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交互决策概述

教学交互决策概述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互决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产生互动、相互影响时所作的决策。孔企平在谈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时认为,交互决策主要体现在教师灵活地执行教学计划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改变以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将4份数据的具体交互决策按照执行类、变化类和生成类进行划分,考察燕老师交互决策的类型特点,并就具体决策课后访谈教师。

第一节 教学交互决策概述

一、什么是教学交互决策

交互决策是指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产生互动、相互影响时所作的决策。教学的过程不是合理技术的应用过程,就教师而言,是在复杂的语境中展开的实践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是要求更高层次的思考、判断、选择的决策过程。(1)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平均每2~6分钟就有一个交互决策产生,课堂教学的成功可能正是基于这些交互决策良好的质量。在课堂作出决策并不容易,因为在课堂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教师往往必须利用不完整的或者突发的信息迅速作出决定。因此,课堂交互决策具有即时性、经验性等特点,蕴含着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的较高希冀。交互决策既包含怎样执行教学计划决策方案的决策,也包括不执行计划决策而怎样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是计划决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评价决策的基础。

二、相关数据采集

本部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燕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实录,均采取半参与式观察方法,对燕老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音,并全部转化成文本资料。共有4个观察员进入现场,笔者主要观察和记录燕老师的课堂决策行为和表现,另三位观察员分别观察、记录、课后访谈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这3名学生是燕老师根据研究的基本要求而推荐的,优秀的学生是个男孩子,叫阿力;中等学生也是男孩子,叫阿东;差生是个女孩子,叫阿玲。3个观察员主要观察并记录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并在课后通过谈话就某些问题向他们取得求证,包括某个时刻他们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与口语报告资料收集步骤同步,课堂实录资料收集也历时3轮。共收集课堂实录数据60份,学生访谈笔录12份(一星期整理一次,把各次资料整合),教师、学生综合访谈5份,并转化为文本资料,我们会选择部分内容在附录中呈现。下面即将分析的数据是同时段相对较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对每个案例的分析,并不做统计学上的研究,而是通过现场情境描述,发现教师每节课的几个重大决策,再通过研究者的观察、学生访谈以及教师访谈等不同角度求证教师作出某一个决策背后的理念和内在的思维过程,以此归纳教师在课堂交互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特点。与教学计划决策数据一样,本章所选出的数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本书个案系统的元素之一,是研究结论的载体

三、数据分析框架

分析课堂实录文本中的教师交互决策与分析口语报告中教师计划决策的范式有所不同。首先要从课堂实录文本中离析出教师所作的具体决策,然后再依照计划决策对分离出来的交互决策进行分析,结合教师、学生访谈以及研究者的研究进行不同角度的互证。因此,在正式分析数据之前,需要弄清楚从课堂实录中离析交互决策的维度,即交互决策的分类,以及怎样评价交互决策。

(一)交互决策的分类

有些文献把交互决策描述为教师不能执行计划决策的方案时的选择。沙弗森(Shavelson)等认为,课堂交互决策通常发生于教学线路不能按照计划行进之时(2)。此时,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和决策。这些学者描述的交互决策实际上是决策心理学称作的“应变决策”,即教师的课堂交互决策既不是对计划决策的执行,也不是对计划决策的改变,而是临场作出了某些新的决策。这类决策多数是在课堂中出现无序的、突发性的事变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决定,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所解决的问题具有突发性、无序性和紧迫性。(3)另外,卡尔德黑德(Calderhead,J.1984)融入时间因素将教师根据需要瞬间作出的决定界定为即时性决策,而已经自动化和常规化、经常作的决策称作常规性决策。另外涉及大量思考辨别可行方案并评估可能结果,常花费很多时间的决策称作反思性决策。(4)其中即时决策与应变决策的含义等同,都是应对课堂突发事件,需要教师迅速作出判断、选择与决策。

另有一些文献谈到了课堂交互决策与计划决策之间的关系。徐碧美认为,教师在“行动前”阶段的思考和决策与“行动中”阶段的思考和决策密切相关,(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可能会改变“行动前”阶段所作的决策。(5)其表达了交互决策是执行计划决策的含义,同时说明交互决策并不总是对计划决策的执行,也有可能会改变计划决策的方案。孔企平在谈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时认为,交互决策主要体现在教师灵活地执行教学计划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改变以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6)这类表述更明确地表达了课堂交互决策既包括教师对计划决策的执行,也包括对计划决策的改变或调整。

基于已有文献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本书将课堂交互决策分为3类:执行类(包括对计划决策少部分的调适)、变化类(至少对计划决策多数部分进行了调适)和生成类(课前并未提及而在课堂中执行了的决策)。执行类交互决策指课堂上采取的决策是计划决策的方案,尽管有些具体做法有微调,但是整体走向并没有本质变化;变化类交互决策指课堂上采取的决策,相对计划决策而言已经有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在计划决策基础上发生的;生成类交互决策指课堂上采取的决策是计划决策根本没有涉及的,是教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方略。

(二)交互决策数据分析线路

本书拟选取4份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包括“质数和合数”“求不规则物体体积”“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数乘法之画线段图”。将4份数据的具体交互决策按照执行类、变化类和生成类进行划分,考察燕老师交互决策的类型特点,并就具体决策课后访谈教师。同时观察学生的当时表现并课后访谈学生,再结合研究者的观察,从多角度求证具体交互决策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其中“质数与合数概念”和“分数乘法之画线段图”两份数据,还特别进行比较研究以凸显燕老师交互决策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特点。

另外,正如罗森强(Rosenshine,1971,转自Shulman,2000:249)所言,所有忽略学生学习是否发生的教师研究都是“自我陶醉式的、不道德的研究”。(7)对教师课堂交互决策的关注和研究必然要考虑学生对教师决策行为的态度、认识和反应。所以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的调查、描述和分析成为教师教学交互决策数据分析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