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作是自立的重要法则

合作是自立的重要法则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会自立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学会与别人的合作,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合作中我们可以享受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从中学习到很多生存的技能,从而达到自立的目的。生存自立是一门艺术,它的法则之一就是合作。对于最简单的二人合作而言,信任和宽容是前提条件。学会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一种相处方式。所以合作是成功的捷径,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第五章 合作是自立的重要法则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学会自立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学会与别人的合作,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合作中我们可以享受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从中学习到很多生存的技能,从而达到自立的目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中有一个叫品左恩的岛屿,岛上生存着一群莺鸟,它们以仙人掌的花粉、果实和种子为食,故名食掌莺。

仙人掌开花的季节,有些食掌莺把公共区域那些尚未开放的花瓣用爪子撕开,然后用嘴扯开柱头,这样就可以吃到藏在花蕊里的花粉了。当然,它们并没有破坏自己地盘上的仙人掌。

柱头断了,仙人掌不能结果,无法形成种子,食掌莺也就有了断粮的危险。品左恩岛上只有十几只这样“聪明”的莺鸟,它们捷足先登,只是为了品尝其他莺鸟吃不到的花粉,它们竟以这种方式自取其亡。有一年大旱,再加上大面积的仙人掌因断了柱头不能结果,这导致品左恩岛上的食掌莺全军覆灭。

食掌莺的悲剧让人深思,而另一个故事则令我感动:在沙漠中有一口摇水井,它奇迹般地成为旅行者的生命之泉(沙漠之中水就是生命啊),这一切都缘于它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为后来者留足一碗水。一碗水足可解燃眉之急,但人们总是把它灌进摇水机引水,吸上水后再留一碗。来来往往的旅行者都自觉地遵守着这一规则,因此一碗水成就了永不枯竭的水源。

生存自立是一门艺术,它的法则之一就是合作。急功近利因一己之私而践踏合作法则,从短时间看是损人利己,从长远看却是害人害己自取灭亡,比如食掌莺。相反,仅照顾和维护了别人,别人也会感恩并回报于你一份善意,你因别人而受益,别人也会因你而受益。

学会合作往往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平凡的人干出不平凡的事。有了合作,即使有更大困难在你面前阻挡你,但只要与你的合作伙伴坦诚友好合作,共同克服,困难也许就被你们勇敢地踩在脚下。学会合作,就是助你开拓美好明天的一把金钥匙。学会合作首先要学会沟通交流,“沟通、交流使一切变得简单”说的很有哲理。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交流、沟通,彼此坦诚相待也是合作的最好方式。曾在一个部门要写一份报告,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后明确了重点、组成部分,然后根据个人优势分解每人承担了一部分,结果很快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出来了,而且大家觉得都干的很愉快。曾有一位科学家,他每天都与助手在自己的实验室开始各种研究,无论成败,他与他的助手都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再来,最终取得成功。学会合作对工作可以优势互补,对个人可以去长补短。当然生活工作中也偏偏存在一些不能合作的现象,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往往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轻则会误时、误事,重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大海懂得在退潮时把贝壳留给沙滩,太阳懂得在谢幕后把星星留给苍穹。我们也应思考如何付出和给予,思考需要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就应如何对待别人?要学会合作。即使你天生是聪慧之人,但知识的海洋深藏不露,让你不能一眼看穿。你总会有遇到挫折与不解的时候,那么此时你唯有靠与别人合作,来消除你心中的疑问。倘若一意孤行,要自己一人潜心钻研,那么我想你的疑问很难尽早解决。那样的话,你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耗费很多精力。

学会合作,真的很重要,有了合作,人生之路可以赏心悦目……

温馨提示

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可惜海太深;海豚想给天使一个拥抱,可惜天太高;一个人想要成功,可惜力太薄。所以,上帝创造了合作。

