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高一家访中学生心理状况应对策略

浅析高一家访中学生心理状况应对策略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事实证明,在各年级起始阶段家访能最大程度调控学生心理,引导其积极、健康、向上发展。对待学困生,老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相对安全的心理空间,尽管他们可能会出现各种反复。孩子是担心自己受批评,无颜见老师而临阵脱逃。说实话,这些只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即能完成的任务,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向老师回应其积极、向上的信号媒介。

浅析高一家访中学生心理状况应对策略

王玉兰

时代在发展,当“与时俱进”成为一种时髦口号之时,家访似乎应退出教育视线。但事实证明,在各年级起始阶段家访能最大程度调控学生心理,引导其积极、健康、向上发展。

两年前,我和本班英语科任老师及实习老师一起深入五位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一次看似老套的家访,让我这位“老”班主任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和感动。本文以其中三名学生为案例,尝试把握高中起始年级家访学生心理活动这一细节,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一个粗略的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反思。

【案例一】背景:胡同学,一位数理化十分优秀的高一普通理科班学生,平时不善言辞,因英语学科的“短腿”(中考120分的英语只考了30多分),导致这样一位出自初中“科技班”,却没能考取高中择优班的学生,在高一文理分科时,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本班而不是选择跳档,进入重点班。他生活在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母亲朴实本分,待业在家;父亲是企业职工。

策略:该生因理科成绩突出,在普通班很快就引起了师生的注意,尤其是班主任我的反应;安排其参加数理化竞赛的辅导,并让他担任班化学课代表,在英语学科上请英语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共同协商制定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方案,经民主评议,学生投票,评其为班级“学习积极分子”。

这一切的努力让我感受最明显的一点是:这孩子学习的心态变了,由一个原本在科技班被忽略掉的学生转变为现如今在高一能有展示自我舞台的学生,自信——源自于友善和谐的外部环境,该生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师生的关注和赏识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他的改变,恐怕与教师给学生创造的充分展示自我才情,去掉许许多多功利化色彩的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这次家访是胡同学主动邀请老师成行,交谈中三位教师对该生的学习态度及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家访结束临出门时,胡同学的母亲硬往我们三位教师手中塞上一把把巧克力和糖果,看着胡同学兴奋、期待的眼神,我们感受到他自然流露的感恩回报的质朴真情。这次对胡同学的家访,必将进一步促进其形成良好、积极、开朗的心态,促其学科学习上由“优势”变“胜势”,由单科劣势向均衡发展。

【案例二】背景:孙同学,高一下文理分科时,由外班转到本班学习的一名学生,这是一个有着红扑扑圆脸蛋,看上去十分可爱的学生。当然这是在忽略其学习状况下的一个外在呈现,该学生学习成绩排名竟位列年级七百人的尾端,养成了比较强烈的惰性。刚进班,他的一些违反课堂纪律要求的举动,不断地试探班主任我的反应。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父亲对儿子比较纵容。

策略:该生因学习基础差,行为不规范,有一系列试探性违纪行为,因其坐在第一排而很快进入我的视线。我首先给了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对其违纪行为在大庭广众下严厉斥责和处罚,反而将其列入教师重点关照的8名学生名单,且留在第一排担任小组组长,并专门召开了这8名同学的小型恳谈式家长会。让其在家长、老师和其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力争与自我相比有所进步和改变,课堂上听课给予关注的眼神,课后查看其听课的记录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其近期的表现和这次家访,让我捕捉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息——“老师,我在变。”一个有着自我放弃念头,小有顽劣的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得跃跃欲试。家长和老师信任的话语,让孩子心中产生了渴望向上的动力.

