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大利亚能力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能力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澳大利亚,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并用。澳大利亚统计局将从事文化和休闲活动为目的的行业、产品和服务归为文化和休闲产业。澳大利亚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扶持计划,体现在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它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制度转移。

澳大利亚能力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1)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王伟杰 王燕妮

内容提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除英国之外比较重视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发展概况的描述,分析了其在能力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讨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措施,即加大艺术教育的政府投入,逐步推行国民艺术素养的普及式培养政策;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技能向重视能力转变;注重非政府组织在文化产业人才技能培养中的作用,从而建立起政府、学校和非政府组织三位一体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关键词:能力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启示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繁荣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持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其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诸多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借鉴。

一、政府主导下的澳大利亚创造性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澳大利亚,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并用。澳大利亚统计局将从事文化和休闲活动为目的的行业、产品和服务归为文化和休闲产业。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创新卓越中心(The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CCI)则认为创意产业至少包含以下六方面内容: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广告及营销;软件开发、交互式内容;写作、出版及平面媒体;建筑、设计及视觉艺术。(2)从两者的定义来看,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澳大利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在行业划分上有较大的重叠。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1971)认为:“对于社会中的每个产业而言,国家要么是一种可能的资源,要么是一种威胁。国家凭借其权力,收取或给予货币,可以并的确帮助或伤害了许许多多的产业。”澳大利亚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扶持计划,体现在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它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制度转移。“通过继承和延续以成熟性、延续性、渐进性为制度变迁特征的制度设计框架,该国进而引入和借鉴了英国的文化政策理念。这种市场经济制度安排与政府宏观调控为指导的文化政策体系经过有机结合,并结合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形成澳大利亚独特的文化政策模式。”(3)

“创造性”是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基本主题。联邦文化部部长西蒙·克里恩(Simon Crean)说:“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对澳大利亚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一个有创新力的国家才是有生产力的国家。”(4)受英国文化政策的影响,早在1994年,澳大利亚通讯、信息技术与艺术部(DCITA:Australia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rts)“在历史上第一次推出自己的文化政策,其标题是《创造性的国家:澳大利亚联邦文化政策》(Creative Nation:Commonwealth Cultural Policy,1994,以下简称《创造性的国家》),该政策强调了创意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96年,联盟政府上台后又出台了《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文化政策。1999年10月,联盟政府在大选中获胜继续执政,其文化政策仍以此为基础。2001年8月,为适应信息及数字科技的高速发展,澳大利亚通讯、信息科技与艺术部部长宣布了3个阶段的“创意产业与群聚策略研究”(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Study),作为制定创意数字产业发展政策的依据。2011年8月,随着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澳大利亚联邦文化部联手就业与工作关系部等联邦政府部门共同出台了《澳大利亚创意产业21世纪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战略》将推动创新、加强基础建设、培育人才和加强产业研究成果利用等4个方面确定为战略发展重点,积极通过完善政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等措施保证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5)

在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烈呼吁下,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国际性教育成为澳大利亚第八大出口产业,甚至可与传统的出口支柱产业相提并论,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强的竞争力。2006年,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8.7万(6),工资总和为280亿美元,占当年澳大利亚所有薪金总和的7%。大概36%的创意产业劳动者受雇于软件开发和交互式内容生产部门,其次是建筑、设计及视觉艺术。(7)2009年,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企业交流中心(CIIC)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至2009年,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9%,高于澳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创造的工业生产总值为311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6.8元)。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已超过农业、林业、渔业等传统工业以及煤气、水、电、住宿与食品等服务行业。

二、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能力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澳大利亚发达的创造性创意产业不仅得益于其广阔的市场(8)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在于其拥有数量众多的能力型创意产业人才。“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创新中心的格瑞格·赫恩教授认为,世界娱乐市场长期以来被某些国家占领。这些国家对创意产业的投资比澳大利亚政府的投入雄厚,其创意产业拥有比澳大利亚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使得澳大利亚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与它们展开竞争。而这种竞争力的缺乏带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竞争力弱导致出口少,出口少导致出口收入低和企业赢利少。企业财力和技术力量上的缺失则进一步导致了优秀人才流失到其他国家。提高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专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9)要提高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自然需要能力型的创意产业杰出人才。创意产业创新中心及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对“创意”人才技能的培养,包括沟通、团队合作、文化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此外还包括社会能力(或“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如自信、沟通技巧等。澳大利亚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分工,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商业能力进行培养和培训。

(一)从少年到成人的连续性艺术教育体系

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创意人才被澳大利亚政府称为21世纪澳大利亚发展生产力的“奠基石”。澳大利亚在很早以前就建立起了一个从少年到成人的连续性极强的艺术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科建设方面都有创新。

