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跑在田径场上的人生

领跑在田径场上的人生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海平,1955年1月出生。刘翔自16岁离开父母,整日在基地进行训练。关键是在某些问题上,必须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表明清楚,并且要让刘翔听明白,这就是真诚。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作为一名中国运动员,当然希望在自家的田径场上取得好成绩。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刘翔因为脚伤的原因退出比赛。8月18日,我们做出了运动场上最艰难的抉择。刘翔毕竟还年轻,他的退赛是因为受伤。这证明刘翔已经可以回跑道了。

孙海平,1955年1月出生。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2月进入国家青训队,1973年7月成为上海体工队田径班的运动员,1978年6月退役后进入上海静安区体校担任教练,同年9月进入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系就读,1982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6月进入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担任教练,2005年成为国家田径队的副总教练。担任教练以来,孙海平潜心研究跨栏项目,大胆改革创新科学训练方法,十几年中培养出了刘翔、冯云、陈雁浩和谈春华等众多跨栏名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田径运动项目作出了巨大贡献。

口述:孙海平

采访:张静之 陈 洁 蒋思韵 唐 慧

整理:张静之 陈 洁 蒋思韵 赵仙丽 章 林

时间:2011年1月18日

地点: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我开始从科学角度来研究跨栏训练方法

1984年前,我是一名跨栏运动员,曾经在上海体院学习过4年。1984年后开始留校执教,1986年来到了上海田径队担任教练。这几十年走来,道路坎坷艰辛,充满着风风雨雨,但因为“热爱”,我坚持到现在。

作为运动员,我训练得很辛苦。虽然辛苦的训练使我得到队里的表扬,但成绩依旧不理想。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苦练中其实缺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科学。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单靠苦干可以成功,但是更多的事仅凭苦干是不够的。因为事物有其规律,一旦违背了规律,再苦干都是徒劳的。我想,我们当时就违背了这些训练的规律,一味地追求训练,推崇“练得多就是练得好”。这些错误观念使得训练南辕北辙,成绩始终无法突破。

1984年,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想法也比较单纯,只是把以前教练的一些我个人认为不错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整理归纳后教给我的学生。1986年,我来到田径队,同样把整理后的训练方法运用在运动员的身上。当时这些方法是有效果的,也取得了一些国内的好成绩,但这些成绩放到世界范围内却不值一提,甚至在亚洲也排不上名。我真正的转变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记得那时带着运动员到瑞典哥德堡参加一次世界锦标赛,用摄像机把我看到的一些国外运动员的好技术、好动作,包括他们的一些训练场景拍摄下来。回国后,我在此基础上还写了一篇文章。从那以后,我真正地开始从科学角度研究训练方法,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在研究训练方法时,我强调要抓主线、抓重点,很多问题实际上是以点带面,互相之间是相通的。我研究跨栏项目,实际上就是抓住了跨栏的特点,并结合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解剖、运动学等,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就能清晰地把整个计划制定出来,再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将各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训练效率就大大提高。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旦摸到规律后,顺着规律去做,成功的几率就提高了。相反,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那么所做的任何事情,我认为都不会成功。

我国田径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但是其中还存在短板。作为一名教练,关键在于他的整个训练观念要及时更新、转变。任何事物都是这样,要发展、要突破,必须有根本的转变,不能小转小变,否则整个训练水平是不能提高的。以我为例,虽然我有刘翔拿过好成绩的经验,但是我不能把当时的那套方法拿过来训练今天的刘翔。我直到现在还在转变,训练方法根据具体对象的情况变化而变化。这样训练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性才会提高。

我和刘翔两人都不认输

说到刘翔和我师徒之间相处的模式,我归纳为4个字:真诚、透明。当然还有一个教练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默契。

刘翔自16岁离开父母,整日在基地进行训练。那时,他还很小,我的话他基本上都听。当时的我在思索着,作为一个教练、一个老师,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运动员,应当严于律己。如果要与他谈些什么,我会首先把问题考虑清楚后才决定如何跟他谈。应该说,刘翔年纪虽小,也经历了很多。经过这么多年,特别是现在,他已不再是小孩,可以说已成长为一个男子汉了。现在与他沟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命令式的口吻:你必须这样做,或不能那样做了。现在有些事情即使我不说,他也知道应该怎样做。关键是在某些问题上,必须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表明清楚,并且要让刘翔听明白,这就是真诚。所谓“透明”,就是做任何事情,我都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例如对于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的问题,要让他明白参加社会活动的意义。确实,从2004年奥运会以后,我们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加上每天的训练,使得刘翔在体力上与心理上都有一种疲劳感,长期积累后会引起很大的问题。有时候调整不过来,运动员和教练之间就会产生对立的情绪。对此,我也很体谅并理解。所以,我一定会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这就是透明的好处。实际上,信任是互相的,我信任他,他也会信任我,这么多年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历确实令人刻骨铭心。刘翔自1999年开始练跨栏,一直到2008年。在此期间他都十分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从运动成绩上来讲,他每年都在提高,并获得许多优异成绩,包括奥运会冠军、打破世界纪录、拿到大满贯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作为一名中国运动员,当然希望在自家的田径场上取得好成绩。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刘翔因为脚伤的原因退出比赛。可以说,这对于运动员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8月18日,我们做出了运动场上最艰难的抉择。那天,我们非常难受。一直到今天,整整30个月。这30个月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坎坷的一段日子。虽然如此,但我们两人都不认输。刘翔毕竟还年轻,他的退赛是因为受伤。如何才能东山再起、重新回归跑道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就手术而言非常成功。但是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他能回归运动场,还有康复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手术后可能在生活上一点问题也没有,但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员,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他毕竟要在跑道上穿着钉鞋去跑、去跨、去跳。在这么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我们每天都在和困难作斗争。我作为一个教练,在这个过程里,整个心情也随着刘翔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他感觉好一点,能够正常训练,我心情可能比较轻松一点,但是更多的是沉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伤要完全康复确实很困难。直到去年,2010年的9月份,他的伤才有一个比较大的转折。我们在备战广州亚运会时,由于最后两个月中的整体训练较为系统,刘翔11月份的比赛成绩也就比较令人满意。当然,这个冠军也是非常珍贵的。更可喜的是他跑出了13秒09的这个成绩,排在去年的世界第三位。这证明刘翔已经可以回跑道了。目前,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到2012年争取再一次拿到一个好成绩。但是,这个好成绩的基础在哪里?就是靠训练。但在训练里面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他的脚的问题。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他下一步的整个训练方案。我们采用既不冒进但也不保守的方法,把他的整个训练的负荷、训练强度慢慢推上去,同时以康复训练、医务监督作为保障。