家访时,我们特意走进他个人的房间,对他整洁的书桌床铺大加赞扬(尽管临时突击整理的痕迹明显),大家坐在客厅一点点谈心,鼓励他从小事做起,磨练意志。或许他心里原本设想这一次家访后会是一场“暴风骤雨”,却如今竟是一次“和风细雨”的交流与鼓励,或许我们走后他真的会做功课到11点,去记我的“三角公式”和“特殊三角函数值表”。对待学困生,老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相对安全的心理空间,尽管他们可能会出现各种反复。

【案例三】背景:这是一次最具戏剧化色彩的家访,晚上已快10点了,这个原本不在计划家访之列的学生家长,因听儿子说我在他家附近家访,坚持一定要开车在庐峰小区门口迎候我们去家访,孩子和父亲在大门口等,当我和其他老师急急走近时,该同学竟跑了,这也是第一个我所遇见的家访时学生逃跑的尴尬事,待上了七楼坐下和其父母交谈后,我了解到:这是一个有两个男孩,父母双方均开出租车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现状爱莫能助却又爱子心切,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老师的身上。孩子是担心自己受批评,无颜见老师而临阵脱逃。在经过和家长交谈之后,父亲明白我这次来是被其执意邀请的诚意所打动,是带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来的想法后,提议下楼把儿子找回来,大概10分钟,儿子和父亲回来了。

李同学是一个初中在普通中学就读,高中择校进入同文中学学习的学生,高一上学期迷恋了上网和看武侠言情小说,撒谎和骗钱玩游戏,学习处于跌底的边缘,对待学习采取的是一种消极回避的态度,面对现状没有毅力改变,不愿付出努力,这才产生前面“逃跑”一幕。

策略:面对低头坐在一边的李同学,我选择了“以情动人”。首先,肯定了他能回来,坐下来和老师、家长面对面的勇气和心中留存着尊敬老师的善良本性。当老师肯定地指出他自高一下学期期末至本学期开学以来,能断绝上网这一巨大进步时,李同学的眼泪流出来了,尽管学习上困难重重,畏难逃避心理严重,但我仍和英语老师一道提出从每天记单词、记公式、背课文、看例题等一些最细小的环节入手,迈出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并趁热打铁提出反馈要求:两天后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由老师检查他记忆的效果。说实话,这些只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即能完成的任务,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向老师回应其积极、向上的信号媒介。时钟已指向晚上十一点,李同学的母亲为老师端上热气腾腾的家乡特产“米饺”和“豆粑”,面对家长的盛情和学生忐忑不安的眼神,我吃下一个米饺,此时我再次看到学生闪烁的泪花。这时我和学生一样感受和体会着师生亲情的温暖,听着心理已不再设防的学生向家长和老师表述两天休息时间中自己的学习安排,我认为我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

我是一个有着近二十年教学经历的老班主任,第一次以一个普通班班主任的身份来重新认识家访。我认为学生行为问题反映的实际是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尝试走进普通班学生的心田,教师的永不放弃,对他们而言,是那么强烈的心理期待。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普通班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先天的各种不足和困难,明显表现出对自我把握的不确定性及自卑、畏难甚至产生各种叛逆的心理,更需要教师朋友般的理解和帮助。班主任就是要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和暗示,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家访就是这种良性的相互促进的渠道之一。

此次的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我对健康心理教育原则的理解,大家都知道健康心理教育原则的提法很多,理论层面的探讨更是百家争鸣,我认为一线教师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重要原则:

1.教育性原则: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确定自己正确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源于内心地自知、自觉和自助,决不能迁就、代替、甚至是包办。

3.差异性原则: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个案的研究是教师非常有成效的选择策略。

家访——在信息化社会,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是一种落伍老套的沟通方式,但现实中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对面直接对话交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起始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都希望以此为新起点,有一番作为。教师应敏锐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家访这一阵地,走进学生家庭,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在家访前及家访过程中充分注意学生每一个细微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对策,最大限度发挥家访“家的温馨、安全”氛围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通过家访,让我们走进学生,这一步我们理应迈得坚定。

后记:两年后,孙同学高中顺利毕业,跟着父亲学汽修技术,李同学选择文科考取三本,胡同学考取一本重点大学。看着三个学生良好的发展,作为班主任欣慰的同时又感到十分庆幸,三年前的那次家访托起的绝不仅仅是他们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