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寓言故事简短3-4岁100字

儿童寓言故事简短3-4岁100字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寓言的道德教训不是在正颜厉色中获得,幼儿在哑然失笑后得到正面教训,不会产生反感,但却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儿童,寓言不仅是良好的读物,也是良好的教育工具。针对寓言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寓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寓言的教训,教师要避免流于硬性的说教,也不能置之不顾。寓言中的寓言都源于人民语言,它的鲜活性、幽默感都会影响儿童,也是非常好的语言教学材料。

一、寓言与儿童

(一)轻松愉快中获得教训

寓言的道德教训不是在正颜厉色中获得,幼儿在哑然失笑后得到正面教训,不会产生反感,但却有更为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方式往往事半功倍。所以对于儿童,寓言不仅是良好的读物,也是良好的教育工具。

(二)丰富儿童语言的好材料

寓言源于人民创作,语言生动鲜明活泼,优秀的寓言作家必然会努力保存它,创造性地运用它。儿童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而寓言正为丰富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提供了极好的材料与学习的机会。

(三)“拟人化”手法深受儿童喜爱

虽然寓言并不是全部都是动植物故事,也有描述人和动物的,如《中山狼》;有完全描述人类的,如《愚公移山》;也有描述无生命的,如《风和太阳》。但是绝大多数寓言都是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愿望的述说动植物故事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说过:“儿童是永远喜爱阅读动物故事的。”

(四)简单朴素易于儿童理解

寓言简短而又朴素,没有复杂的内容,没有华丽的辞藻,适合幼儿阅读,而且能够了解并接受其内涵。

二、寓言的教学

(一)在游戏中教学

教师应该正确地理解儿童,他们对待艺术形象,如同对待游戏一样。为了让儿童充分感受寓体的形象,师生可以扮演寓言角色,担当寓言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一步进入寓言故事描写的情境,体验加深,情绪逐步推向高潮。在感受其荒诞可笑之余,随形象思考问题,为理解寓意作好铺垫,最终自然而然体会到寓言的讽喻意义。

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那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喜欢别人阿谀奉迎的乌鸦,怜悯毒蛇的农夫,“好龙”而怕龙的叶公,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省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并不作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乎意外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及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儿童概括寓意,理解题意,是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学寓言最忌急于揭示寓意,那样,寓言幽默讽喻的色彩就顿觉暗淡了。针对寓言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寓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常用图画再现的手段创设寓体情境,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这可以是简笔画,也可以是剪贴画。由于寓言运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所以寓言形象不必着力细描细画,而是用粗大的笔触勾勒,通过适当的变形,达到夸张的效果,渲染讽喻的情调。如《狐狸和乌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随着老师的描述,可出示一棵勾勒得很怪的大树,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点明故事就发生在这棵大树下。情境教学强调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要能使儿童仿佛看到寓言角色的形象,老师的语言描绘是很重要的。例如,乌鸦角色的出场,老师描绘:

“有一天,乌鸦从外面叼回来一片肉,准备给它的孩子吃,此时它正站在这棵大树上。”

老师随手出示一只乌鸦贴在大树上,乌鸦画得黑白分明,眼睛傻愣愣地瞪着,样子并不可爱。狐狸的嘴画得特别尖,眼睛眯着,一条又大又粗的尾巴,让孩子一看就觉得狐狸特别狡猾。寓言的角色随着老师的语言描绘,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关注乌鸦、同情乌鸦以及对狐狸设下的圈套特别注意的情绪阅读寓言。

(三)渗透思维能力的训练

对于寓言的教训,教师要避免流于硬性的说教,也不能置之不顾。教师的指导,应当依靠艺术的形象基础,针对形象与形象间发生的关系,和由此而造成的事实产生的后果,来透彻理会寓言的寓意,从而获得教训。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评价寓言里的“人物”的行为,这可以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启发并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暗示他们美好善良的愿望,从而能够透彻领会寓言的讽喻目的和蕴藏的教训。

(四)重视儿童口语的训练

寓言中的寓言都源于人民语言,它的鲜活性、幽默感都会影响儿童,也是非常好的语言教学材料。教师应当引导儿童按照寓言里的各个角色来体味他们的寓言:狐狸狡猾的语调,乌鸦烦琐的嗓子,灰狼粗暴的声音,趴儿狗轻率的口吻,以及其他动物各种格式的语言。这可以激起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在讲述、表演的同时自觉地发展他们语言表达的正确性、流利性、表情性。在反复的说和讲中,做到口而诵,心而维,逐渐走向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