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性修养的内涵

党性修养的内涵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我改造的过程,也是共产党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完美结合的产物。党性修养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通过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共同锻炼和培养党性的艰难历程。

第二节 党性修养的内涵

一、修养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一个道德实践概念

所谓修养,最初的意思是指通过内心的反省,培养和锻造一种完善的人格。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我意识和行为的控制,达到品行上的提高和人格上的完善的过程。

修养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一个道德实践概念。“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修养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的高低,是道德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对周王朝的礼崩乐坏痛心疾首,“克己复礼”是他人生奋斗的重要目标。为此,他辛辛苦苦收了将近3000名学生,并周游列国,到处传播他的治国思想。他提出了“一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要求人们不仅要自觉修养,而且要在外界无法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坚持自己的修养不动摇。这就是儒家著名的“慎独”学说。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被人们称为“亚圣”,他也十分重视个人的修养。孟子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学说,要求君子应该通过自我的修养达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境界。后代的程朱理学把修养提高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认为个人的修养不仅是个人人生成就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基石。其重要性无以复加。

中国的其他思想流派也十分重视个人的修养,儒家学派入世讲修养,道家和佛家关注出世,也讲修养。道家贵无尚虚,讲究清净无为,最高境界是无我之境。无我就是无功利之心,无胜负之心,无美丑之心,与世无争,悄然自化。这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在欲望的海洋中沉沦的凡夫俗子来说,不经过刻苦的修行,不严格要求自己,是绝对做不到的。佛家也讲修养,他们的修养功夫是坐禅、禅定、顿悟、大彻大悟成佛。这种修养一方面是要放弃对人间的各种欲望,放弃各种尘世间的社会关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另一方面是要敢于为普度众生而牺牲自己,佛教讲勇猛精进就是这个道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祖有以身饲虎之动人传说,为了挽救饥饿中的老虎,佛祖用自己的血饲虎而活虎。救虎尚且如此,对世间众多受苦受难的人更是要满怀慈悲之心。所以,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尽管对于具体的修养方法有不同的见解,但对修养这一途径本身都是十分重视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的。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要更加重视党员的素质,所以,我们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通过修养来磨砺品格、培育情操、坚定信念的优秀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于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培养工作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共产党员的修养学说。

二、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完美结合的产物

所谓党性修养,也称党性锻炼,它是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内化;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本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动态中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它包括党员依据党性原则所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也包括党员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形成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生活态度。党性修养的实质是共产党人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行为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是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及其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是与完成伟大任务、实现伟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自觉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永远保持先进性的过程。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我改造的过程,也是共产党员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构成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链条,它们是互相关联、良性互动的关系,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一句话,党性修养就是共产党员党性不断升华的过程。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将儒家道德修养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党员的党性培育之中。党性修养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通过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共同锻炼和培养党性的艰难历程。党性修养是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等同志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共产党员自觉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改造世界观的必要性。刘少奇同志在《论人的阶级性》《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员在组织上、纪律上的修养》等文章中集中全面地阐述了党员自我修养的意义、途径和内容。

刘少奇同志首先提出党性修养的概念并将党性修养定义为“党员本质的改造”,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用无产阶级的优良作风做镜子来对照自己,改掉自身非马克思主义的成分。他明确提出:“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工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他进一步对“本质的改造”细致地解释道:“共产党要把无产阶级各种伟大的进步的特性发展到最高度。每个党员要照着这一切特性来改造自己,要使自己具备这一切的优良的特性。这就是本质的改造。一切非大产业工人中出身的党员,他们也具有非无产阶级的天性,他们的改造工作是需要得更多的。”这段话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共产党员并不能天生地保持先进的党性,即使是出身于无产阶级,因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要求党员将无产阶级的各种伟大的进步的特性发展到最高程度,仅仅部分地具有是不够的,仅仅天然地具有也是不够的,必须要坚持长期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才能使自己的党性逐步得到增强和完善;二是对于大产业出身的工人来说,这样的改造还相对容易些,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使他们能够较为容易接受党性的严格要求,而对于其他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来说,就更为困难,他们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合格标准。

