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去科学活动中的“伪探究”

去科学活动中的“伪探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科学活动中“伪探究”现象的关注正是源于《指南》学习后的思考。细细读完“科学篇”后,发现《指南》是将“探究”作为科学领域的核心词汇的。它很明确地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这首先是对我们原有的在科学活动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的观念的颠覆。那么探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自主的建构过程。我们日常科学活动中的操作活动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呢?

科学活动中的“伪探究”

几个月来,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挑战原教育观念的过程,也是教学思想层层蜕变的过程。越深入地学习和反思,越发觉得自己一贯执着认为正确的观念是如此不堪一击,对儿童了解是如此的缺乏。对科学活动中“伪探究”现象的关注正是源于《指南》学习后的思考。

细细读完“科学篇”后,发现《指南》是将“探究”作为科学领域的核心词汇的。它很明确地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这首先是对我们原有的在科学活动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的观念的颠覆。观念不同,教学活动设计的导向也就完全不同。何为探究?我首先查阅词典,“探究”的定义是这样的: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那么探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自主的建构过程。我们日常科学活动中的操作活动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呢?什么样的探究才是真正的探究?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或许能帮我答疑解惑,于是我带着目前的理解和疑惑去观察现有的科学活动中孩子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