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身立教,以礼导行

以身立教,以礼导行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礼仪的基本应是教师礼貌地关注学生,注意把握关注的“度”。下面从校园生活中一些细节谈谈教师如何做到礼貌关注。因此,语言文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师生平等,都应共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如果总认为自己是教师,学生地位比自己“矮”一截,教师的无礼行为就会肆无忌惮,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应“以身立教,以礼导行”。

以身立教,以礼导行——谈谈教师礼貌关注学生

■李晓雪

正如《荀子·修养》中所说的那样:“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自古以来,礼仪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往往把讲文明礼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可见,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

我认为,礼仪的基本应是教师礼貌地关注学生,注意把握关注的“度”。适度的关注使人温暖、轻松;过分的关注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出现隔阂;关注度不够又会使学生失落、认为自己没用,不优秀,从而产生自卑、逃避情绪。下面从校园生活中一些细节谈谈教师如何做到礼貌关注。

一、如何回应学生的行礼及问候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当我们在大街上与陌生人相遇时,会避免眼睛盯着对方,这种现象被称为“有礼貌的不关注”,是都市陌生人之间约定俗成的社会互动方式。反过来,如果一直盯着一个陌生人,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会让人不快,是没有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但是,熟人之间则应遵循相反的规律,遇到熟人,关注则是礼貌的,不关注则是不礼貌、不尊重的行为。一方主动做出了表示,如:行礼、问候、招呼,对另一方的行为则是有所期待的,如果可预期的行为在互动的一方没有出现,那就很失礼了。学校当然属于熟人空间,同一学校,即使不同班、不同年级,虽然可能有些学生叫不上姓名,但由于各项活动常常见面,彼此之间并不是完全陌生。

校园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低年级孩子总会主动招呼老师,敬礼、大声问候;学生年龄越大主动问候、敬礼的现象就越来越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年龄特征以外,我想还有老师如何回礼、响应等问题。这种失礼现象也常常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

每当清晨或重大活动时,值日生佩戴绶带、精神抖擞地站在学校大门恭迎老师,见到老师就鞠躬致敬,说:“老师好!”而多数老师面对学生的问候是置若罔闻,连头都不点一下,甚至自顾自地骑车、开车直接进入校园,似乎校值日生根本不存在。而这类现象并不孤立存在于某一校园,中学、大学同样存在。

课堂上,学生站得笔直,“老师好!”一句上课前的常规问候,有些老师也是敷衍了事,面无表情:“请坐!上课!”甚至直接省掉这一环节,直奔教学内容。下课了,老师一句:“下课!”自顾自地、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学生和老师如同路人,只有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又如何看待这类老师呢?敬礼在部分老师心里都是一无是处,摆摆样子而已。

校园中,低年级孩子见到老师或老师模样的成年人都要行礼,老师大都不回礼或不知如何回礼,笑一下甚至连头也不点一下。学生心知肚明,没有预期期望,所以当个别老师回礼时,学生早已跑远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认为敬礼毫无意义,即使看到老师想敬礼,又担心老师不理会,不如看到老师就躲得远远地,避免自己尴尬。

如果老师们在学生行队礼时,能相应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如:大声回应:“你好!”“好!”“谢谢!”或微笑地点头,甚至拍拍肩膀等,相信行队礼、互相问候的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养成学生尊敬长辈、老师的良好习惯,并树立教师自身有礼貌、关心学生的高素质形象。

二、语言文明,避免语言“倭化”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  ——蒲柏

教师的真才实学固然重要,但也切不可忽视举止和语言的修养。语言是人们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手段。因此,语言文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们说外表是内心的自然延伸,一位举止得体、语言文明的教师多数情况下也肯定是一位治学严谨,修养良好的教师。

校园中,常常听到“你真是笨死了!”“你懒得要死!”“猪脑袋”……老师的“口头禅”比比皆是,而这些“口头禅”在社会学上是一种语言的“倭化”。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层层选拔,层层淘汰。当前,由于考试的压力,调研考试、升学考试以及各类学科竞赛,老师在压力之下,将注意力放在更多优等生身上,倾向于放弃部分差生,并将它们看成负担、累赘,而教师道德不允许如此作为,因此,语言倭化学生以卸载自身道德压力——不是我教不好,而是学生太笨、太懒!

语言文明并不意味不对学生错误言行进行批评和责罚,而是如何进行批评和责罚。如:学生因为粗心做错题,教师可以批评他的粗心,甚至罚做题以弥补其粗心造成的过失,而不能骂他“猪脑袋”、“笨蛋”,批评、责罚对事不对人,不能上升到否定他的人格的程度。

俗话说“人言可畏”、“口水淹死人”,语言“倭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人的语言包含评价,而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往往受到他人影响。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是举足轻重的,表面上是所谓“口头禅”,实际是伤害孩童的尖刀,强化了学生的差生定式。

语言“倭化”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这种不尊重会在所有学生心里埋下不尊重他人的种子,助长所谓“优生”的自我膨胀,自以为是,甚至与老师一起“倭化”、排斥“差生”,对他们遭受的侮辱无动于衷,形成一种幸灾乐祸、冷漠、仇视的心态。

礼貌关注学生,“从口做起”,教师应改掉自身无用的“口头禅”,克制自己的焦躁情绪,站在“为一切学生”的高度,不唯分数论英雄,不妄下断语,多看学生“闪光点”,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人。

三、共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师生平等。

礼貌是一种规则与实行,主要从观察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习。

——洛克

早操时,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安静、认真地下楼、做操,而老师在一旁聊天、嬉笑,发现个别学生说话则大加斥责;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而有的老师迟迟不入课堂;炎炎夏日,主席台浓荫蔽日,主讲老师滔滔不绝,丝毫不顾忌台下学生晒得快要中暑……

像这样,师生不平等现象无法一一列举。早操时,师生共同锻炼,既锻炼老师身体又起到表率作用。教师提前进课堂不能更好地做好课前准备吗?主席台上主讲老师如果走到台下,与学生一起晒晒太阳,也许发言稿会不由缩短一半吧?学生也会含着敬意聆听,而不是满腹牢骚渴望集会早点结束吧?因此,师生平等,都应共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总之,礼貌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一种真正平等地对待他人。如果总认为自己是教师,学生地位比自己“矮”一截,教师的无礼行为就会肆无忌惮,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对于教师来说,礼貌待人有它的特殊意义,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以身立教,以礼导行”。

(2010年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少年儿童自我管理习惯培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全国征文评选活动中,获得四川省级教育论文类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