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师问学生怎么改变自己的习惯

老师问学生怎么改变自己的习惯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在“浪花朵朵”中的第二位同学悟得非常好,我及时作了分享。当然,肯定会有一部分同学像浪花朵朵中的第四位同学那样,觉得此任务太难而放弃。积极心理学将“习惯”定义为一种“动力定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培养习惯

画面定格

数学办公室里,班主任张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即将召开的心理主题班会。她们一方面讨论主题班会的策划,另一方面讨论如何对班级学生小于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特殊帮教计划。

小于同学是中预学生。他个性强,脑子灵活,反应快,开朗、直爽、好动。最恼人的是,他老是在课堂上随意插嘴,频率非常高。这个坏习惯不仅牵制了他自己的学习,也对整个班级氛围造成不良的影响。这让班主任老师很焦心。

巧手支招

1.辅导目标

(1)通过游戏辅导帮助学生了解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

(2)纠正“坏习惯无法改变”的不合理认知。

(3)学会驾驭自己的行为习惯。

2.活动准备

可以进行比赛的活动场地,多媒体课件等。

3.活动过程

(1)小热身:所有同学伸出你的左右手,将两手交叉相握,这样重复两三次。请注意,每次总是哪只手的大拇指压在上方啊?如果反过来试试呢?你有没有感觉有点不自然呢?

(2)主题活动:穿衣活动——每组派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进行穿衣比赛。将外衣脱下拎在手里,当老师说开始时,一起穿上看看哪位同学穿得又快又好。完成以后老师提问同学,你刚才是先穿哪只手的呀?现在让我们反过来试试,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针对许多同学在游戏初始阶段的不自然可以及时进行提问:

“为什么我们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改变,就会产生这么不舒服的感觉呢?”

“习惯了的事情要改变哪怕一点点都可能会觉得非常不容易,那么是不是就无法改变了呢?”

“如果我不在意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执意要改变的话有没有可能真正发生变化?这种可能得以实现的条件是什么呢?”

(3)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动作或者是语言。通常会出现反过来尝试时有的同学竟然一时不知道怎么穿了,此时老师要注意运用提问的技巧来引申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4)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是知道自己的问题就是没有去合理面对,尤其是一些坏习惯嘴上说要改,但是实际呢?大都在开始努力的序曲后就宣布结束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习惯一旦形成要改起来就要花大力气咯,初期的心理调整至关重要!在这里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人的习惯养成三个阶段的心理学知识。

(5)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6)分享以后建议老师让同学们都回去试试(给自己一个阶段的时间),并且告诉大家改变一定可能,那就是要突破初期的难受感觉,不断重复新的方式,一段时间以后新的就会取代旧的。

浪花朵朵

(1)刚开始一直习惯先穿右手,反过来操作确实觉得十分不习惯;但是只要像老师讲的多尝试几次,慢慢地就会越来越自然。改变习惯果然有难度哦,突然要改变真是困难啊。

(2)一开始听老师讲了以后感觉这个没什么特殊的。可是,一尝试,感觉就不一样了。总觉得怪怪的,换一只手穿(脱)衣服,就是动作很僵硬的,手脚都不灵活了。有时,甚至穿不上一件衣服了。开始时真得很不适应,但是我坚持下来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慢慢认同新的方式了,看来习惯的养成要有毅力。

在我们的学习中往往也是如此。当我们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时,或许就会不适应,但是一旦反复实践使之成为新的习惯以后,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它了。

(3)一开始我会连手都伸不进去,平常穿衣服也不到8分钟,可现在别说8分钟了,我连10分钟也很难完成。换手脱衣服也是如此,会像带子卡住似的脱不下来了。

根据习惯的三个阶段我知道了现在的习惯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关键还是突破习惯的初期阶段,坚持不懈,肯定就可以改过来了。

(4)我是左手脱衣服,右手穿衣服,突然换手之后,总是有种怪怪的感觉,右手脱衣服,左手穿衣服,我还不是很习惯,我想人如果养成一种习惯的话,可能一辈子也改不了了吧!

教师点评:尊重孩子的想法,抓住教育的契机。

教海拾贝

小于的变化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在反穿衣的活动中,他就显得非常热情积极,但是结果令他出乎意料,自己竟然不会穿衣服了,当时的别扭动作引得同学们笑声连连啊!课堂上其实只是表面的分享,课后班主任老师跟小于做了较长时间的交流,究其插嘴习惯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由其家庭的原因。对他的教育还要细水长流。

在“浪花朵朵”中的第二位同学悟得非常好,我及时作了分享。利用同学们的感受,我们就可以顺其自然地过渡到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当然,肯定会有一部分同学像浪花朵朵中的第四位同学那样,觉得此任务太难而放弃。老师要适时鼓励大家,比如给大家一个短时间尝试期然后再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教育效果往往就这样在无痕的过程中被高质量地发挥出来。

积极心理学将“习惯”定义为一种“动力定型”。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在教育工作中以积极心理学为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形成利于自己学习生活的良好的“动力定型”,那么,这些定型无疑将成为学生一笔笔宝贵的“心理财富”,一种不可多得的“成长资源”。

(沈燕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