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限制范围内的自信

限制范围内的自信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乐扔下了手里的玩具枪,饿虎扑食般地逮住了坦克。5.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宝宝控制他的情绪。这个年龄的宝宝通过任性来向人宣称他的自立。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父母的影响力能穿越时空的限制,突破耳提面命的局限性,对宝宝实现远距离的教育感染。理想的状况是,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培养出既有责任感又不乏创造力的宝宝。

02 限制范围内的自信

☆行为示例 几个小宝宝在户外玩耍,小乐手里举着一把玩具枪,正四处扫射着。突然,一辆玩具坦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车顶一排五颜六色的灯炫耀地闪烁着,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小乐扔下了手里的玩具枪,饿虎扑食般地逮住了坦克。坦克的小主人琪琪拦住小乐,急切地高声喊叫起来:“这是我的坦克,我不能给你。”小乐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琪琪一眼,紧紧地护着手中的坦克,那神情仿佛在说:“什么?我喜欢的东西怎么可能是你的?”对习惯了左右每个家庭成员的小乐来说,他需要什么,什么就会属于他,他喜欢什么,什么就会不折不扣来到他的身边,在他心目中,规则是个十分遥远的东西,它约束不了任何事情,自己的需要就是规则。

☆宝宝的想法 我想要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从来都是如此的!

☆你的误区 规矩,一个看上去十分冷峻的字眼儿,却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些临时或者非临时建立的规矩,就像一道稳固的围栏,护卫着宝宝一点点走向自立,让他们学会坚持的原则,同时又在小的事情上灵活变通,最终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

img77

☆解决办法 即便不考虑宝宝性格上的差异,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不同年龄的宝宝对规矩的理解常常偏差很大。1岁宝宝抢小朋友的玩具,那是因为他认为凡是他看到的、碰到的、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2岁的宝宝不肯让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那是因为他不懂得分享。3岁的宝宝“不”字当头,因为他要自己“当家作主”。只有懂得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等他慢慢长大。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育特点,制定与他年龄相适应的规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在遵守规矩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自由发展。

1岁宝宝对规矩的理解

1岁的宝宝好奇、好动、精力充沛,他们最大的任务与挑战是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认知语言,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了解十分肤浅。比如,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到地上会碎裂,因此他们总想弄明白把那些有着美丽图案的玻璃瓶推到地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他们想要某件东西,他们马上就要得到,等待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无法容忍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行为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宝宝的这些特点决定了1岁宝宝对规矩的理解完全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因此,对他们来说,规矩很多时候根本就形同虚设。

※ 父母的对策 ※

1.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宝宝的期望和要求,不要苛求宝宝做他这个年龄段做不到的事情。

img78

2.多给宝宝示范,以此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通过示范让宝宝明白他应该遵循的规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规矩,父母都不要粗暴地坚决要求宝宝一定做到。

3.在向宝宝讲明白规矩时,父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恰当的说话语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宝宝明白教诲的最好方式。父母说话的态度应坚定而果断,但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4.设立规矩的重点要放在预防工作上,比如,如果害怕宝宝损坏了花瓶,父母可以将花瓶摆放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或者将那些易碎的东西收藏起来。

5.如果宝宝因为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哭闹不休,可以用安慰和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让他平静下来。

2岁宝宝对规矩的理解

这个年龄宝宝的生活常常被自己剧烈波动的情绪所左右,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了解自己的感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常常通过一些行为不断地对外界做出一些尝试,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另外,因为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控制。当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的时候,他们就会频繁地通过哭闹等方式来大发脾气,表达他们内心的失望情绪。此外,他们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试探父母,了解父母的底线,一旦发现父母可以做出一些让步,他们就会聪明地不断向前迈进。

※ 父母的对策 ※

1.父母要充分理解宝宝这个阶段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将与宝宝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

2.为减少冲突,父母可以清楚地向宝宝阐述自己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他大喊大叫。

3.不要过高估计宝宝的能力,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让他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

4.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物质刺激让宝宝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

5.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宝宝控制他的情绪。比如宝宝生气的时候可能会打人,那么父母就应该指导他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愤怒,并向宝宝解释原因:“我们不打人,打人会让别人受伤的。”

6.对于宝宝的大发脾气,父母一定要根据当时情况谨慎对待。比如,父母有时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宝宝的愤怒情绪,不能因为宝宝闹就轻易妥协。

7.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宝宝时,父母一定要呆在宝宝附近,直到他不再哭闹再给他讲道理。处罚宝宝,让宝宝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哭闹的宝宝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3岁宝宝对规矩的理解

