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度,将化解难度

角度,将化解难度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求同思维在语文学习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初学者往往只是罗列一些并列的锲而不舍的名人事例,文章较为浅显。如果能由正及反联想,从“锲而不舍”的角度立论,思路将豁然开朗。求异思维就是同时从广度、深度进行多方面的立体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不迷信书本的习惯。因此,“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一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我们应当把教材当做学习的工具,用它来发

四、角度,将化解难度

同学们在初一的时候都学过《一件珍贵的衬衫》,知道它写的是什么事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情发生,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以及课文是怎样组织和表达的。以后,大家又学过一系列的记叙文,并学习过一些关于记叙文知识的短文。因此,在大家的头脑中就储存了丰富的记叙文知识。以后,大家接触到一篇新的记叙文时就一定很快看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文章是怎样组织和表达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同学们运用自己掌握记叙文方面的知识来处理新的情境,从而迅速地理解课文。

解决新的问题时用旧有的知识来处理新的情境,那么 只要能对新的情境做适当的归类,即把新的情境概括到已处理过的某类情境中去,就能用处理该旧情境的方法来处理新的情境,问题就可解决。可见,通过对新情况的分析、综合,找出其与旧情境的共同点,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这就是思维中的求同。求同总是指向符合规则、原理的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求同思维的价值在于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来,从而能够按照规律去解决特殊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求同思维在语文学习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上面所举的例子只是反映它在语文学习理解课文(阅读)方面的作用。它在写作方面也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比如在议论文写作中,为了论证某一种观点,表达某一种思想,往往要寻求并组织形体各异的材料,这就要求作者为“求同”而“寻异”。也就是说,作者要从众多生活材料中,选取形体不同但性质同一的材料,从而提炼出能统率各种材料的观点。假设我们要论证“书山有路勤为径”,就可以从众多的材料中选取以下几个材料:

(1)马克思写《资本论》,为寻找资料,在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的水泥地板上竟磨下了深深的两个脚印。

(2)爱迪生为发明电灯,呕心沥血,经过两千多次试验才成功。

(3)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哥德马赫猜想》,光草稿纸就装了几麻袋。

(4)张海迪全身高位截瘫,但自学了医学,掌握了几门外语。

如果把这些材料作为依据,不就可以写出一篇内容比较充实的议论文吗?

上面例子反映出来的是从同性异形中求同。我们知道,为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仅有同一性质的材料是不够的,还应充分注意从正反异形材料中求同和从类比异形的材料中求同。

在正反异形的材料中求同,使我们不仅可以找到适当的表达角度,而且通过正反对比,增强表现力,使反的更见其反,正的更见其正。仍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为例。初学者往往只是罗列一些并列的锲而不舍的名人事例,文章较为浅显。如果能由正及反联想,从“锲而不舍”的角度立论,思路将豁然开朗。如王安石《伤仲永》中的仲永就是锲而舍之的典型例子。他本为神童,但由于被其父每天带着他访客吃饭,耽误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最后“泯然众人”。我们把它作为反面的材料,不同样可以很好地论证“书山有路勤为径”吗?

从类比异形的材料中求同也有利于议论文观点的阐述。在论证“书山有路勤为径”时,如果能引用“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或鲁迅的名言“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牛奶的功夫都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或古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警句,都可以增加议论的深度和生动性。

求同思维在语文学习中很重要,但是,只有求同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中还需要另一种思维形式——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同时从广度、深度进行多方面的立体思维活动。不急于归一,而求多途径、多答案地解决问题。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嘴里嚼着口香糖、手里拿着硬币玩的小孩,不小心把手里的硬币掉到栅栏缝里了。他用手去拾,可是栅栏缝很窄,手进不去。小孩子试了试,只能进去一个手指头。那么小孩子是怎样捡到硬币的呢?聪明的小孩把嘴里的口香糖粘在手指上,然后用这手指从栅栏里把硬币黏出来了。这可真是口香糖的妙用了。口香糖嚼在嘴里,可当糖吃,可除口臭,可以吹泡……但用在这里,就和胶水的用处一样了。这是求异思维的典型。

在平时,我们要注意用求异思维去解决问题。思路宽,建立的联系广,尽情发散,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日常,运用求异思维往往能求得不同常规的方法和结论,就能够有创见地解决问题;而缺乏求异思维方式,总是墨守成规,有时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有这样一个实验:给大学生3个分别装着火柴、图钉、蜡烛的纸盒子,要求他们把蜡烛点燃置于墙壁上。结果多数学生束手无策。其实做法很简单只要先用图钉把小纸盒钉在墙上作“小台子”,然后将蜡烛点燃,把它黏在“小台子”上就行了。可为什么这些大学生却想不出办法来呢?那时因为纸盒子装了东西之后,会给人以暗示:这是容器,从而使大学生一下子把纸盒当成容器,使自己的思维指向一个方向,于是受到束缚,而不能再对纸盒从别的角度去思考了。

那么,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训练自己的求异思维呢?

首先,我们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对教材里的某些与自己思维不一致的句子和注释,要敢于质疑,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以便培养自己“不唯书是听”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实,教科书中也有些内容是不正确的。比如高中语文第二册《苏武》一课里,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谋反匈奴中”,书上的注释是“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及前留的匈奴使节,适逢匈奴国内发生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根据前后文内容,正确的理解应是:“匈奴正要派遣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汉朝,适逢匈奴国内发生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人密谋反叛。”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不迷信书本的习惯。

其次,对学过的某些格言警句或成语,我们也反过来想一想,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但我们问:“有志者事竟成”吗?其实,“有志”只是成事的主观条件之一,成事还需要其他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又比如“班门弄斧”,这一成语一般用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卖弄拙技、狂妄自大的人。但我们反过来想,“班门弄斧”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不迷信权威,不崇拜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再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勤为径”是中心,但我们知道,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仅有勤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书山之路”传统上的理解也太狭窄,大多指事业上取得非常的成就。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不管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人,还是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人,能像居里夫人、陈景润、马克思等人一样取得辉煌成就者实在是屈指可数。因此,“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一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成立的。

再次,我们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优点,也挑出它们的疵点。因此,我们应当把教材当做学习的工具,用它来发展我们的能力,而不能把它当做顶礼膜拜的“圣书”。我们在挑剔这些写作大家的文章的疵点过程中,也就训练了我们的求异思维。

思维方式的因袭是沉重的,它将束缚我们的思维,遮挡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同学们,打破这禁锢思维的大锁吧,把自己锻炼成开拓性的新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