每个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合作,在合作中前进,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成功。不知大家喜不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在非洲的密林中生活着两种动物:蜜獾和响蜜。蜜獾嘴很长,腿和爪子很强健,专以蜂类为食。响蜜也嗜食蜂蜜、蜂卵等,嘴很短,爪子也不发达。它们善于发现蜂巢,但不适合在蜂巢中采食。当响蜜发现蜂巢时,便会飞落下去,啄蜜獾的头。于是蜜獾开始追赶响蜜。这样,响蜜把蜜獾引到蜂巢前,在树枝上静观蜜獾捣毁蜂巢。蜜獾喝足蜂蜜,吃够蜂卵扬长而去。这时,响蜜就飞下树枝,不慌不忙地享用剩余的蜂蜜。动物都能充分发挥合作精神,更何况人呢?所以要充分肯定合作的正确性。

但为什么有时候合作会导致失败呢?就像“三个和尚没水喝”一样呢?这并不是否定合作的正确性,而是要让我们去反省怎样去合作。对于最简单的二人合作而言,信任和宽容是前提条件。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很多,而是他计较的很少。不应该老想着别人会占你的便宜,否则你就会变的斤斤计较,变的很不快乐,无心去完成你应该做的事,从而达不到合作的目的。在合作之前,就应该挑选好合适的人选,充分信任对方,两个人的知识构成、世界观、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沟通和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一味地肯定自己的想法,否定对方的想法,要正确看待事物发展中的利与弊。双方竭尽所能也是很重要的,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这样才能促成事物的发展与成功。我们是一个大团体,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如果不能各尽其力,通力合作,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好比一台几十万的机器一旦缺少一颗几元钱的螺丝而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的价值也只是一堆烂铁而已!

学会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一种相处方式。每个成功的人都是以合作为阶梯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每一个得奖的人都会感谢在他身边支持帮助过他的人,其实也就是合作。

我们每天都要做许许多多的事,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不断的寻求帮助,提高自身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合作是成功的捷径,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人非完人,但我们拥有无穷的智慧,因此我们要善加利用合作精神,最终步入胜利的殿堂。

一个“人”字,简单的两画便体现了合作的精髓,而我们是社会的创造者,学会合作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成长过程

社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应从孩了蹒跚学步时就开始,而学会合作,又是孩子社交的第一步。由于种种原因,独生子女在合作能力上的表现不甚理想却并未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或者已经有所认识,但认为0~3岁的孩子基本上完全是与家人打交道,社交能力上有一些问题不算重要,一进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后自然会扭转过来。而事实上,幼儿园中照样存在着社交能力差的孩子,究其原因,大部分与0~3岁时的家庭教育有定关系,因此,家长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尽早培养其社交能力。

引导孩子多为对方考虑

孩子不能成功地与同伴合作,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考虑对方的想法。一般来说,两岁以前的孩子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玩具就是自己的,不会与别人分享,这是孩子的心理特点,难以理解别人的感受。多数情况下,也是独自游戏不与别人玩,也不会注意别人在玩什么,如果两个孩子都想玩一种玩具,那就很可能会发生争执。

这些虽然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但家长如果适当加以引导,孩子会很快理解一些有关合作的基本道理。童话、故事、角色游戏等都是孩子喜欢的形式,他们会理解故事中小动物的情感和需要,他们会为自己的角色着想,家长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形式,引导孩子以同样的心情去理解自己的小伙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为对方考虑了。

让孩子学会进入群体的第一句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3岁以后,孩子会注意到别的小朋友跟自己不一样,他们有不同的玩具,不同的游戏方法,孩子开始对别人感兴趣,随之会出现平行游戏,即几个孩子玩同样的玩具,但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交叉游戏行为,只是偶尔有语言交流,孩子可能从其他小朋友的玩法中得到启发,但没有合作的迹象,表面看来仍是自己玩自己的。

这时孩子已经有了交往的愿望,只是在技巧上存在问题,不知道如何进入群体,不会主动邀请小伙伴。如果成人教会一句话,可能会帮孩子很大的忙。比如“可以跟你一起玩吗?”“咱们一起玩吧”“这是我的玩具,谁想和我一起玩?”等等,鼓励孩子直接把交往的愿望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说完这句话,成功的合作或交往就开始了。

在同龄人中学习使用技巧

随着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可能出现自发的合作行为,如共同完成一幅拼图,共同指建一座“城堡“等。这时孩子的社交能力可能产生分化,有的孩子由于语言发展较好,性格开朗,可能在社交中占主导地位,很受同伴及成人的喜爱,有的孩子则因为某些方面发展稍迟一些,在社交中占劣势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融入群体的愿望,在社交中表现欠佳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成人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

