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要走在前面

我要走在前面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第一次和钱先生见面时,他对我说,他根本不在乎我有什么学历,反而觉得我以前的经历会对我很有帮助。关键是看我在学校的这三年里是否努力学习,有没有一种刻苦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觉得钱先生为上大题写的校训“自强不息”,对于我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我现在在工作中依然不断地领会着它的含义。最初我做这套系统的目的就是要用它检测隧道施工对于地面的影响,然后对症采取措施减小这种影响。

周文波,1964年1月出生。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上海城建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兼),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先后参加延安东路南线隧道工程、上海市地铁隧道工程等数十项重大工程建设。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和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共计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美国EI数据库收录。他的“STEC盾构法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软件”等三项技术取得国家专利,出版专著《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

口述:周文波

采访:刘 亮 程毅翀 芦昌骏 刘 亮

整理:芦昌骏

时间:2011年3月14日

地点:上海市城建集团公司

进入上大,钱伟长成了我一生的导师

1990年,我进入上海工业大学力学所,成为钱伟长先生的研究生。早先我只是一名工人,能成为钱先生的学生我当然很高兴,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第一,我学历不高(大专),是职工大学(上海隧道公司技校)毕业的,而钱先生当时招的研究生都是拔尖的本科生。我的两个师弟师妹都是免试直研进来的,他俩一个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另一个是中科大的。另外在专业上,我学的是土建结构,跟力学虽然有联系但不是纯力学。但钱先生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记得第一次和钱先生见面时,他对我说,他根本不在乎我有什么学历,反而觉得我以前的经历会对我很有帮助。他说他以前也做过工人,而且后来编的一些手册大都是他依据那个时期做工人的经验编写的。关键是看我在学校的这三年里是否努力学习,有没有一种刻苦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能做到这些,我就可以搞出一些社会真正需要的成果来。钱先生的这些话至今都在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我觉得钱先生为上大题写的校训“自强不息”,对于我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我现在在工作中依然不断地领会着它的含义。

学成归来,一展所长

我是上海隧道公司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照要求应当回到原单位。1993年,社会上研究生数量很少,我们公司加上我一共只有四个研究生。所以毕业以后,有很多公司想请我过去。即便是回到原公司,我也有很多选择,可以去研究所,因为我本来就是从研究所出来的,回去也很正常。但是当时公司面临着很多大工程,我本身也非常希望去施工一线,这也是钱先生培养我的过程中时时教导我的。他一直在搞应用科学。他说过,理论研究当然很重要,但我们国家还比较穷,要搞一些可以为我们国家直接产生效益的研究。当时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他希望我能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所以我根据老先生的愿望回到了工程一线,来到了当时上海重点工程延安东路南线隧道,参加了第一线的施工。

当时我们公司地下工程施工的人员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中,老的年纪大了,年纪轻的经验又不够,尤其缺乏隧道施工第一线的经验。我既有三年力学的学习经历,又有第一线的工作经验。在钱先生的指导下,我考虑是否可以搞一个隧道施工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将全世界隧道工程中的成功经验放到这个系统里面去,使其可以像医生一样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我们“看病”。恰好我们公司引进了一台非常先进的日本盾构掘进机,却一直没能被很好地使用,主要因为这台日本盾构掘进机的施工覆土按照日方要求必须大于18米,而黄浦江底的覆土厚度只有7米,盾构推进风险极大。打个比方,就像在豆腐里打洞一样,一不小心豆腐就会碎掉。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试着使用一下这个专家系统。通过系统精密的测算,在现场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配合下,我们终于把这个盾构顺利地推越黄浦江。施工结束后,日本专家都称赞这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改变了他们施工作业中的一个实践规范——覆土厚度一定要达到隧道直径的一倍半[1]。通过这个工程,我们上海隧道股份公司也在国际隧道行业里打出了名声,奠定了一定的地位。

