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造成“问题”学生的因素

造成“问题”学生的因素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好”的学生并非一出生就“不好”,他们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与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不当是出现“问题”学生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这种学生往往成为“问题”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留守孩子若得不到良好的引导,也可能成为“问题”学生。

第三节 造成“问题”学生的因素

“不好”的学生并非一出生就“不好”,他们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与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不当是出现“问题”学生的根本原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水平受家长的思想意识、家庭人际关系、文化素质以及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孩子一出生就无可抗拒地要接受家庭教育多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影响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他还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家庭教育的根本是父母教育,父母教育的根本是道德教育。《北京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德育研究显示:‘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的文章,文章认为,行为不良学生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和问题家长。文章总结了几类常见的问题家长:管理上的简单粗暴型,对孩子非打即骂;教育素质不高型,有的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差、文化素质低,而有的家长学历不低,但教育方式过于平淡,有的还易走极端;放纵型,对孩子基本不管;溺爱型,凡事都护着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身兼隔代抚养重任的许多老人只能让孙儿吃饱穿暖,却无力顾及教育问题;父母离异等造成的问题家庭也对许多孩子有负面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频繁的。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做“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孩子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素质不高,纵容孩子贪图享乐,给孩子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原因:

(1)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极易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父母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诿。

(2)过失家庭。

过失家庭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生活作风有问题或因犯罪而被判刑的家庭。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大多导致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这种学生往往成为“问题”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

(3)留守家庭。

留守家庭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家庭。留守孩子若得不到良好的引导,也可能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学生表现出任性、恃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4)贫困家庭。

在当前广大的农村,有许多农民家庭还达不到温饱。这些家庭的孩子在班级里,畏畏缩缩,在别人面前觉得自卑。他们的性格一般都比较孤僻。除了家庭、学习条件比较差以外,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也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5)教育不当的家庭。

一些父母都比较优秀,也十分看重孩子的成长,但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家长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孩子一次作业忘了做、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方法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

2.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商潮如涌,“十亿人民九亿商”“读书无用”“金钱万能”成为时尚的口号。这种观念对我们的下一代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也开始心猿意马。他们在学校里,只是应付而已,平时上课,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满脑子的金钱欲望。这种同学的学习成绩一般也较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3.教育因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遗憾的是,我们的个别教师,缺乏应有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因此也造成了个别学生不愿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是没有注意方式方法,对学生不是耐心教导,而是讽刺挖苦,甚至施以体罚。这样做,很容易激起学生的不满情绪,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致使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最后,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的评估往往脱离学生的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漠,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或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差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些孩子由于在学前阶段(如幼儿园、家里、学前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按家长、老师要求做事的习惯,因而导致入学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也不能保持良好的行为。

人的各种习惯是互相关联的,好习惯如此,不良习惯亦如此。一个孩子,如果乱扔玩具,乱放文具,不按时起居,不正经吃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生活没有规律,肯定不会有很好的纪律性。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吃苦精神,不知道“瓜儿为什么苦后方甜”,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和理解的偏差,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

综上所述,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也有教育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在对待“问题”学生时,就要首先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