有的家长但小孩子会在群体中学“坏”,其实,孩子都很在意家长的意见,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哪些是父母可以接受的,哪些是父母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们就会主动筛选自己喜欢,而父母又能接受的行为来学习、模仿。

独生子女处于成人的包围中,家人总是很周到,很仔细地为孩子想好一切,造成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交往缺少技巧,因为成人大都不会计较孩子的行为方式。而同伴则不一样,他们是平等的,所以,不合适的行为,不礼貌的语言,在群体中都会遭到排斥,使孩子意识到,要成功地与人交往,就必须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而只有多与同伴接触,才能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学会合作。

孩子自由的社交空间

所谓自己,更多的是指让孩子自己选择伙伴,自己处理争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能刚开始孩子会不知所措,家长可以提出几种建议,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摆明道理,让孩子自己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同伴间的亲密合作。

如果家长事事关心,为孩子打抱“不平”,为孩子讨“公道”,儿童群体势必会对你的孩子形成一种偏见:“这人真没出息,就知道找妈妈!”或者“他爸真厉害,咱们别跟他玩了。”使孩子被群体孤立。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与人交往,即使是性格孤僻的孩子内心也还是需要别人的温暖与关怀。帮孩子学会交往,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就从学习合作开始,让孩子走好社交第一步。

自立人生

他用脚趾书写人生

命运对他来说,似乎太不公平,在他刚满8岁那年,一场厄运夺去了他整个右手和半只左手,使他不能像同龄的小伙伴那样自如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也使他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自由。然而,命运的无情并没有使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也没有让他感到自卑。尽管没有了双手,但在学校,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能出色地完成。他坚持用脚写字、做功课,做出的功课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他叫江腾志,是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原九江四中)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双手

1997年3月13日下午,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江腾志和几个小伙伴放学回家。为了少走一些弯路,几个小伙伴途经茅山头一菜地时,决定钻过破围墙抄近路回家。钻进围墙里面的一台当时处于停电状态的变压器正在威胁着他们的人身安全。玩了一会儿,因突然来电,一股强大的电流瞬间将江腾志的身体吸了过去。

四肢被严重烧伤的江腾志顿时昏迷过去,同学们迅速跑回家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江腾志的父母,当江腾志的父母跌跌撞撞地赶到现场时,江腾志已被好心的过路人送到医院。

住院的第二天,医院就告知江腾志的父母,江腾志的右臂无法保留,要截肢,并让其父母将其转院至南昌一家医院治疗,看能不能把左手保留下来,但转院到南昌治疗了两个月后,因伤势太重,江腾志的左手还是没能保留,最后也被截了半只。出院后,回家到中的江腾志,吃饭、穿衣,大小便等等一切都不能自理,烧伤的双腿也没有知觉。江腾志顿时觉得童年所有的欢乐和幸福都离他远去了。

不因残疾而失去信心

在医院治疗时,一些医生曾建议江腾志的父母为他装上假肢,并推荐上海有家假肢公司生产的一种肌电型的假肢有很多功能。装上假肢后,可以自如地吃饭、刷牙、穿衣,增强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江腾志的父母立即赶到上海这家假肢公司,但一打听,仅装半只手的假肢就需要十几万元。而且,装上假肢后,最多只能使用三年。江腾志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仅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每月最多的收入也才六七百元,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这笔巨额的费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父母只得怀着失望的心情回到九江。

为了让江腾志恢复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江腾志的父亲江保平和母亲张水娇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的身上。他们每天都给儿子失去知觉的双腿上按摩或者用热水敷,搀扶着他下地走路。经过近一个月的锻炼,江腾志的双脚终于恢复知觉,能独自下地走路了。随后,躺在床上的江腾志又用脚夹着笔练习写字、画画。江腾志的父亲还特意做了一个嵌有勺子的钢圈套在江腾志伤残的左手臂上,鼓励江腾志自己锻炼吃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江腾志终于能自己用餐,并能帮爸妈到外面的小店买一些生活用品。

江腾志的班主任金老师说,江腾志虽然双手残疾了,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就放松对学习的要求,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每次都能按时完成,而且,做的功课很整洁、差错极少,在班上经常得到表扬。

