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斯霞研究相关的一些研究

与斯霞研究相关的一些研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与斯霞研究相关的一些研究主要是特级教师的研究。199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了辽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批功勋教师,共11名。就笔者所检索的国内关于特级教师研究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采用与斯霞研究相雷同的模式,即作者群体基本上是从事教育实践的工作者或者一些新闻记者,作品基本采用报告文学或者通讯、人物专访的形式,作品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主要是宣传和报道。

(二)与斯霞研究相关的一些研究

国内与斯霞研究相关的一些研究主要是特级教师的研究。关于特级教师研究一个的假设是:特级教师是教师当中的优秀者,他们不仅有着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而且有着高尚的师德,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具有可借鉴性。因此,有不少研究者选择特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成长为特级教师的过程及其规律,试图探索出对于普通教师成长来说可资借鉴之处。

我国的特级教师制度始建于1978年,当时的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指出“奖励教师对教育工作作出的贡献,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学习先进,不断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1993年《特级教师评选规定》更加明确地指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特级教师的优秀事迹,推广特级教师的先进经验”。在《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第二条中明确规定:“‘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中小学教师特设的一种既有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5]在1981年和1989年,国家教委师范司曾先后编辑出版了《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第一、二、三集,其中第一集中的第一篇就是斯霞撰写的“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6]。叶圣陶先生在“序言”中肯定了研究特级教师经验的价值: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播特级教师的良好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减轻特级教师疲于奔波的劳苦,以节省更多精力进行新的探索。[7]叶圣陶先生还特意提到了斯霞识字教学经验,认为斯霞识字教学经验可以概括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认为这3个“不离”“都着眼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并不是单纯地解决识字问题”,在肯定斯霞经验的同时,叶圣陶先生指出,“我很赞赏斯霞同志的经验,但是我不敢说她的经验是唯一的好经验,更不敢鼓吹大家非照她的办不可”,因为研究和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同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别人的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8]虽然第一集印数达到六万册,但是第二、三集印数仅三千册。因此,有学者认为,“酿成这种后果的诸多原因中包括:教育界对中国特级教师经验在教育科学系统中的特殊位置及特殊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及研究。”[9]笔者疏理了关于特级教师经验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同斯霞经验研究类同的地方在于:首先关注特级教师的业务水平,譬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方法”、斯霞的“随课文分散识字”、马芯兰的教材教法改革等,也就是说首先关注他们的“看家本领”;其次对于特级教师的高尚师德缺乏必要的探究,对于他们是如何成长的、为什么会成为特级教师缺乏必要的学理分析,只是突兀地告诉读者这些特级教师的成就和经验,忽视了这些经验产生的过程;第三,不难看出,这些研究首先立足于宣传,缺乏研究者理性的认识和批判。

199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了辽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批功勋教师,共11名。于月萍、宁安生“试图通过对他们的教育观及其共同特点的研究,得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启示,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开展了“辽宁省功勋教师的教育观研究”,研究指出:“在这些功勋教师身上,其精神实质又是惊人的一致。正是那些共同的价值取向与人格力量、共同的敬业态度与诚挚爱心,为完善他们的教育观和丰富他们的教育实践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就此找到了一条追随他们的明晰轨迹。”[10]这一研究概括出功勋教师的共同特征: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身兼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双重角色的优秀素质;民主与科学的管理作风与管理才干。这是关于特级教师研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

就笔者所检索的国内关于特级教师研究(其中也包括对斯霞的研究)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采用与斯霞研究相雷同的模式,即作者群体基本上是从事教育实践的工作者或者一些新闻记者,作品基本采用报告文学或者通讯、人物专访的形式,作品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主要是宣传和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