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得金不昧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秀才何岳,号畏斋。“拾金不昧”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了反映一个人或一个地方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拾金不昧”作为一项曾经深入人心并取得广泛社会共识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事中的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其拾金不昧的美德,是值得人们学习的。理性对待拾金不昧这类问题的商业化,不仅不是对传统道德的背叛,还可以推动美德的持续发扬。

259.何岳得金不昧

【故事今编】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记,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离去。何岳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官员。何岳是一位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但那位官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的确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原文精读】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金陵琐事》)

【字词注释】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形容词作动词用③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④俟(sì):等待⑤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暂,短时间⑥略不:一点也不⑦此其过人也远矣: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⑧《金陵琐事》:明朝人周晖撰。书前有作者自序和焦竑所作引。专记明初以来金陵掌故,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

【再读品味】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拾金不昧”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了反映一个人或一个地方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拾金不昧”作为一项曾经深入人心并取得广泛社会共识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事中的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其拾金不昧的美德,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拾金不昧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在拾金不昧的同时要求对方给予一定的经济回报的情况,为此,有人担心如果给予一定的经济回报会对这种道德的高尚性产生消极影响。其实这样做与传统美德并不矛盾。理性对待拾金不昧这类问题的商业化,不仅不是对传统道德的背叛,还可以推动美德的持续发扬。

【居要片言识记与书写】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