江腾志的父母说,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江腾志一般都是用脚做功课。天气寒冷的时候,由于冻僵的脚趾夹不住笔,他就用脸庞和左臂夹着笔写。由于写字慢,往往要付出比其他同学多几倍的努力和时间才能完成。有时,为了按时完成作业,他中午连饭都不回家吃,总是留在学校做功课,饿了就买包方便面充饥。

学校关爱温暖了他的心

说到学校的关爱,江腾志和他的父母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江腾志的父亲江保平说,当时到学校报到时,很担心学校因江腾志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收他。但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后,十分诚恳地说:越是困难的学生越需要学校的关爱,学校越是要收,如果这样的学生不收,我们老师还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进入田家炳实验中学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给予江腾志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教育学生要多给江腾志一些帮助,不得因为江腾志是个残疾人而歧视他、嘲笑他。此外,学校还针对他的家庭情况,在学费上给予了一定的减免。为了方便他做功课,学校特意将他的课桌降低几厘米。每逢班上考试,为了给江腾志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老师总是将江腾志叫到办公室,在夏天的时候给他打开电扇,在冬天的时候,给他打开取暖器。由于失去双手的江腾志无法解开鞋带,老师就亲自帮他脱鞋、脱袜,考试后,又帮他穿上。江腾志说,不但老师关心他、爱护他,学校的同学也总是主动给他一些帮助,他在学校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他说,他一定要好好生活,好好读书,报答关心他的所有的人。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

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泰戈尔

相关链接

自立坚强需要磨炼

生活这条路,坎坷不平,充满了困惑与诱惑,有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有时是阴雨连绵的季节;有时万里无云,有时黑云滚滚;有时是宽敞平直的大道,有时是泥泞不堪的小道。人的思想需要历经生活的考验才能够变得执著,人的意志需要历经生活的考验才能够变得坚强。

一个在困难面前畏畏缩缩、踌躇满怀的人根本不能承受生活的重担。

一个在困境之中唉声叹气、一筹莫展的人根本无法面对火热的人生。

青少年尤其应当注意锻炼坚强的意志,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积蓄足够的能量去抒发自己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感想、加强自己对未来壮丽生活的信心。

勤奋刻苦是幸福的种子,

闲散懒惰是堕落的祸根。

一往无前是胜利的号角,

缩手缩脚是失败的钟声。

一个不勤劳的人得不到丰硕的果实,一个不吃苦的人体味不到生活的真谛,一个不奋斗的人感悟不出生命的可贵。勤劳勇敢、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永远都是优秀的品质。任何东西,只有经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亲自去获得,才能够显得尤为珍贵。

有道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有困境、有挫折、有打击、有失败并不可怕,可怕地是你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与毅力。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无不历经生活的严峻考验。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以坚强的毅力克制自己的私欲,战胜自己的懦弱,是青少年极其难能可贵的一种人生品质。

顽强坚定、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它需要经过长久的磨炼、艰苦的锻炼之后才能够获得。一般说来,锻炼坚强意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生活磨炼法、营地军训法和魔鬼训练法。

一、生活磨炼法

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有人说,人这个汉字一撇代表人的志气,另一捺代表人的勤劳。勤劳与志气共同构成了人生这座金光闪闪、宏伟辉煌的大厦。

勤劳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说到底,勤劳是坚强意志的生动体现。没有了意志,勤劳也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意志,勤劳就会变成一堆散沙,意志是勤劳的精神支柱。

锻炼坚定的意志,让自己变得勤劳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一个严以律己的人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任何一个时刻都能够做到认认真真、精益求精。

明末清初的学者朱国纯说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难。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物品,无论是如何地微不足道,那都是人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要倍加珍惜。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每日参加劳动的平均时间正日趋减少,现代的中小学生凭借独生子女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畅游于生活之中,小皇帝、小公主的思想观念日益加重。做父母的一味溺爱自己的孩子,结果造成了他们生活依赖性很强,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搏击世间的风雨,即使能够站立,也会显得步履踉跄。

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在教育子女时这么说道: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确如此,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实在是太难了,要想铺张浪费则是比较容易的事,而且无师自通。

