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历史教学策略

完善历史教学策略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认真研读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不难发现,命题重视新情境的运用。本文结合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浅谈情景式命题的分类,以及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应用,据此研究完善高一历史的教学策略。选取诗歌、民间艺术、名人名句、著作杂志报纸评论、歌曲歌词等文献记载创设情境式命题是最普遍、最常见的方式,如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周 燕

摘 要:认真研读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不难发现,命题重视新情境的运用。情境式命题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考查学生有效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基础性、多样性。本文结合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浅谈情景式命题的分类,以及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应用,据此研究完善高一历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境式命题 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教学 有效性

翻看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不难发现其高度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对基本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线索的考查异常灵活,利用“新材料、新情境”创设情境式命题,试题更加新颖,“史味”更浓,也相应地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何谓情境式命题?情境式命题就是将知识点融入文献记载、历史图表、时政热点、日常生活等素材形成的情境中,以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历史史实、现象等,运用多样情境培养学生历史能力的命题类型。这种试题并非简单的提问,而是将知识贴近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

意蕴:命题指向历史情境的多元化

(一)文献记载,创实感情境

选取诗歌民间艺术、名人名句、著作杂志报纸评论、歌曲歌词等文献记载创设情境式命题是最普遍、最常见的方式,如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3考卷·17】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中心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葩,以诗歌为情境角度宽、思维广,诗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具有极高的价值。17题则以唐代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为题,考查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寥寥数语,形象生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让学生形成成“文史不分家”的意识。

(二)用图表资源,现直观情境

图表资源往往最先吸引学生眼球,以照片、图片、地图、表格、漫画等直观材料进行情境创设,给试题增添色彩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

【2013考卷·7】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中共八大召开

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

以《香港回归仪式》图片为题干,问“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要求学生分析图片,从图片中指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将历史知识点以图片呈现,考查学生获得解读信息的能力,相应地也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

(三)“生”化历史,设鲜活情境

将历史场景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生”化历史,让学生充分调用基础知识,准确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全方面训练其分析辨别能力。

【2013考卷·32】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此题就以20世纪的社会流行用语为情境,坚持历史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让学生在试题中领略时代气息的用时,也能促使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意识。

指归: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笔者认为无论是基于“考试成绩”作为指挥棒的现实考虑,还是为了更加符合新课程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以学促教,以学促考,以考促学,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图表情境,有效突破重难点

历史学科可以说是一门材料最多的学科,高一的三本必修教材的编写是凝聚了无数专家和教师的心血的成果,教材里的图片选择也几乎是最具代表性的。分析学业水平测试卷后我们已经很明显看到了这个趋势,重视课本资源,充分解析课本中的图片,利用课本图表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熟悉基础知识,并能够顺利地突破课堂的教学重难点。

如在学习必修三专题二《中国的古代艺术》一课,书法艺术是本课的重点,而篆、隶、草、楷、行是中国书法的主要五种字体,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会赏析这五种字体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中国古代书法名家何其多,书法精品浩如烟海,教师应该怎么选择呢?事实上,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本的五幅插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将这五幅作品作为典型作品,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些字体的特点,既直观形象,又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字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大大加深,即使偶有遗忘,课本是学生平时用得最多的资源之一,只要稍加温习就能知新。

再例如根据历届学生的反馈,发现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的一些工具的功能区分颇感头疼。如下图所示筒车、翻车和人力水车,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这个难点,我充分利用配套图册,将这几个学生特别容易搞错的工具展示,并且让学生进行注解:名称、发明的时间人物、功用。通过这样的形象和逻辑的双重思维训练学生非常快地掌握了对这些工具的认识,效果非常好。

(二)妙用经典史料,提升能力培养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分析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高一的学生,史料在课堂中的采用是必需的,但不必过于艰涩,只要能充分巧妙利用课本资源,深入详细地解读,就能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大大增强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意识。

如在讲授新课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时就可以利用课本资料卡片的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之后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而今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第三题就是: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例如在讲述必修三专题一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课时,笔者发现其实课本中的正文描述和资料卡片中所选取的材料都十分经典,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不用再大量补充课外的材料了,但是如何将这些史料合理设计并且能够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心理障碍主动地去探究呢?这又是一个难题,为此在新课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果你们想最快了解一个陌生事物,你们会想什么办法?

生:百度搜索。

师:英雄所见略同(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百度的界面,这时学生都已经很兴奋了,紧接着教师放出材料,发现搜出来的答案不完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找到对应的思想家,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始这个学习任务,讨论异常激烈,而这些材料都是从课本中提取出来的)。

材料一 “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材料四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五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材料六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依也。”

当然这个本节课的重点就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轻松突破,所以巧妙地利用史料教学,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不二之选。

(三)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水平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的问题,才能使得问题有效,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运用类比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思维、比较思维甚至发散性思维才能回答,所以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并且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在教授新课必修二专题六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时,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为本课的重点,在讲授1980—1989年的经济变化和原因时,我采用了课本给出的表格材料(表略)。

根据材料问:该表数据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如何?在任的是哪位总统?他在位期间美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什么问题?较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是哪位总统?他采取了什么政策?

这样充分利用课本的现有材料,并且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的一般规律,能够层层递进深入,帮助学生较为准确地把握课本的重难点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