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动宝宝行动的积极性

调动宝宝行动的积极性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处劣根性很多,但自尊心很强,老人在这里直言他也是“一害”,用了激将法,调动了他的自尊心,起到了平时规劝起不到的作用。适度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潜在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在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方面就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04调动宝宝行动的积极性

img80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引导爱因斯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时巧妙地运用了激将法,他那句“难道两千多年后的阿尔伯特就不能证明出来”的话极富挑战性,故意刺激爱因斯坦的自尊心,激起了爱因斯坦的自尊心、好奇心和好胜心,于是12岁的爱因斯坦虽然从未学习过几何课程,但自尊心、好奇心、好胜心驱使着他,他决定试一试,凭着他的天赋和一股不服输的蛮劲,用了3个星期的苦苦思索,终于把这个定理证明出来了。由此可见,雅各布在侄儿爱因斯坦身上运用激将法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激将法之所以能奏效,还在于人体内的高级神经系统有敏感地反映外界刺激的功能,这种刺激还会引起身体内部物质的分泌,从而影响人的活动,如人生气时食欲大减,高兴时食欲大增。

要使用好激将法,除了有生理机能做基础外,还要注意方法得当。首先,被刺激的孩子要有较强的自尊心。《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叫周处的人“凶强侠义,为乡里所患”,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学好,可他不听。不过他也有优点:有侠气,曾自告奋勇地上山打死了猛兽,下海杀死了蛟龙。于是,有一个老人为了让他改邪归正,故意激他说:“乡里有三怕,怕猛兽、蛟龙,现在这两怕都被你征服了,只剩下一怕了。”周处问:“哪一怕?”老人坦然地告诉他说:“就怕你周处横行霸道啊!”周处听后,劈手自击,发誓要把这一“害”征服。从此,他痛改前非,最后成为众口称赞的好青年。周处劣根性很多,但自尊心很强,老人在这里直言他也是“一害”,用了激将法,调动了他的自尊心,起到了平时规劝起不到的作用。但是,如果被激的孩子自尊心不强,你用激将法激他,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img81

其次,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有个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很差,他父亲对他说:“这次考试你要是进不了前十名,就别进这个家门,我也就算没你这个儿子。”因为这个学生基础太差,考试后仍有几门功课不及格,这个孩子便不敢回家,但又无处可去,竟投河自杀了。这样的后果完全是由于这位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而一味刺激孩子,结果把自己的儿子给“激”死了。

最后,激发孩子要把握一个“度”。一般激将法所使用的言辞都是比较激烈的,因此在使用这个方法时应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建立在孩子能经受“刺激”并转化为“精神能源”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这一基础,就难以如愿以偿。要注意掌握“激”的度,即分寸;“激”不到一定程度,则引发不起“奋”,但如果“激”过了头,又会适得其反。

适度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潜在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在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方面就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