由此看来,通过日常生活来磨炼坚强的意志既十分重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时时、处处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谈何容易。说到底,这就是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人格。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

通常说来,通过生活磨炼法来锻炼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觉地正视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悦纳自己更是艰难。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人都不能够地恰到好处地分析自己并且去接受自己。

认识自己是磨炼自我意志的前提与基础。认识自己也就意味着能够看清楚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同样都需要坚强意志力的支撑。为什么有的青少年缺乏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呢?就是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够克服自身懒散的毛病,以致于在学习上显得十分被动。

(二)执著地追求既定目标

生活磨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把生活变成许许多多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意志坚强者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地完成预定目标;意志薄弱者则显得徘徊不定、退缩不前,往往很难完成预定目标。

意志总是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才得以不断增强的。目标的完成,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困难的克服,自然离不开意志的力量。要完成既定目标,锻炼坚强意志,对青少年来说,必须为自己制订严格的作息时间,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作息时间表制订以后,一定要按照时间表的要求认真去做,不可以寻找种种借口不遵守,或者搞所谓的“下不为例”。否则,时间表也就变为一纸空文,不能够真正地起到锻炼意志的作用。

(三)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在所有锻炼意志的方法之中,劳动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方法。通过劳动,青少年不仅能够培养坚韧的毅力,更能够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习惯与意识。青少年所从事的劳动一般包括家务劳动、校园劳动以及社会公益劳动。

适当地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是自力更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帮父母洗洗衣服、涮涮碗、拖拖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习惯的良好开端。

在校园里从事适当的劳动,例如:打扫校园与班级卫生、修剪花木、绿化校园等,都是培养坚强意志的良好方法。

(四)克服自身的生活依赖性

青少年生活依赖性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父母对子女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给子女充分地提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机会,不让子女参加任何一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说,大多数的子女生活依赖性的形成都源于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那么,如何克服这种生活上的依赖性呢?

一是要培养自理生活的能力。

许多青少年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饭菜等待父母端上桌、衣服等待父母送到手,有的甚至是让父母系鞋带、洗袜子。矫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势在必行。

二是要提高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生活磨炼,而且主要靠自身的努力,一旦形成,便能够发挥出重要功能。

三是要消除自卑情绪、抛开焦虑。

有些青少年之所以会产生生活依赖性,与他的自卑心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感到自己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并不具备什么相应的能力,尤其当出现困难与问题时,他们更是感到茫然无措。因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方面是树立自信。

(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偶尔早起跑步一次、偶尔练练太极拳,这不属于意志。如果一个人经常地、不间断地早起跑步、练习太极拳,即使刮风下雨,也不放弃自己的锻炼计划,这就属于意志范围内的活动。积极地、有效地、长期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能够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长久的生活磨炼一定能够起到锤炼品性、锻炼意志的作用。

二、营地军训法

现在营地军训法的广泛采用越来越引起众多青少年的兴趣和重视。这是一种既带有温和色彩又十分严厉的训练意志的方法,对训练青少年的意锻炼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营地军训法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与生活磨炼法相比,它虽然不具备长期的习惯性特点,但它的设施经久耐用,能够提供一种固定化的体育锻炼项目。

与魔鬼训练法相比,它虽然不具备较强的刺激性与冒险性,但也确实具有紧张而有秩序且又安全可靠的特点。

二是团结友爱,突出合作。

营地军训法重视团队精神,尤其强调人们之间的亲密合作和团结友爱,因为一个人的“掉队”就会影响到整个训练小组的成绩,只有大家精诚合作才能够使全组获得好成绩。

三是磨炼意志,锻炼品质。

营地军训法虽然不像正规军训那样严厉,但严格的作息制度与训练计划使参与营地军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体味到纪律的严明性与奖惩的效能性,从而使意志得到磨,练特别适合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已经探索出很多营地军训法的形式,而且每一种形式都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常见的有夏令营与冬令营、少年警校和团队活动。

军训活动能够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尤其在锻炼他们具有坚强意志方面效果显著。

三、魔鬼训练法

魔鬼训练法指的是训练者使用一些“劣性刺激”来锻炼受训者坚强意志的方法。其训练原则是:多吃点苦、多干点活、多受点罪。有时候,魔鬼训练法说不定会让你感到难以忍受,甚至使你具有一种绝望的心理,但不会真正地使你受到灭顶之灾的恐吓。

