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公交与以人为本

发展公交与以人为本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五节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的讲述。2.本案例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节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的阐述。

案例五 发展公交与以人为本

一、案例呈现

周五的早晨,看着一辆辆被撑得“鼓肚”的公交车从眼前驶过,在犹豫了十几分钟后,我还是奋力地挤上了一辆同样“吃撑”的车。车上的气味憋闷而难闻,矮小的我被周围的人带着左右晃动,脚险些要离地。尽管汽车时常急刹车,但我知道,应该不会摔倒,因为整个汽车都被人塞满了,我又被人们紧紧地挤在中间,没有摔倒的空间了……明明根本无法移动一点,乘务员还在大叫着:“要下车的乘客往门口换换……”

朋友夫妇从德国回来,带着7个月大的baby。两人本打算回国好好逛一逛廉价的服装批发市场,淘上一大堆价廉物美的衣服回德国穿,结果,1个月的探亲假让他们大失所望——除了在家带宝宝,基本就没逛过街!两人无奈地说,在德国,宝宝仅8天大的时候,就跟着他们出了门,由于德国的公交以及商场的公共服务措施完整而且舒适,让人根本没有任何不便的感觉。比如,婴儿车可以自由上下公交,而且,在公交车上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安放婴儿车,甚至完成为婴儿喂奶、换尿布等一系列“规定动作”。同样,在商场里也专门设有供带婴儿的顾客使用的休息室。而在中国,别说带婴儿车了,拥挤的公交车、熙攘的商场让大人都难免望而却步……

在政策制定者们大谈“公交优先”的时候,尽管投入如此巨资修建地铁,尽管拿出大量补贴降低票价,私车拥有量仍然只增不减,北京的大小街道仍然只堵不通。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人考虑过,出行的局部环境也是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新建的地铁5号线漂亮极了,不但现代、发达,而且在有些站点还造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致,堪称新北京的新亮色。然而,再漂亮的站点,到了高峰时刻,依然是人贴人、人挤人,有的人不得不踮着脚尖站着,大气也不敢喘,生怕呼到别人脸上去。恐怕古人当初造“立锥之地”这个成语的时候,丰富的想象力早就联想到了今天的北京地铁吧。

根据社会心理学上的研究,不同关系的人之间有不同的距离。陌生人之间以1米以上为合适,否则人们就会感到不舒服。然而,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朝九晚五”上班族,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接受与社会科学研究相反的规律,你必须每天挤在不同的汽车和地铁里,和不相识的人们“俯首贴面”甚至“耳鬓厮磨”,感受来自陌生人的气息……

面对这样的公交和地铁的情景,恐怕每一个有经济能力的人都会选择买车。不管道路如何拥堵,至少我可以坐在自己宽敞舒适的车里,不用和别人挤来挤去,还可以听听音乐,抽支烟……

听老人们说,在粮食短缺的自然灾害期间,撑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有很多人被饿坏了,只要抓住机会就猛吃,结果被撑死了。其实,“吃撑”是因为无节制,疏胜于堵。仅仅靠降低车票的价钱来抑制人们的购买私车需求是不够的,因为对于能买得起车的人来讲,公交1元钱和4角钱、地铁3元钱和2元钱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改变甚至更加糟糕的服务质量加上挤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的事故,反而将他们推得更远。

我认为,发展公共交通,不应只注重硬件,还应注重软性的服务。如果有一天,人们发现,公交汽车和地铁不再像现在一样可以无限制挤入,到了一定人数,即使还能上车也不允许上了,车上的人们会拥有一定的人际空间和舒适度,而且公车的数量增多、间隔减短,等下一辆车的时间只需要一两分钟而不是十分二十分,那么这样的话,也许一些本来没买车的人会考虑暂缓买车,而有了车的人也许会少开几次吧。

——云舒:《发展公交与以人为本》,《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3月29日。

二、案例讨论

1.公交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影响公交服务业的因素有哪些?公交服务业如何才能做到既提高服务效率,又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在落实城市公交服务的人性化方面,公交服务部门、政府和接受服务的市民各自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三、案例点评

城市公交服务业是城市功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各地城市的规模和建设都在不断地扩展和加速,城市公交的车辆、站点、路线和道路都在不断的增加和延伸,一些大城市还修建了地铁、轻轨等。应该说,公交的运力在不断快速增长,也日益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当然现在公交的发展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如尽管在不断地新建和扩建马路,但是由于小汽车数量增长太快,还是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由于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道路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相互关联,因此城市公交应该被纳入整个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城市公交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城市公交服务业必须以人为本,既要做到高效率,又要做到安全舒适快捷。因此,社会的发展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公交服务部门更新观念,不但要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还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是能否吃饱穿暖,能否住得下、走得了,而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小康时代,大城市甚至开始进入全面小康的时代,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和条件下,人们对公共服务业必然会全方位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地,相关部门也应转变观念,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这些要求。

当然,公共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各方的相互协调、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五节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的讲述。

2.本案例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节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的阐述。

3.本案例也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部分内容的讲述。

(作者 沈云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