1.以创造性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理念

创造能力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终极动力。在创意产业人才的能力素质中,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创造力是最为重要的东西,而创造力的培养得益于青少年时期艺术素养的熏陶。为此,他们大力普及艺术教育,并以此培养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隐性市场。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管理局已启动全澳艺术教育课程的制定,旨在将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和新媒体等内容纳入日常课程表。(10)

2.新兴的政府与学校结合的教育方式

澳大利亚政府教与学委员会(Australia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uncil)2009年发起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工作室教学项目”(Studio Teaching Project)。“工作室教学”的重点是鉴定、描述和调查工作室教学与实践在艺术、建筑和设计等学科领域的情况和特征,以揭示在每一个学科中的有效用的工作室实践,从而为高等教育部门作出阐释,并对这些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和学习成绩的时间进行鉴定。(11)同时,在工作室教学实践中设置连续性的系统性检查,旨在激励教师们进行课程开发、未来实践和专业发展,帮助大学针对适当的资源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工作室教学项目”为澳大利亚在艺术、建筑和设计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3.完备的高等教育创意学科体系

从全世界范围来讲,澳大利亚是把创意产业正式并入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先驱者之一。昆士兰科技大学在2001年建立了世界首个创意产业系(The Faculty of Creative Industries),该系设置了创造性的表演艺术专业。此后不久,澳大利亚众多高校也相继开设创意产业相关专业。2008年,共有71 875名学生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创意艺术(creative arts),占全国大专院校注册学生人数总额的6.7%。数量如此可观的创意产业后备军为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政府推手

作为英国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视创意产业战略的国家,澳大利亚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文化政策到文化战略都非常重视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1.世界罕见的资金扶持力度

针对中学、高等教育、专业培训,澳大利亚政府分别推出了不同的扶持措施。澳大利亚的国家中学电脑基金已投入24亿澳元,用于在2011年底前为9—12岁的学生每人配备一台上网电脑,为老师和家长使用信息通讯技术与学生沟通提供技术支持。未来4年还将继续注资2 720万澳元用于发展在线教育。针对创意人才和企业在创业之初面临的困难,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艺术启动”计划,通过澳大利亚委员会,每年向从事创意产业的艺术专业毕业生、艺术家个人及专业机构提供创业资助。仅在2009—2010年度,该委员会就向1 800多个项目提供了总计1.64亿澳元的资助,包括752名艺术人才和1 121个文化艺术机构。对于澳大利亚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来讲,如此大规模的扶持力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也是令世人震撼的。

2.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垂直型技能培训机制

在联邦政府内部,创意产业的技能培训机构有企业联络中心(Enterprise Connect)、创意产业创意中心(Creative Industries Innovation Centre)、商务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和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Austral ian Council for the Arts)等。在地方各州政府机构里,也有较多的负责创意产业技能培训的机构。以重视创意产业比较突出的昆士兰州为例,就有政府商业信息服务中心(The Government Business Information Service,GOBIS)、澳大利亚创意企业(Creative Enterprise Australia)、昆士兰贸易部(Trade Queensland)和昆士兰艺术部(Arts Queensland)等。创意产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垂直型培训机制,为澳大利亚创意人才技能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不可忽视的创意产业协会

在澳大利亚,各种创意产业协会也参与人才技能培训,包括澳大利亚设计院(Design Institute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研究所建筑师(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昆士兰作家中心(Queensland Writers’Centre)、昆士兰摄影中心(Queensland Centre for Photography)、昆士兰州影视协会(12)(Screen Queensland)和澳大利亚音乐协会(Australian Music Association)等等。诸如澳大利亚理事会,在贯彻“一臂间隔”原则(13)、促进政府水平分权、落实文化政策的实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这类具有进步意义的创意产业促进中介组织,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14)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到2007年5月,共有720万年龄在15—64岁的人取得非学校颁发的资格证书(nonschool qualification)。

三、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对我国能力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在我国进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今天,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瓶颈。与澳大利亚能力型的创意产业人才相比,我国更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我们应吸取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建立起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富有实践经验的能力型人才。

(一)加大艺术教育的政府投入,逐渐推行国民艺术素养的普及式培养政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个人的文化水平、个人修养、品位和综合素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要求。现在,普及教育、提升学历、学习艺术、提高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在全社会已蔚然成风。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人文艺术业的支撑,而人文艺术业的活力、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具有无限价值的创造力。一个富于创造力的社会是思想更为活跃,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好地迎接未来挑战的社会。(15)艺术能力的培养对人们创造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应努力提高人的文化、艺术素质。这不仅是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创造性文化产业人才的需要,并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广阔的隐性市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普及式的培养,可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施。同时,国家应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资力度,设置专项资金用来改善我国艺术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设置规模较大的政府艺术类奖学金,用来激励那些在艺术方面比较有天赋的人才;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竭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创造力,有计划、有步骤、多层面地培育和开发文化产业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小学、初高中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体系。