魔鬼训练法有一定的刺激性、新奇性,是一种鼓励人们大胆冒险的训练方法。此法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人们的耐挫(忍受挫折)的能力,从而真正地来锻炼自身的意志力。

魔鬼训练法采用的“劣性刺激”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饥饿

现代的青少年常常喜欢挑食、偏食,有时更是零食不离口,往往造成食欲不振、胃口不佳。魔鬼训练法针对现代人这种不珍惜良好胃口的习惯,设计出了“饥饿”式的训练。

方法:有意地设置一个缺衣少穿、食物短缺的环境,让一个人置身于其中去忍受那种饥饿的折磨。

(二)劳累

现代的人们肢体懒懒散散、肌肉无力,而且很多人还具有一种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看不起劳苦大众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经历劳累的体验。魔鬼训练法为了使现代人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感受,有意地安排一定的工厂车间、劳动场所、农场农田,让人们去经历劳累的考验。在这一方面,魔鬼训练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磨炼意志的基本原则: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三)困难

魔鬼训练法特别重视困难情境在磨炼一个人意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力求使困难变成考验意志的天平。例如,将一定范围内的深山老林围护起来,将其中的凶猛动物全部赶走,把一个配备了适当工具与相应行李的人安置于其中,在不让他知道的情况下,安装一定的跟踪与监控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让这个人自己设法逃生,即使有暴风雨袭来,除非是迫不得已,绝对不提供任何帮助,任凭他如何呼救,也不予以理睬。

有的学者认为,只有类似于如此“密林逃生”的训练才可以被称之为魔鬼训练法,也就是说,此法所需要的训练难度大、训练任务繁重、训练途径近似于残酷,但唯有这样,才是魔鬼训练法的精髓。

(四)批评

严厉的批评能够作为一种劣性刺激而存在。批评通常能够激起一个人的廉耻之心,催促一个人为了逃避批评而不断地加强内心修养,运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缺点。

概而言之,“劣性刺激”就是指那些使人不舒服或者不愉快的外界刺激。在国外,魔鬼训练法早就十分风靡。

日本人认为,“吃苦”是每个孩子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孩上幼儿园开始,日本人就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3岁到6岁之间,让孩子吃上一段时间的“粗菜杂粮忆苦饭”,即使孩子连续拒绝吃饭、嚎啕大哭,校方也不会改变计划,父母一般也大力予以支持。其实用不了多久,孩子肯定会忍苦咽下忆苦饭。这种教育训练其实就是一种魔鬼训练法的实际应用。

日本的中小学还设置有“田间学校”与“孤岛学校”,让中小学生到田间、到孤岛或者森林之中去“留学”,从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田间学校”与“孤岛学校”的开设更体现了魔鬼训练法的实质。

美国的“富门寒教”历来引人注目,一向追求民主独立和个性解放的美国人十分注重培养下一代的吃苦精神。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有一个8岁的儿子。在他居住地的附近本来有一所很好的学校,但他却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问其原因,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与毅力。

英国纪律严明的教育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英国有一所叫做伊顿中学的学校,该校的升学率向来都是100%,而且几乎都考上了牛津大学。伊顿中学为何会有如此骄人战绩呢?根据报道,尽管伊顿中学所在的区域十分寒冷,但是,伊顿中学没有安装暖气,学生睡觉也只盖一条毛毯,洗澡还得使用冷水。

法国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更拥有浪漫的情调,然而法国人在训练孩子意志这一方面,也很严厉。法国人一般认为16岁就是“自由年龄”,从16岁开始,青少年就应当自食其力,而不是依靠父母。一个十分富裕的贵族家庭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会开车,小女儿18岁,只比姐姐小1岁,却不会开车。为什么?因为姐姐利用暑假到一家餐厅去打工,赚了一点钱,她正是用这笔钱学会了开车;而妹妹好吃懒惰,根本不愿意利用暑假去挣上一点钱,而家庭是绝对不会为她提供学车费用的。

由此看来,魔鬼训练法着重于培养青少年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通过训练,使青少年的意志更加坚强、更加韧性,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强自我肯定性,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胆识。

心得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