周文波看望工地工人

接受挑战 勇于创新

2000年,我开始担任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副总经理,走上了行政岗位。当时,有很多人质疑这个任命。记得一次股东大会上,一个股民很不客气地对我说:我看过你的简历。你是一个学者型的技术干部,来担当我们上市公司的总经理,总归让我感觉有点不放心。你是凭哪一点可以做我们的行政主管,能够把我们的上市公司带好?当时我就回答他说:这么多的国营企业,像我们隧道股份这样一个国有股份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是凭借什么从几个亿发展为上百亿元的大公司?凭借的就是我们的隧道施工(技术)。我们建设的黄浦江地下隧道是世界上直径最大(11.53米)的隧道,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公司的技术水平。同时,我们公司不断发展也正是依靠技术进步,所以我觉得像我这样一个技术干部,既能够管技术又懂得管经营,一定可以胜任这个总经理的位置[2]。之后,我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深刻感觉到企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就以我之前研究生时期做的盾构法隧道施工计算机专家系统来说,它的改进和我的工作岗位的变化就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最初我做这套系统的目的就是要用它检测隧道施工对于地面的影响,然后对症采取措施减小这种影响。我做了公司总经理后,我不但要考虑在地下施工中保护地上建筑的问题,更要注重如何在施工中将成本减少到最低,同时还要有环保的效果。这样,我就把专家系统改进成为盾构施工中的辅助决策系统。做到了这一步后我发现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公司事业发展了,在国外承接了很多工程。这样,工程过程中的整个管控就非常重要。所以我又将这套系统加以改进,与互联网的信息通讯资源结合,开发成为“盾构法隧道远程智能系统”。这样我在中国、在上海、在我的办公室里就可以看到公司在新加坡施工的盾构机是怎样推进的,当中的时间差就零点几秒。可以说,不同的岗位会对你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不同的要求,这些研究反过来会提升你对企业的管理水平。现在,我们公司里既有技术能力又懂组织管理的干部越来越多。上海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世博会的召开,给我们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这些复合型人才的涌现使我们的工程可以在比较快的时间里完成。现在我们公司已经在新加坡、印度等国家承包了不少大型的工程,今后会有更多的国家留下我们公司的足迹。任何一个大的企业,如果要立于不败之地的话,就一定要创新。我们要是老是啃老本的话,总有一天要被人家打败。记得90年代以前,全国以建设隧道为主业的企业只有隧道股份这一家,当时叫隧道建设公司,软土隧道只能交给我们去做。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还可以端端架子。1990年上海地铁一开工,光上海就有四五家企业进入我们的行列。现在,尽管我们接的工程是多了,但是竞争的对手也越来越强劲、越来越多。挖隧道离不开隧道掘进机,多少年来,在中国的隧道建设工程中用的都是德国、法国和日本的盾构机。如果没有自己的盾构机,中国的隧道公司就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中国人一定要造出自己的掘进机。通过国家的863项目立项,我们开始研究国产盾构机。我们结合先前的经验,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2004年的10月28日把国产地铁盾构机研究出来了。这台盾构机名字叫“先行号”。对于它,我们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了33项专利。

身为党员,特殊情况下必须挺身而出

记得钱先生在华东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曾经对我说,他一直非常坚定地相信我们共产党,因为在我们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够团结各方力量,办成大事。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出现了许多波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把我们的国家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如果失去了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统一的领导力量,是不可想象的。作为民主党派,他十分拥护共产党。和钱先生的这一次谈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他的观点,我也是十分认同的。我入党是在1995年延安东路南线隧道施工的时候。当时盾构机在专家系统的测算下顺利通过黄浦江,我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算得上双喜临门。记得2004年上海市地铁四号线施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难忘的大事情,让我明白了党员引领作用的重要性。当时发生了事故,黄浦江水倒灌入隧道,公司要求我立即赶到施工现场查看原因,检查隧道垮塌的情况。于是我带着十几个工程技术人员,进入隧道一路往前走。现场状况真是非常危险,我们走在空无一人的隧道,听到头顶混凝土“嘭嘭”爆裂的声音和隧道金属管片与固定螺栓发出的“嘎嘎”铰断的声音,至今回想起来也很后怕。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如果我往回走,大家肯定会跟着一起回去,那么我们就拿不到第一手资料,事故原因得不到排查,抢险工作就无法进行。于是我走在前面,带领着大家继续向前。当走到离事故现场还有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生了一个更为意外的状况:隧道下面的电力突然中断了,整个隧道漆黑一片,只能通过安全帽上面的探照灯看到地下的水慢慢涨上来。当时觉得,如果现在牺牲的话,我真是对得起自己党员的身份,对得起国家给予的全国劳模的荣誉了。我们拼命地向前跑,一直跑到了事故现场。最终,我们迅速查清了事故原因,问题解决了。事后,我带领的那十几个技术员对我说:在那个危机时刻,如果不是你在前面继续走,哪怕你稍微有一点点犹豫停下来,我们肯定会撒腿就跑。因为太害怕了,眼看着水慢慢涨上来。而你却是这么镇定,在前面走着,让我们也不好意思回去,只有跟着你一起往前走。他们的话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引领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作为党员必须挺身而出,走在前面。

相关链接

关于国产盾构机

隧道股份研制盾构其实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但这些盾构都是为某一个工程量身定制的,没有纳入产业化发展规划。国内的空白成了国外的机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轨道交通隧道建设中,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多家公司的地铁盾构机完全占有了中国的盾构掘进机市场。

只有积极面对、勇于创新才能改变这一局面。在周文波的组织和申请下,2002年,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十五”“863”计划国产地铁盾构研发项目。周文波充分发挥公司集科研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施工为一体的优势,研制并成功应用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盾构“先行号”,一举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当这台凝聚着公司40多年地下工程施工和专业机械制造精华的“先行号”盾构,在上海轨道交通线的建设中投入实际应用后,一举创造了38.4米/天、566米/月的施工纪录,这些纪录也超出了国外进口盾构机的表现。

采访札记

学习是进步之本,实践是创新之魂

“学习是进步之本,实践是创新之魂”。公司里的员工都知道这是周文波的座右铭。在采访结束后,我认为这句话是他本人成功经历的总结与升华,也是企业不断创新的灵魂所在。

不断的理论学习,造就了周文波科技创新的深厚底蕴。尽管每天都需要应付大量的管理事务和应酬,周文波仍然坚持每周至少花一天的时间用于科研和学习。2005年年底,已经做了两年公司总经理的周文波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在国际隧道学术领域,他每年发表的论文都在三篇以上,这个数字即使是对于专职科研人员来说也相当不易。

学习使人进步。一家企业如果有一个热爱学习的领导者,它的员工也会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员工,这样的企业也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企业。

【注释】

[1]这个规范只是日方施工经验的总结,而非依据数据严格科学求证的标准。

[2]2003年,周文波担任上海隧道股份公司总经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