(二)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技能向重视能力转变

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专无能”。(16)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但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一些学校甚至生搬硬套工科体系,违背艺术教学规律,使课堂失去艺术氛围,学生失去创作灵感,产生的是“制造”人才,而非“创造”人才。技术很容易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落后,而人的能力却是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因此以人为本的能力培养更显重要。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地方性课程。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课程一直实行分权管理与国家课程开发并举的政策。各州政府也积极倡导地方学校使用适合本校的教材资源,赋予学校与教师的自主管理权限,取得了颇为良好的培养效果。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课程均采用和东部汉族地区相同的统编教材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区域性和民族性社会、学生、课程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依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广泛开发和利用区域性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体系,构建区域资源库,选取精炼、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纳入教学中。如云南省丽江市自主开发的《纳西文化诵读本》、丽江地方艺术教育《音乐》9册、《美术》8册3套教材,对弘扬地方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17)

其次,形成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参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格局。高等学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不同于单一的艺术人才、设计人才、软件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在掌握专门技艺的前提下,兼通文化和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运作能力。虽然我国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文化学科却没有进入学科目录。这样,我国高等教育很难从总体上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可及时调整培养教育方略,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之路,形成共同参与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格局,培养出合乎要求的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

(三)注重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在文化产业人才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作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间中介性组织,非政府组织价值中立的背景色彩在落实政府的文化政策时能保持相对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从而赢得政府、文化企业与公众的信任。《创造性的国家》指出:“澳大利亚理事会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在它成立的21年中,艺术活动和创意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一般来说,这是对联邦政策的成功证明,具体而言,则是对澳大利亚理事会的成就的证明……澳大利亚理事会需要把越来越多的资源用于发展视听众、与广播技术领域建立各种联系、开拓市场、鼓励赞助商和拓展对外出口等领域。”与澳大利亚的非政府组织相比,我国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过于依赖高校和地方政府,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不相吻合的奇怪现象。究其原因,很大层面上是因为政府在水平方向上的分权不足,没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从而出现了“学生多、人才少;有人而无才,有才而无用”的尴尬局面。在未来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应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技能培训、社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克服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高校主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The Inspirations to China of Cultivation of

Ability Style Talents in Creative Industries from Australia

Wang Weijie Wang Yanni

Abstract:Besides Britain,Australia is one of countries which attach more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On the basis of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Australian creative industries,this article analyses its advanced experiences in cultivating talents of ability style in creative industries.And then discusses inspirations to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Firstly,the government must improving investment on art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istic quality increasingly.Secondly,the universities can innovate the model of training cultural industries’talents,form pay attention to knowledge skills to pay attention to ability.At last,we must emphasize NGOs’role in the training talents of ability styl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Key words:ability style;talents of creative industries;cultivating;inspirations

【注释】

(1)本文系国家发改委、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创新及数字化工程”成果之一。

(2)Peter Higgs,Stuart Cunningham and Janet Pagan.Australia’s Creative Economy:Basic Evidence on Size,Growth,Income and Employment.Brisbane: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2007:7—9.

(3)朱锦程:《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7期。

(4)AttorneyGeneral’s Department;Department of Broadband,Communications and the Digital Economy;Department of Innovation,Industry,Science and Research;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Creative Industries:A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Australia.

(5)赵立、袁媛:《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亮点解读》,《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10日。

(6)澳大利亚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为10%,参见洪杰:《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文化产业》,《四川党的建设》2007年第8期。

(7)Cultural Ministers Council Creative Innovation Economy Roundtable.Building a Creative Innovation Economy Cultural Ministers Council Creative Innovation Economy Roundtable:Opportunities for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reative Sectors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8)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五大文化娱乐与媒体消费国,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2009年,澳大利亚的文化娱乐与媒体消费总计达170亿澳元。参见赵立、袁媛:《澳创意产业出口背后的政府推手》,《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13日。

(9)赵立、袁媛:《澳创意产业出口背后的政府推手》,《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13日。

(10)赵立、袁媛:《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亮点解读》,《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10日。

(11)Studio Teaching Project—Focus of the Study,http://studioteaching.org/?page=focus.

(12)即“太平洋电影电视委员会”(previously known as Pacific Film and Television Commission)。

(13)最早源自《芬兰文化政策》,具有“垂直”和“水平”两种分权向度。所谓“垂直分权”向度是指中央政府与所属行政部分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纵向分权关系;所谓“水平分权”向度是指各级政府与文化方面的非政府组织(NGO)的横向分权关系。

(14)朱锦程:《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7期。

(15)索晓霞、王非:《澳大利亚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以维多利亚州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6)陶琳、华正伟:《中外高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17)高曼曼:《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