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不想打伞

我不想打伞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只好给儿子解释,下雨了,不打伞会淋感冒的!再次强烈要求我给妻子打电话不用送伞下来了。我想,问题的根源可能就是出在我没有充分尊重儿子上。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从儿童的视角切入,去认识世界和看待问题,也许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总之,成年人很容易认定自己的习惯和期望就是标准,把孩子偏离标准的冲动行为都视为应当戒除的恶行。我问儿子早上不打伞的原因,没有批评,也没有责怪,气氛融洽而轻松。

平常,我们都说尊重孩子,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可是,在生活中,在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错误和问题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家长的权威,通过强力地压制,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如此,我们就给教育好孩子设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倾听孩子的心声,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应该是我们家长的应尽之责,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

家长们,我们不仅应该有这样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应该有这样的教育行动,更应该有这样的教育自觉。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地达成。如果我们在理念与行动之间彷徨、迷茫,理念与行动的断层、错位和撕裂,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失败。长此下去,我们的家庭教育就会在无尽黑暗的摸索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是,面对错误、疑难、困惑、问题的时候,我们家长是否有反省的自觉,审视的勇气,以及不断修正错误,坚定前行的信念。

在儿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冬天的一个早晨,天气阴冷,哈气成团。我拉着儿子出门,儿子要坐校车去学校,拉着儿子的手,我们下了电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出了小区的大门,抬头望天,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

没带伞!于是,我掏出手机给妻子打电话,叫她马上送一把伞下来。一旁的儿子听到我打电话叫送伞,一脸的不情愿,一个劲地对我说不要伞。我只好给儿子解释,下雨了,不打伞会淋感冒的!再说,如果下午下雨,没有伞,也会淋着的,爸爸妈妈上班忙没有时间给你送伞的。

按理说,我的理由很充分,所做的一切也完全是为了他好,儿子理应听我的话了吧。可是,儿子还是一脸的不认账,坚定地对我说,不!爸爸,给妈妈打电话,叫她不用送伞下来了!

我又是一番启发、开导,好心相劝,儿子还是坚持,态度强硬而决绝。再次强烈要求我给妻子打电话不用送伞下来了。我知道,儿子今天的倔劲又上来了。看来,如果我不退步,今天这个局面不好收场。再加上早上上班时间紧迫,我也没这么多时间耐心启发儿子,听取儿子心中的意见。我掏出电话,叫妻子不用送伞下来,儿子说不用了。然后,我把他送上了校车,自己就上班去了。

在路上,我还在思索着:拿一把伞,儿子为什么这么抗拒?今天除了我没跟儿子商量以外,好像没什么过错呀!我想,问题的根源可能就是出在我没有充分尊重儿子上。平常,凡是我们和儿子商量着办,儿子同意的事情,都会非常乐意去做。看来,我在叫妻子送伞的时候,应该叫儿子观察一下今天的天气,然后和他商量一下,也许得到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尊重,应该落实在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甚至细枝末节之中,而且应该是我们家长发自内心地对孩子真诚地尊重。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为孩子好的事情,我们就可以以家长的权威,强力压制,如果这样,我们得到的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对像儿子这样倔强,充满个性的孩子。

到了单位以后,我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没想到,我接到了岳母的电话。她告诉我,她把伞送到了校车上,儿子坚决不要,还把递上去的伞几次从车窗上扔了下来,还问我早上是不是惹儿子不高兴了。我简单地说明了原因,然后挂断了电话。老人家担心孙子淋着雨,还是坚持把雨伞送了下来,其舐犊情深可见一斑。我有些生气,儿子也太不知好歹了。连对我们以及外婆起码的尊重都没有。看来,晚上回到家,我得跟儿子好好谈谈心。

上完课,改完了作业,我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儿子今天为什么不愿意拿伞?