就我们国家而言,在十几亿人口中,一定还会有许多优秀的运动苗子。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如何发现他们。虽然如今我没时间做这方面的事情,然而,有许多教练正在这么做。今后,我也会继续做这方面工作,相信还会出现类似刘翔这样的人才,为国取得更多的荣誉和骄傲!

孙海平与弟子刘翔

我将全部精力置于田径事业中

专业田径教练这一行比较特殊,其他许多行业里都是人改造物,但是在竞技体育里是人改造人。教练要培养运动员,要提高成绩,就必须通过训练。训练就是人和人在打交道。当然,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一个人,就有自己的思想,教练的工作难度之所以大,就在于此。我们如果不把全部精力投入事业,很多问题就都得不到解决,也就更谈不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教练花在家庭、社交的时间十分有限,因为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训练中。

对于家庭,我心里也十分内疚。特别是对我女儿,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关心她的时间确实不多。我基本上长时间在外地,即便有时候人在上海,回家的次数与时间也是少之又少。有很多运动员都留在队里训练,作为教练,怎能自己离开训练基地回家休息呢?偶尔与女儿的沟通交流,却只能通过电话。每当看到我和刘翔在一起,或出去参与活动时,女儿总会有一些抱怨:“你是我的父亲,为什么总在外工作?你对我关心是不是少了?!”由于我的夫人也是一名教练,她十分了解我的工作性质,对我在事业上的投入十分理解和支持。因此,我夫人常常帮我给女儿做思想工作。

我给青年一代的建议

总结我的成长经历和感受,我认为年轻一代要想成为优秀的、成功的人,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或者说工作。只有全身心投入了,才能在这一个领域有所建树,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个,是钻研。既然选择了某项工作,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做好就必须要钻研。任何工作都是有窍门的,只有把这个窍门掌握了,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但是在钻研时,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理论根底,其他东西都是空的。第三个就是学习,必须扎实地学习,学习的东西必须掌握。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工作基础。拿我们来讲,以前体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是比较狭隘、狭窄的一个行业。但事实上,现在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社会上许多学科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脱离这些方面,仅仅只是从训练某一点、某个方面、某个部分去着手研究,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神经系统:运动员比赛为什么会兴奋?其实和他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关。我们完成技术的整个过程是大脑皮层里的很多点所组合成的一个系统,就这个方面而言,如果就从基础根本的方面去研究,才能得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一直强调只有将上述三者综合起来,将来在事业上才会获得成功。这些就是几十年来的个人体会,就作为给青年一代的建议吧!

采访札记

逐 梦

迎着天上飘下的雪花,怀着略微忐忑的心情,我们踏上了采访孙海平老师的路途。

孙老师虽说是一位站在幕后的金牌教练,但在我们眼中也是一名公众人物,又因教练一职,总会担心他会比较严厉一些。但是,当我们在会议室中第一次见到孙老师时,担忧和顾虑就已经悄然消散了。他身材很高大,但是却很和蔼,脸上总是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孙老师亲切地与我们寒暄了几句,虽不健谈,但很真诚。这样的开始,令我们很有信心把这次的口述采访完成好。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孙老师是一个很认真很执着的人。年轻时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他用上自己所有的时间,甚至是比别人多出一倍的时间来练习、去拼搏。他的努力人们都是十分认同的。而后他成为一名教练,他不断参考自己训练的经验,并找出科学的方法,指导着一名又一名跨栏名将跑出破纪录的优秀成绩。

他在那短短的几百米跑道上,奔跑出他的人生。他用自己的青春跨越征服那一个又一个栏架。当自己力不从心之时,他并没有放弃,纵使自己不能再跑下去,但是他寻找着能够继续跑下去的人才,继续征服着那短短的110米。

采访中谈及自己生活、家庭的时候,他总是简单地略带愧疚地诉说自己对家人的一些亏欠。但是提及自己的事业,提及刘翔的时候,他的眼神会透露出一种执着、坚持与自信。作为一名旁观者、倾听者,我们能从他的言语、动作和眼神中,体会到他对事业的那份热爱。那是他的梦想,曾经作为一名运动员的梦想,更是现在作为一名教练的目标!他坚定地在那鲜红的跑道上追逐自己一生的目标、追逐自己的梦想。

采访完之后,我深深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逐梦想的能力,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定执着的心,就能在我们自己的逐梦跑道上,跑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