把艰苦奋斗提升到我们党和全国人民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

二、艰苦奋斗的时代含义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日益发展壮大的法宝,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时至今日,重提以艰苦奋斗为荣,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它重要的政治意义。当然,作为一种世界观、人生观组成部分的艰苦奋斗精神,随着时间的变迁,其具体内涵也发生着变化。即时代将给艰苦奋斗精神注入新的内容,增加了时代的活力。艰苦奋斗的形式千姿百态,不断变化。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残酷,战斗频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陷阵,勇敢杀敌。建国初期,由于百业待兴,整个国家处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阶段,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艰苦奋斗不再是被动地在贫困中挣扎,或者消极地忍受苦难的折磨,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革命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艰苦奋斗蕴含着崭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具体如下。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就是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是再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神圣的开创性的事业,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确有实效的改革和具有发展的创新,并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抓住历史的机遇,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敢冒风险。在改革的实践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会一切自己不懂的东西,汲取人类先进的经验,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探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新境界,从而使生产力要素活跃起来,为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和增强后劲。然而,创造的花环是用荆棘编成的,崭新的成果是用血汗浇灌的。其中不乏要历尽千辛万苦,经受失败、挫折和痛苦的考验和磨炼。如果离开了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必将一事无成,甚至要被飞速发展的历史所淘汰。

(二)艰苦奋斗是对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精神和刻苦攻关的进取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将逐渐取代简单劳动。这就要求劳动者,一方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实行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和同样时间的劳动,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新科技的开发研究,在消化吸收现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开辟新的高科技领域,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然而,任何一项新科技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充满艰辛和困苦的奋斗中实现的。例如上世纪60年代,我国核工业和航天工业部门的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牢记毛泽东艰苦奋斗的教导,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自力更生,废寝忘食,拼命苦干,艰苦创业,填补了我国高科技的空白,打破了外国核垄断的局面。这一光辉的业绩,既展示了我国知识分子知难而进,刻苦攻关,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又证实了艰苦奋斗精神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艰苦奋斗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坐而论道唱高调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为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创造丰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任务相当艰巨,不是短期内轻而易举办得到的。这就需要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扬“老黄牛”精神,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奉献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在真抓实干的奋斗中,创造财富,造福人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服从整体,顾全大局,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乃至宝贵的生命。那种习惯于来“虚”的,不愿意干实事,把艰苦奋斗只看作他人的事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没有亿万人民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在困难中艰苦创业,在利益上不怕吃亏,在改革中锐意进取的意识和实践,现代化建设便不可能取得成功。

(四)艰苦奋斗是节俭消费、创造更多积累的追求精神

古人讲“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确是精辟的经验之谈和至理名言。虽然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今非昔比,但是并不富裕,同发达国家相比,长时间形成的差距还远未消除。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内容。当然今天讲节俭,不是再当苦行僧,更不是要求人们在过去的低水平上形式主义地搞那些吃“忆苦饭”之类的活动。而是要在生产上用最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用尽量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拖拉,增强时间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要在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精打细算,量入而出,节约开支,不搞脱离生产发展水平的超前高消费,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现有生产技术的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上来。实践证明,把节俭的精神长期坚持和发扬起来,资金就会积少成多,国家就会由穷变富、由弱变强。

三“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既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又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同时还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以艰苦奋斗为荣”不是引导人们重走“穷过渡”的老路,更不是甘愿死守贫困再过苦日子,而是要把握其时代内涵,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其创新性的时代要求。正如胡锦涛同时所指出的:“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艰苦奋斗的核心在于奋斗,奋斗就要有积极探索的朝气,有开拓进取的勇气,有不断创新的锐气。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是克服来自客观和主观的困难和障碍,一步一步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如果不艰苦奋斗,就不能达到目的,而只能停顿乃至倒退。因此,艰苦奋斗是精神,也是方法。特别是在条件不充分、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通过艰苦奋斗往往可以弥补不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珍惜和节约资源的有力保障。

伟大事业的成就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实践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支柱。奋斗不是为了吃苦,但是奋斗必须吃苦。只有在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中陶冶道德情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富裕和文明的程度。一个人以艰苦奋斗为准则,自强不息,可以锤炼意志,增长才干;一个民族或国家以艰苦奋斗为风尚奋发图强,可以众志成城,铸就辉煌。

(王海文系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邱守刚系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