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雪上加霜的历史性灾难

雪上加霜的历史性灾难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格林斯潘并没有将上述优良的成绩保持到卸任。次级债券被精心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抢手货,华尔街上的许多金融机构抢购“次级债券”,并以此作为抵押,形成了5~10倍的债务。“次贷危机”演变成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小布什政府公布了一个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但是有65%的美国民众反对。这场“金融危机”现在正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在2000年华尔街“网络股”泡沫破灭之后,许多人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一轮衰退。然而,由“网络经济”衰退所带来的空缺,很快被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所填补,美国经济在此后的几年里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格林斯潘一直奉行着美联储在处理危机中所形成的经验——“当市场危机时,开闸放水,注入资金”。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在网络泡沫破灭后连续大幅度地调低基础利率,通过中央银行向市场注入资金,为当时摇摇欲坠的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格林斯潘并没有将上述优良的成绩保持到卸任。当美国经济稳定之后,美联储本来应该调升利率,收回过多的资金,但是格林斯潘行动迟缓,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资金过剩,引发了美元贬值和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在低利率和过剩资金的驱使下,美国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热,大量的以房屋按揭贷款为对象的金融衍生产品充斥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当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任后,面对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开始调高基础利率,收回过剩的资金,从而导致“次贷危机”爆发。

“次级贷款”是一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新的资金,将原有的住房按揭贷款集中起来,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在市场上出售。为了使这些债券具有吸引力,银行采取了如下措施:将这些债券分为两个级别,一部分(大约占95%)是优先偿还的债券,被称为“优先级债券”;另外一部分只有在“优先级债券”偿还完成之后,如果还有剩余资金的时候再偿还,这部分债券被称为“次级债券”。“优先级债券”在评级时往往被评为AAA级,而“次级债券”则被评为BBB级。“次级债券”因为具有较高的风险,因而提供的利率较高。次级债券被精心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抢手货,华尔街上的许多金融机构抢购“次级债券”,并以此作为抵押,形成了5~10倍的债务。

在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时代,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住房按揭贷款的债务人有能力每月偿还贷款;当伯南克调升利率后,贷款人的债务成本骤然增加,按揭贷款的违约率大幅度上升。大量房产由于债务人的违约被银行收回,这些房产在当地拍卖又引发了房价的下跌。

当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后,接踵而来的倒塌是不可避免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面对着巨大的债务,突然发现手中的“次级贷”变得一文不值。“次贷危机”演变成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最先倒下的是华尔街上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银行,由于在次级债券上的巨额投资,贝尔斯登银行资产减值420亿美元,最后被摩根大通银行以象征性的10亿美元收购。几个月之后,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受“次贷危机”的波及出现巨额损失,因无法背负6130亿美元的债务而宣布破产。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的投行之一的美林证券失去了独立的地位,被美国银行收购。一个月之后,华尔街投行的领袖——摩根斯坦利银行和投行中的“贵族”——高盛公司宣布转型为商业银行以求自保。这样一来,原在华尔街上先叱咤风云的投资银行终于寿终正寝了。“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股票出现了暴跌,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由2007年的14164点下跌到2008年的7 500点,投资者损失严重。

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小布什政府公布了一个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但是有65%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民众指出:大银行先是主张资本主义式的放任型扩张,现在出了事却要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掏国库的钱救助这些大银行的资本家们;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民众失业、信用破产,甚至失去住房。除此之外,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7000亿美元的救市”根本远远不够。

这场“金融危机”现在正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经济学家对这场危机的评价是:全球经济将在未来5年里处于衰退的状态。

华尔街能否逃脱此劫,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