这个年龄的宝宝通过任性来向人宣称他的自立。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当父母提出要求时,只要宝宝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们通常也愿意按父母说的去做。但是父母千万别指望宝宝能够自始至终与父母密切合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尽管宝宝发脾气和哭闹的行为仍会经常发生,比如他还会噘嘴生气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父母,不过,3岁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他也逐渐能够更好地应付挫折了。

※ 父母的对策 ※

1.交给宝宝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为他没有自始至终完成任务而惩罚他,对他的每一点努力都表现出非常的赞赏。

2.让宝宝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宝宝尝试安安静静地欣赏音乐,或者根据音乐的节奏跳舞等。

3.想办法让宝贝明白,父母定的规矩是肯定不会改变的,从宝宝呀呀学语开始就慢慢向他灌输这样的思想。

4.制定一些规矩,全家人共同遵守,这样就会给宝宝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宝宝逐渐熟悉家庭的规矩,并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父母的影响力能穿越时空的限制,突破耳提面命的局限性,对宝宝实现远距离的教育感染。

把握规矩与自由的分寸

3岁前的宝宝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主要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确立与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父母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宝宝思维发展的特点,又要适度地对宝宝规之矩之。如果过分顺应宝宝的本性,他就学不会与人打交道的规则,并因此变得过分任性、自我、孤僻,或者出现其他不良行为,如好动、攻击性强,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朋友圈子等等。相反,对宝宝约束过度,就会扼杀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泯灭宝宝的个性。因此,规矩与自由对宝宝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不管强调哪边,或者忽视哪边,都可能给宝宝带来“伤害”。理想的状况是,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培养出既有责任感又不乏创造力的宝宝。

1 给宝宝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

最高明的教育不是强迫宝宝遵守某些规则,而是让宝宝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一旦宝宝认识到如果他去做某件父母不赞同去做的事情,结果给他带来一些不愉快的经验,那么宝宝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排除干扰,遵守相关规则。因为宝宝做任何事情都具有只看眼前、不计后果的特点,加上他们生活经验十分贫乏,因此,他们对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非常薄弱。要让宝宝意识到某些规则的必要性,父母可以在保证宝宝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给他更多“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这样,经过亲身实践,他们就会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逐渐被事实教育着建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这种处理方式既不会让宝宝感到过分的压力,同时又在自由的前提下利用事实对宝宝进行教育,让他懂得他的自由有什么样的限度。

例如,父母想要养成宝宝定时吃饭的好习惯,但是宝宝该吃饭的时候不吃,或者边吃边玩,给他讲道理,他可能根本听不进去。没有关系,把饭菜收拾起来,给他设定一个闹钟,告诉他只有闹钟闹了才可以吃饭,不管宝宝如何折腾,坚持到闹钟响了才给他饭吃。来上这么几次,相信他自然会明白,如果不按时吃饭,他的小肚子就会受到惩罚。

※ 特别提醒 ※

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宝宝,父母一定要给宝宝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机会,并适时进行说服教育,在宝宝受到事实教育的前提下,再及时点拨一下,让宝宝明白其中的道理,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如果预见到宝宝的行为将来可能带来长远的或者比较严重的后果,那么父母还是应该及时出面干涉,阻止事态继续发展。

2 给宝宝更多选择的机会来避免错误行为

一旦发现宝宝不守规则,惩罚则往往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惩罚虽然可以暂时有效地制止宝宝当前的行为,但对宝宝将来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宝宝在受到惩罚的过程中可能明白如果他做某件事,他就会被打屁股或者受到其他惩罚,但这样的惩罚并不见得让他明白这两件事情之间真正的因果关系。明智的做法是给宝宝一些别的选择,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逐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行为符合规则,哪些行为不符合规则。长期与宝宝这么打交道,他的合作性和自主性就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要让宝宝既遵守规则又放松自由,父母可以从改变说话行事的方式做起,温和冷静而又坚定的语气与行为,会让宝宝感觉比较放松的同时明白他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比如,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妈妈正在打电话,还不会走不会说的宝宝可能不停地闹腾着想要抓过电话,探究电话里的奥秘,会走的宝宝可能会直接跑过来,抢走父母手中的电话,或者一会儿要摁键,一会儿狠拽妈妈的衣服,一会儿制造出各种噪音……宝宝的这种游戏对妈妈正常的电话交流构成了干扰。

