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库全书》述评

《四库全书》述评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丛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一套文化巨著。不过,要想了解它,大家不妨先看一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部书。关于《四库全书》,它的抄本共有八部,每部内容都是相同的,分经、史、子、集四大部。每份《四库全书》有三万六千余册,总字数达九亿九千七百万字,都是恭笔楷书写成。《四库全书》副本藏于北京翰林院。《四库全书荟要》二部分别藏于故宫内的摛藻堂和味腴书屋。

四库全书》述评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丛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一套文化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在《四库全书》的基础上编制起来的有解题评介性文字的目录,它是阅读、介绍《四库全书》的重要的工具书。

清朝中期,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一段安定时期,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乾隆皇帝笼络一批知识分子,同时他也是看到明代编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受到知识阶层称许的这一举动,于是他下令纂修《四库全书》,以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从公元一七七二年(乾隆三十七年)下诏征求遗书起,第二年便成立“四库全书馆”,专门负责审查图书和编纂的工作,由皇帝第六子永瑢领衔,并委派正、副总裁和编校等官,召罗一大批文人作为“四库全书馆”办事的馆臣,其中,有许多是当时有名的学者,这些人中不少是目录学家、版本学家。“四库全书馆”用了十年左右的工夫,编写成一份《四库全书》副本,后来又花了七年的时间,抄成了七份《四库全书》正本。清政府编修《四库全书》时动用的物力、人力之大,运用的时间之多,都是那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少见的。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他诏谕编修这么大的《四库全书》,表面上是为了粉饰太平,实际上,他也是想通过编纂《四库全书》之举,禁止同封建统治者相抵触的或他认为对自己不利的书,“寓禁于征”,是他下令纂修《四库全书》的主要目的。同时,在编纂时,抽毁、删改的现象也多次出现,鲁迅先生说过,清人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就是指的他们用禁毁、删削等手段来纂修这部丛书的行为的。我们今天要了解《四库全书》,必须首先要了解这一点,它的编纂的目的,主要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和要求来编纂的。

《四库全书》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另外,还有一批未被收进《四库全书》的古籍,计收录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存目”中的书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卷。这些书,基本上是从三部分来源不同的图书中选录的,这三部分图书来自明《永乐大典》,清代皇家藏书和各省采集、进呈上来的图书。“四库全书馆”把能搜集到的著作,按统治者的观点加以去取,认为对统治阶级有利的书,便收入《四库全书》,在目录中列之为“正册”;统治阶级认为有问题的书,则不收进《四库全书》,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列之为“存目”;那些被统治阶级认为“语涉违碍”、“词意抵触”的书,则加以删改或销毁。尽管如此,我们今天看到收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内的《四库全书》所收录的书和“存目”中收录的书,还是有一万多种的古籍,这收录了乾隆以前的中国大部分的书籍,这么多的古籍,通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著录及介绍,给予我们了解古代的书籍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由于《四库全书》主要是抄本,现在存世的仅是珍藏在几个大图书馆内的故物,所以,一般读者不能轻易见到。不过,要想了解它,大家不妨先看一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先后有多次的印本,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影印过这书,古典文学出版社还出版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简编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这两种书在一般图书馆内都有收藏的。关于《四库全书》,它的抄本共有八部,每部内容都是相同的,分经、史、子、集四大部。经部有易、书、诗、礼、春秋、孝、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史部有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部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部有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每份《四库全书》有三万六千余册,总字数达九亿九千七百万字,都是恭笔楷书写成。

为什么这部书称为《四库全书》呢?这还得从历史上整理图书的事业说起。远在西汉时期,刘向、刘歆在皇室整理藏书,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类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图书分为六大类,有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是我国六分法的鼻祖。西晋时,中书监荀勗进行整理图书的工作,他编成了一部《中经新簿》,将六分法併改为四部分类法,分为甲、乙、丙、丁四部;东晋初年,著作郎李充也进行校书,把《中经新簿》的四分法又作了变更,成了经、史、子、集四大类;到了唐代,四分法得到进一步确立和使用,而且还将藏书分放经、史、子、集四库贮存。四库的名称,便从唐代始用。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学习前人,他也大兴整理,编纂古书之举,将这些书分库贮藏,这便是《四库全书》名称的由来。

编纂、抄成后的《四库全书》,每本规格都是一样的,书长四十三公分。《四库全书》抄成后,又编有《四库全书荟要》两部,这是从《四库全书》中选出的认为比较重要的书编成的。如果把《四库全书》八部抄本和《四库全书荟要》两部抄本加起来,总计约三十一万两千册,四千万页,假若把它们摊开来,逐页首尾相接,那么,它的长度可以穿过地球直径最长处并还可伸出地球外面四千多公里。这样大的书籍,是世界上巨大的文化工程,就是拿它的字数来讲,《四库全书》比它同时代的法国著名的《狄德罗字典》(一七五一—一七七二年)的字数多十倍还不止。

《四库全书》的装函也有一定的规格,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部为蓝色,集部为灰色。《四库全书》抄好后,第一份藏在北京文渊阁,第二份藏在沈阳文溯阁,第三份藏在北京文源阁,第四份在热河文津阁,第五份藏在镇江金山寺文宗阁,第六份藏在扬州大观堂文汇阁,第七份藏在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副本藏于北京翰林院。《四库全书荟要》二部分别藏于故宫内的摛藻堂和味腴书屋。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味腴书屋的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及文源阁、翰林院的两部《四库全书》都被侵略军焚毁或抢夺;藏于镇江和扬州的两部《四库全书》于一八五三——一八五四年,太平军解放镇江和扬州时,战火中全部毁掉。现在存世的《四库全书》正本只有四部,就是原藏于文津、文澜、文溯、文渊阁的四部:文溯阁的一部,现仍藏于沈阳;文津阁的一部,一九二五年由热河运存北京,现珍藏于北京图书馆;文渊阁的一部,目前存台湾;文澜阁的一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有部分散失,后由丁丙兄弟抄补),现藏于杭州浙江省图书馆。此外,原藏于翰林院的副本,被英法联军抢夺得已残缺不全,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又抢走了这部书的四万七千五百零六册,存于英国;摛藻堂的一部《四库全书荟要》现存台湾。

前面讲到过,我们可以通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来了解《四库全书》。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四库全书馆”的馆臣们在与一书前面写上一篇提要,介绍这书的源流、作者情况、内容好坏等,后来又将所有的书目提要加以系统地分类编排,它有总序,小序,有篇目和解题,是我国目录学史上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问世以后,后来的书目、藏书志、读书记、解题一类的著作活跃起来,目录学成为“显学”,成为热门的学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至今对我们仍是有用的,如当前不少图书馆编制“善本书目录”,常常利用和参考这部书目。

编纂《四库全书》和编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总纂官是纪昀,纪昀的同年朱珪称:“昀馆事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裒然可观。”《清史稿》也说:“昀学问渊道,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旨,始终条理,蔚为巨观。”和纪昀一道参加编纂工作的有陆锡熊、戴震、姚鼐、翁方纲、朱筠、王念孙、陈际新、彭元瑞等知名学者,《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在有组织、有分工、有总纂的情况下编制起来的,这种编纂丛书和编制书目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也是可以引为借鉴的。

书评》,198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