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和父母在家交流会有什么好处

孩子和父母在家交流会有什么好处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活跃的家庭心理氛围,才会增强孩子的生活乐趣和自信心,促进孩子认知、情感、品德的健康发展。只有如此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才有吸引力,才能把孩子的心稳住,他才能全身心地投攻学习中去。

img4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活跃的家庭心理氛围,才会增强孩子的生活乐趣和自信心,促进孩子认知、情感、品德的健康发展。

img42

可是,现在的家长在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中都留下有许多遗憾,因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当父母尽其所能把一切条件都无私地提供给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并没有知足,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希望的沉重。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很正常,做爸爸、妈妈就应该这样。孩子们回报父母的是无止境地、加码地索取,比吃穿,讲虚荣,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克服,不愿意吃苦,只图安逸,这让做父母的非常失望。耐心说教____不听,严厉训斥____没用,棍棒相加____不解决问题,加之父母在其他方面遇到一些不顺心或恼火的事再借题发挥,使得家庭中火药味甚浓。这时孩子眼中的父母变了,孩子心中的“家”没有意思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越感无力。发展下去就有孩子出走的、自杀的、犯罪的等各种情况发生,真是让人痛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想,家长给予孩子的到底应该是什么?是物质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优越的条件?还是和谐的家庭氛围……

通常,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心不浮,气不躁;和谐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用一颗平常的心善待他的周围;有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他的学业。因此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家长,首先应给予孩子的是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孩子坦坦荡荡地做人。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尊重他的人格,爱护他的自尊,呵护他一些幼稚的见解,引导他具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给予他在家庭中平等的地位,听取他合理的建议,提供给他生存的基本条件,希冀的是母子“同心”也能“同德”,让孩子能够“我爱我家”。只有如此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才有吸引力,才能把孩子的心稳住,他才能全身心地投攻学习中去。

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呢?

一、要有以身作则的榜样

首先,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言语举止文明得体,自然会成为孩子的楷模,促使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科学的育儿方式,以适应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配合好学校教育。另外,家长也要重视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生活的每一天不可能都是风平浪静的,如果做父母的经常怀着不平心态面对人生,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相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良好的态度面对生活,为孩子做出榜样,能从小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和自信心等,而这些心理品质对孩子来说终身受益。

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孩子的成长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它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进行教育,不仅仅偏重智育,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参与孩子的活动,从中发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也容易被孩子接受,从而培养出具有自信心、负责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孩子。

三、父母期望要适当、切实

父母对孩子有无期,对家庭心理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如果父母对孩子无所期望,听之任之,就会形成忽视、冷漠型的家庭心理氛围。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并采取严厉的手段要求孩子达到无法达到的目的,那就有可能形成严厉、抗争型的家庭心理氛围,这些心理氛围均会对孩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当父母对孩子报以适切的期望时,才会有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才能使孩子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父母的期望。所谓适切即适当和切实,父母的期望既要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切合孩子的特点,从自己的孩子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揠苗助长,否则会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采取极端方式反对父母的意志。

四、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孩子不仅需要家长的关爱和呵护,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尊重,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味向孩子灌输知识,强迫孩子学习,而不善于和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做家长的其实应该意识到,孩子具有独立人格,他并不依附于任何人,也不是任何人未竟事业的替代者。只有具备这样的儿童观,我们才可能正确认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给予他们足够的爱护、关心、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陶冶孩子的情操。

五、引导孩子体验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的许多罪恶,源于悲观压抑的生活,如果家长整天愁容满面,把工作中的所有不快乐因素统统带回家,动不动就大喊大叫,摔碟子摔碗,歌声不闻,幽默尽失,亲情不复,欢乐不再,这样的家庭只能培养出忧郁多愁的孩子。至于天天唠唠叨叨,恨不得把孩子拴在书桌前面,把孩子每一天的生活都纳入自己设置的轨道,会让孩子失去自己设计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渐渐变得僵硬和刻板,其内在的动力和创造力也会消失殆尽。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是严肃,就越不能诱发思维灵感的闪现;越是重视成绩,就越容易扼杀孩子自由的天性和勃勃生机,让孩子在与朋友交往中学会与人处世,在与亲戚交往中懂得人情风俗,在与家长共同操持家务中学会生活自理。不要把读书当作孩子成长的惟一路径,因为生活本身都是一本大书,与孩子一起体验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因子,是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重要途径。

六、摒弃“餐桌教育”

一些家长由于自己工作较忙,平时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少,会自然而然地想利用吃饭时间把平时欠缺的教育孩子的时机弥补回来,于是,一端起饭碗,家长就开始追问孩子的功课,检查孩子的成绩,数落孩子的过错,没完没了,训得孩子愁眉苦脸,哭哭啼啼,家长还自以为称职,自以为有效。殊不如,这种“餐桌教育”害处实在太多,它会使孩子情绪低落,它往往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让家庭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其实每天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应共同营造一种轻松自如的气氛,大家各谈各的趣事,有说有笑,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之下,来和父母探讨,这时候,父母的意见孩子也特别能听得进去,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家长在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会使自己获得提高。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家长自己。家长如果具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强烈的事业心、健康的身心和文明举止,那么,这些良好的品质必定会激励孩子,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的积极向上,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