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幅小时候的画面:下雨了,我光着头,义无反顾地冲进细雨绵绵的雨帘,任身后的母亲怎样地呼唤带伞,我还是充耳不闻。在路上,在雨中,我享受着雨的清凉,享受着雨如精灵般地在我的衣服和书包上跳跃,然后倏地钻进了我的衣服和书包的胸怀,只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雨痕。

小时候的我不也认为在雨中的行走是快乐的吗?哪里会考虑到生病?哪里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现在的我不也是小雨的时候,都不习惯拿伞吗?我的潜意识里,不也有男人淋不坏,没有必要这么小心翼翼的洒脱吗?再说,拿着一把伞确实很麻烦,何况读一年级的儿子?儿子每天上下校车,拿着伞应该更不方便。再说,儿子不愿意拿伞的这种行为也不是很多,也就几次吧!我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从儿童的视角切入,去认识世界和看待问题,也许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不愿意打伞就不愿意吧!也许,儿子是为了体验一下雨中的快乐。这样的快乐,不是人人都能够享受得到了。我们很多的家长,生怕孩子淋着了,每当下雨之时,校门前都会黑压压地挤满了送伞的家长。其实,也许孩子的内心是极度渴望和雨点来一次亲密接触。我就看见,每当下雨之时,有那么一群孩子,冲到操场上,兴奋地唱啊!跳啊!叫啊!笑啊!雨肆意地亲吻着他们的脸庞。雨,是他们亲密的朋友,雨带给了他们快乐。我想,此时的孩子是真正快乐的。童年,不就应该这么充满欢声笑语,肆无忌惮?可是,我们的家长,常常要剥夺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我们总以为,孩子淋着了,会感冒的,会生病的。那样,我们就会有一大堆的麻烦事,去医院,挂号,看病,拿药,吃药,打针等。生病就生病吧!也许,生病的痛苦感受会让孩子以后收敛自己的行为,在快乐、方便和接受痛苦之间作一个恰当的权衡。

不让孩子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孩子也许永远不懂得父母、亲人的苦口婆心是为他们好。孩子的事,只要不超出原则,我觉得,都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去试。我们只需要给他们一个价值的引领和善意的建议。这也不准,那也不准,越不准的事,孩子越想干。最终,你会亲手培育出一个反对你自己的,充满叛逆的孩子。正如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一书中说的那样:

许多令父母亲烦恼的言行倾向可能只是一时的,对这些如果太过直接关注,反而吸引孩子自己特别注意。总之,成年人很容易认定自己的习惯和期望就是标准,把孩子偏离标准的冲动行为都视为应当戒除的恶行。

成人自有成人的标准,孩子自有他的一套认识和标准,如果把成人的标准和准则强加给孩子,无疑,我们的家长会遭到强大的阻力。堵不如疏,在顺应中进行引导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民主和尊重,你就会享受到和孩子共同成长带来的快乐。这样想着,我的心里就释然了。

窗外,冬日的一缕阳光射了进来,天气尽管依然寒冷,但还是给我的心头送来了温暖。

晚上回到家,吃过晚饭,我和儿子坐到了一起。我问儿子早上不打伞的原因,没有批评,也没有责怪,气氛融洽而轻松。我发现,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儿子常常容易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我。

其实,对于每一个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板着一张脸的时候,当我们摆着一副批评、责怪的架势面对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很多的撒谎就是这样开始的。当气氛轻松、融洽的时候,孩子感觉自己是安全的,他会感觉到父母和他们犹如朋友般的真诚交流和沟通。这又何尝不是对孩子的尊重?

在轻松的氛围中,儿子坦诚地告诉我,他觉得淋雨很好玩,拿伞确实不方便,而且今天雨又不大,没必要拿伞。儿子的想法和我白天想的如出一辙。看来,对孩子的教育,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重,真的需要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老用我们成人的思维去衡量和判断。

听了儿子的话,我告诉儿子,爸爸理解他想感受在雨中的快乐。但是,我也希望你也能理解一下外婆、爸爸、妈妈的心情。首先,淋了雨会感冒,感冒了会难受,会给家里增加很多麻烦,知道了这样的后果,希望你今后做事的时候能够自己作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其次,爸爸、妈妈、外婆叫你带伞,给你送伞,希望你能尊重一下我们,对长辈的尊重是一个小孩子应该做到的起码要求。

听了我的话,儿子点了点头。儿子点头,并不代表他今后一定会这样去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的职责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给他一个引导,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和思索。

从这件事以后,每当下雨的时候,儿子几乎没有这样抗拒带伞的事情发生了。我想,问题能得以解决,和我对儿子的宽容和尊重分不开,和我对这件事的淡定处理有关。如果家长每当孩子一出现问题,就一惊一乍,搞得满城风雨似的,可以设想,你越重视它,问题反而在你的孩子身上得到了强化。那么,你得到的结果,往往和愿望相反。

经历就是成长,儿子今天的事又让我成长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