党性修养不同于党员修养。简单地说,党员修养包括了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党员修养中最根本的修养,增强党性是党员修养中的核心问题。因为党员修养是党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手段来培养党员必备的素质,因此,增强党性才能促使党员更加自觉地进行其他方面的修养,在其他方面培养出更高的素质。同时,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为了确立和不断巩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真正完成了这种本质的改造,共产党员才能无愧于“先锋战士”的称号。党性修养相对于党员其他方面的修养来说,具有根本性。增强党性修养就是党员修养的核心。

三、党性修养的特征

党性修养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党性修养的主体,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员,既包括一般党员,也包括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而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性修养的重点。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尤为重要。在党性修养中,党员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二)党性修养的标准,是我们党的党性原则和党的先进性要求,即按党性原则和党的先进性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

(三)党性修养要解决党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矛盾,使党员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党性修养的目的是提高和完善党员自身,使党员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动态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看一个党员的党性强不强,最根本的就是看他的政治思想、言论行动是不是真正体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华民族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性质。因此,党性修养主要就是加强党员自身思想、言行方面的修养。

(五)党性修养的方式,是“自我”教育、陶冶、改造和完善的过程,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种自觉性、主动性不仅时时处处要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反省,以党章和党性原则要求自己,还要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济天下”。

党性修养贵在自觉。党组织的教育、同志的帮助对党性修养来说固然重要,但对党性修养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还是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党员进步较快,有的进步较慢,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倒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的自觉性程度不同。经验表明,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的自觉性越高,进步就越快。

(六)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不同,党的先进性表现也就不同,党性原则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党性修养的内容也就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党性修养的鲜明时代特征,是由党的纲领确定的。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论者”。最高纲领是党的最终目标和任务的简明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党在某个具体阶段上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最高纲领是我们党最高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最低纲领是通向最高纲领的阶梯,每完成某个阶段上的最低纲领就意味着向最高纲领前进了一步。为实现我们党最高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制定了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路线——基本纲领。与之相适应,党员的党性修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和要求。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概括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巩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显然又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2.党性修养的鲜明时代特征,是由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的。党的建设从来都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理所当然地必须体现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第一位的要求和目的,就是要教育和提高党员的党性,发挥他们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积极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提出的一个时期的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行动准则。正确的政治路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实现,关系到党能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得到实现,还关系到党是否制定出正确的组织路线。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贯彻和执行有赖于党的建设的加强,有赖于党在思想上的成熟、组织上的巩固和党风的端正,以及全体党员、党的干部和各级党组织不屈不挠的努力奋斗。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有针对性地加强党性修养是党的政治路线的保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党性修养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实绩的先进分子。

3.党性修养的鲜明时代性,是由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成分的不断变化决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组成、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任务是不同的,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大多数,党性修养的主要目的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取代原来的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使党员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真正入党,使党员能够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新中国建立后,党长期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带领全国人民搞建设,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和发展。新的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所面临的国内、党内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给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考验。在21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对我们党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党性修养具有反复性和持久性。党性修养具有反复性,已经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倒退;而已经形成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也有可能丧失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信任危机。所以,在当前执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经受权力、荣誉、金钱和地位的考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党性修养,虽然可以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又会出现新的矛盾需要去认识、去解决,以便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永远不会完结,党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任务也永远不会完结,党性修养也永远不会完结。党性修养必然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完成的终身课题。

5.党性修养是伴随共产党人终身的长期过程。党性修养离不开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但仅有正确的修养方法和途径,却不能持之以恒,仍然不能达到修养的目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改造就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所以,党性修养也不能一蹴而就,它必须经过长期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党性修养搞一阵子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党性修养。党性修养贵在坚持。对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党性修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党性修养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改到老。

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一)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加强修养

为人处世,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但加强修养却有共性,因为人类有共同或相近的道德价值观。加强修养是多方面的,领导干部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心理平衡,尤其要正确对待“名与利”“行与藏”。

1.常怀知足之心,正确对待名利

一是取之有道,利物不争,争也君子。“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关键是取之有道;人争上游无可厚非,关键是争也君子。能做到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则境界又高一层。

