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狐狸和乌鸦故事的教育价值说起

从狐狸和乌鸦故事的教育价值说起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狐狸和乌鸦是寓言中的角色,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载体后面所隐含的寓意。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仿佛在告诉小学生——像“狐狸式的人”能获得利益,像“乌鸦式的人”会吃亏。可是,像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这样在人文精神、生命意识方面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的内容,还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没有被充分审视其所承载的教育价值。

从狐狸和乌鸦故事的教育价值说起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童叟皆知:这是一只爱慕虚荣、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投其所好的狐狸几句虚伪的赞扬,哄得乌鸦自以为有百灵鸟般的歌喉,于是忘乎所以,张嘴高歌,嘴中的那一块肉也就悠悠地掉到了狐狸的嘴里,最终掉成了一个经典的故事。

显然,寓言中的讽刺、讥笑的倾向是非常鲜明的。也许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想告诉学生:爱慕虚荣、喜听好话是会上当受骗的!但谁知这却是一厢情愿,事实上,如今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给一些小学生的感觉是:乌鸦是活该上当,不值得同情,而狐狸是“聪明”的,值得赞赏,值得仿效。由此可见,在今天,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教化意识有点模糊,所传达的信息是复杂,小学生是难以正确领悟和理解的。

狐狸和乌鸦是寓言中的角色,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载体后面所隐含的寓意。不知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教材中的动物几乎都会被小学生贴上标签,一旦动物被贴上标签后,其教育功能凸显了,动物形象单一了,动物的自然本性被隐蔽,动物的社会属性大大张扬。这时,动物的类型化就相当于人的类型化,狐狸和乌鸦在小学生的眼里就是“狐狸式的人”和“乌鸦式的人”。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仿佛在告诉小学生——像“狐狸式的人”能获得利益,像“乌鸦式的人”会吃亏。平心而论,这“老实吃亏”的狡诈哲学怎么能教给小学生?不仅如此,教材还将乌鸦叫声难听这一自然缺陷作为取笑对象,使小学生无形中对乌鸦产生厌恶感,同时,也暗示了学生:抓住别人的缺陷加以利用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我们姑且抛开“老实吃亏”这狡诈哲学先不说,将自然缺陷作为取笑对象,无论是哪个时期、哪个地域的人们都是不会赞同的!

可是,像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这样在人文精神、生命意识方面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的内容,还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没有被充分审视其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小学生的认识还不成熟,他们会唯师、唯书、唯上。而教师顺其自然的技术性教法,容易带来小学生歪曲、甚至错误的认识。显然,像《狐狸和乌鸦》等此类文学作品不管是善意嘲笑还是恶意讽刺,很容易给小学生形成尖刻、缺乏人文关怀的语言环境,长此以往,会造成小学生人文价值的颠倒和人文关怀的失落。

语文课程改革提倡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要得到发展。我们的学生不能是只会学习,他们还应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思考。从这点反思我们的语文教材,它不仅仅只关注形象之生动有趣,还要关注它是否有利于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诚然,文学经典集美学、语言学、哲学为一体,是民族人文精神之所在,是人文关怀之源泉。但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教材中文学经典的选择也应与时俱进。

虽然经典范文曾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个别与和谐教育理念不相适应的文学作品还“涛声依旧”!不知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小学生眼中类型化的动物形象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小学生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多么巨大,它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近朱近墨的。我们不难想象,向小小年纪小学生无形中灌输这种“不和谐”的价值取向,是不是太可怕了?

由此要反思我们的教材。我们要向小学生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不和谐相处的文本。我们在要求教材发挥承载的教育功能时,是否注意到教材本身的教育价值?显然,只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因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材应是这样:所有动物都是可爱的,都和睦、和谐、和平相处。我们要培养小学生批判性地对待动物们的缺点,而不是讥笑讽刺它们的缺点,更不能以一种主宰者的心态对待他们。如此乎通过教材的熏陶,使小学生的人文精神、生命意识得到张扬,这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命运、国家未来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