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岳独秀——衡山

五岳独秀——衡山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岳衡山坐落在湖南衡阳市以北的湘江西畔,自隋文帝下诏后被封为“南岳”。五岳之中,又数衡山的植被最为茂盛,满山上下叠翠堆绿,故有“五岳独秀”之誉。和其他四岳相比,衡山有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南岳大庙建筑群。而今的岳麓书院,作为历史的见证,仍然屹立于岳麓山下,并作为国家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进一步修复保护。登衡山必登祝融。

五岳独秀———衡山

img5

南岳衡山坐落在湖南衡阳市以北的湘江西畔,自隋文帝下诏后被封为“南岳”。在五岳之中,有“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之说。衡山72峰,均朝一个方向倾斜,为南缓北陡。主峰祝融峰昂然天外,如同鸟首,众峦伸展如翅,跃然如飞。加上群峰常隐伏于云雾弥漫之中,给人以云移峰飞的感觉。五岳之中,又数衡山的植被最为茂盛,满山上下叠翠堆绿,故有“五岳独秀”之誉。

相传虞舜南巡,即在衡山行祭望之礼。隋唐五代及元宋明清,历代帝王也都曾遣使祭祀南岳。特别是南宋时,四岳都沦于金,南岳独存,更为南宋朝廷和臣民所重视。宋徽宗特题匾“天下南岳”,至今镌刻在山门的牌楼上。

当夜纱渐渐拉开,山谷还处于幽静的温馨之中,登上衡山主岭祝融峰时,可观壮丽的日出景象。祝融峰独拔群峰之上,古人有“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之赞誉。峰顶的“祝融殿”、“观日台”等名胜构筑奇巧,势若凌空。山顶巨石上“祝融”、“一日千里”、“山耸天止”、“乾坤胜览”等名人石刻气势恢弘。

和其他四岳相比,衡山有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南岳大庙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占地近100000平方米。从棂星门进入,过盘龙亭、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后门、东西便门,最后从四角楼走出。九进院塔,整个庙宇,红墙黄瓦,接楼连阁。大殿为清光绪八年重建,高22米,正面有石柱72根,象征南岳72峰。柱头木雕式拱,檐下镂雕花鸟走兽,栩栩如生。

藏经殿以秀为胜,为南岳风光之冠。相传藏经殿是公元568年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所建。当时陈后主之妃避乱来南岳,拜慧思为师,慧思将她安置于此,称“小般若禅林”。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改名为“藏经殿”。

藏经殿位于祥光峰下,富丽堂皇,隐于茂林深处,只有临近才能见到古刹风貌。殿周围有云舒霞卷的苍翠奇峰,有古木葱茏的林海碧波,有淙淙不绝的山泉溪流,有万紫千红的奇花异木。据植物学家考察,在这一平方千米的花园内,竟有500多种植物品种。殿后一株500年前的白玉兰,花开之时,隔山闻香。殿右有摇钱树、连理枝和同根生三株奇树,枝干盘曲。千百年来,这一片原始森林保存完好,增添了藏经殿的秀气。所以,藏经殿之秀,也被誉为南岳四绝之一。

衡山除有“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以外,还有“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试心石之险、大禹碑之古、磨镜台之幽、南岳庙之雄”合称衡山八绝。衡山72峰之中,还有10洞、15岩、38泉、25溪、9池、9潭、9井等胜景。

南岳不仅景色秀丽,而且书院众多,文化气息浓厚。

在南岳的诸多书院中,最有影响的当推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在南岳72峰的尾峰———湖南长沙岳麓山下,这里山灵水奇、林深而幽静,近市而不喧。自晋以来,便成著名的宗教圣地,广泛吸引着香客游人,骚客文士亦多在此荟萃游息,为开创岳麓书院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岳麓书院便是在此条件下于北宋初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办。岳麓书院虽非官学,但自始至终都受到官府的支持和帮助。以后历代屡有修建,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成为一个独立于官学和私学系统之外的独特的教育系统。南宋学者陈传良在《重修岳麓书院记》中指出,自朱洞创院后“五六载之间,教化大洽,学者皆振之雅驯,行谊修好,庶几于古”,极力肯定了岳麓书院兴办后的卓越成效和重大意义。岳麓书院的创立,对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学术、培养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今的岳麓书院,作为历史的见证,仍然屹立于岳麓山下,并作为国家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进一步修复保护。它是湖南大学的前身,湖南大学还在此建立了文化研究所,设置了书院、理学、古建筑等研究室。因此,它不仅是供人瞻仰参观的一处重要史迹,而且还将成为进行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

登衡山必登祝融

登衡山必登祝融。古人说:“不登祝融,不足以知其高”。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这两句诗既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又写了衡山烟云的美妙。传说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自燧人氏发明取火以后,即由祝融保存火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