二是襟怀豁达,有所不为,知足常乐。《太平御览》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冰心先生的祖父谢子修先生有一副对联写得更好:“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即作为行政人员,要耐得住利薄名微,要肯吃亏。须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他还引用童二树的一句诗:“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欲望不太大,一有所得就会欣喜异常。但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这样清醒的认识。所以,无论金钱多少,地位高低,总是有无尽的烦恼。知足,会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满足的快乐。

追名逐利,会误人误己。常怀知足之心,关键是修养;不做越轨之事,关键在自律。领导干部要眼界开阔,不仅要看破名利,尤不可为名利所累,迷惑其中。

2.常思知止之度,正确对待行藏

人生多有不如意,领导干部亦然。工作岗位调整,可能担当重任,也可能担当虚职。调适心态,正确对待“藏”,可能比担当重任、承担工作重压更重要,也更困难。

一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篇》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要学会拥有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用之而行是有能力的都能做得到的,舍之而藏则是多数人放不下的。须知:用之而行是得意人生,舍之而藏是快意人生。《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与其郁郁一生,何不快意一生。龚自珍说“剑态箫心不可羁”,领导干部既要有剑态,又要有箫心,应该进有能力,退有胸怀。

二是“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此语出自《老子》:“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周易·系辞》说:“乐天知命,故不忧。”知命,是知道自然规律,得与失、损与益,进与退,都有自然规律。都是客观必然。须知“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故应“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二)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提高素质

《论语·阳货篇》说:“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提出“为仁(为政)”五个方面素质要求,即“恭、宽、信、敏、惠”。

恭,就是端庄恭敬。一是为人谦恭,态度谦和。有谦虚的修养,就不会有傲慢之态,自然就会对别人恭敬以待。恭敬别人,就是尊重自己。邢疏批注说:“言己恭以接人,人亦恭以待己,故不见侮慢。”所以,“恭则不侮”是一条真理,所谓祸侮自召。二是自尊自重,行为端正。领导干部不要有官架子,但要有官样子,要注重自身形象。这不仅仅是外在形象,在语言、行为、仪表、心态等方面要有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尊敬、信任,才有亲和力。

中国自古十分重视“恭”。《论语·述而篇》记录孔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廖廖11个字,其义却卓大坚实: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孔子的心态、仪表跃然纸上。思其为人,真如《史记·孔子世家》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论语·子张篇》中,子张讲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闻其言也厉”。进而说明了“温”与“厉”的关系。周武王《带铭》说:“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甚至把“恭”提高到所谓威仪定命的程度。

宽,就是大度宽容。《论语·颜渊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一生把“仁”作为最高追求目标,但孔子回答终身行之者的却是“恕”。仁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恕”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改造社会,“恕”是完善自我;改造社会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完善自我是个体追求。宽容,一是要宽以待人。宽厚待人,则人悦服,故能得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襟豁达,才能宽容。要容得下他人,容得下缺点和不足。二是不妨宽以待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最好。但纵观古今中外,严于律己者,颇难做到宽以待人。对待原则问题,当然不能含糊,《书履》说:“行必履正,无怀侥幸”,但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如我们自身也有不足,设定的目标许多也无法实现,人生中也会有许多不如意,等等,不妨宽以待之。

信,就是诚实守信。这对当代中国是个既重要又无奈的话题,甚至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最大的危机是诚信危机。《论语·颜渊篇》记载:“子肯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对话,虽然极端,但确实反映出诚信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个人讲“信”,一是取信于人。首先,为人要诚信,做人要厚道;其次,有能力承担责任;最后,办事公道。《论语·宪问篇》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公平正直,是办事公道的基础。乐毅说:“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报燕王书》)讲的就是要公平。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群众负责。关键时刻敢讲真话,关键时刻敢于面对群众是基本要求。二是信任他人。充分信任他人,才会人尽其力。

敏,就是敏锐快捷。一是思路敏锐,反应敏捷。要有高度政治敏锐性,问题处理在基层、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办事快捷,工作高效。追求办事效率和实际效果。

惠,就是福惠恩泽。对己讲惠德,对人讲惠泽。真心实意为大多数人谋福利,把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群众自然认可。从政治、经济、生活、感情上关心同志,创造条件为他们谋福利,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