习惯于批评和惩罚方式的父母可能会把宝宝训斥一顿,或者“啪”一下打在宝宝摁键的小手上,于是宝宝委屈地哭了。妈妈因为担心电话线那端听到宝宝的哭声而尴尬万分,与此同时,宝宝的干扰又确实让妈妈的电话无法继续,于是,一切就此乱了套。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明智的妈妈会尊重宝宝的自由,他们不会采取强权政策给宝宝施加压力,他们会给宝宝选择的权力:“妈妈这边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谈,你可以安静地呆在这个房间自己玩,也可以到另一个房间玩,还可以等妈妈打完电话你再打……”多项选择可以暗示宝宝除了不能现在使用电话之外,他还有很多自由的选择,如果宝宝选择前者,却仍然打扰你的话,你可以请对方稍等片刻,把宝宝抱到另一个房间,让他独自呆一会儿。这样他就会明白,要享受与你呆在一起的自由,就得尊重你打电话的自由。在经历多次这样的经验之后,宝宝就会明白,他有足够的自由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他也必须学习遵守某些规则。如果宝宝对妈妈提出的选项全部不感兴趣,没有关系,可以让他自己提出另外一些选项。

img79

再比如,宝宝要爬到柜子上玩,因为怕他摔下来,父母可以给他提供一些别的游戏方式,如在楼下玩,在客厅里玩骑马游戏等。这些游戏当然也是宝宝感兴趣的游戏,因此,他会比较乐于接受这样的提议,也不会因为正在玩的游戏被中断而感觉闷闷不乐。在多次这样的引导下,宝宝会明白哪些事情他可以做,哪些事情他不可以做。时间长了,规则就在他的心目中建立起来了。

※ 特别提醒 ※

也有的时候,宝宝可能一根筋非要做某些事情,这时候,父母很容易被激怒,尤其是当父母比较忙乱或者心情不太愉快的时候。这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态度温和而坚定地向宝宝讲明道理,适当的时候可以出面制止宝宝,但是不能因为宝宝不服从就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甚至怒火冲天,最终采取体罚手段。父母这样的态度会加重宝宝的烦恼,为宝宝树立错误的模仿榜样。

3 不要让规则变成可有可无的游戏

宝宝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已经把父母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时候,父母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仅仅是“可能不行”,而且这种“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转换成“行”,只要他拼命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宝宝拼命地“要、要、要”,父母招架不住就会放弃原则“给、给、给”,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他逐渐掌握了不理不睬或者拼命哭闹这个控制父母的屡试屡见成效的绝招,并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不坚定形成了一种惯例,让宝宝错误认为,父母制定的规则并不需要立刻响应。直到父母真正感到了内心的愤怒,宝宝才会意识到这次是真正的命令,他必须尽快实行。

在这样的事件中,父母和宝宝几乎都成了老练的演员,他们已经纯熟于戏剧的情节,并且认真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于是,每一次类似的场景都像是事先安排好的、计算机程序化般的、按照剧本上演着,而父母每次都不得不重复从假生气逐渐升级到真正生气的每一个步骤。如果父母让规则在宝宝心目中变成了这样的游戏,那么父母的力量就只剩下那些空洞的威胁,他们会一再地陷入烦恼的状态,并因此破坏和宝宝之间的积极关系。

※ 特别提醒 ※

一旦给宝宝制定了某些规则,父母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如果父母在这件事情上坚持了规则,而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放弃原则,那么,父母的做法无疑就是在强化宝宝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并坚定他耍赖的信心。

4 指令要明确,以免宝宝蔑视规则

从宝宝一出生起,父母就应该以一定的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比如,定点喂奶,定点睡觉。从小就应该让他懂得规则就是规则,如果他们不遵守规则,他们就要承受他们所不喜欢的后果。如果父母不能坚持原则,那就不能怪宝宝破坏规则。早期的亲子互动是宝宝社会化的第一课堂。正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反馈,宝宝才能认识或矫正自己的行为。有位妈妈总是抱怨她8个月大的儿子不好好睡觉,小家伙几乎每晚都要半夜起来,并且一定要妈妈陪他玩,有时要玩一个多小时才肯再去睡。这位妈妈被搞得精疲力竭,工作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她一脸无奈地说:“我一遍一遍地说,宝贝,你现在该睡了。”但结果呢,她还在继续陪宝宝玩,不是吗?这样的行为无疑给了这样一个讯息:妈妈说我该睡觉了?啊,那是可以不遵守的规则,和我无关,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看,妈妈还在陪我玩呢。

※ 特别提醒 ※

宝宝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地步,因此,父母需要通过不时的提醒来帮助宝宝记住并遵守规则,父母在提醒宝宝有关规矩时,一定要指令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这样,宝宝才能明白规矩就是规矩,是事先约定好的,是必须遵守的。只有说一不二,宝宝才会听从。

5 给宝宝一个“预警”,让宝宝有反应的时间

img80

有的父母习惯于指望怒火而不是行为来发挥作用。这非但让父母精疲力竭,而且也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威胁和责骂会破坏亲子关系,将宝宝渐渐引导到对立的一面,并且每一次的对立,都使父母的神经以及他们和宝宝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更严重的后果是,当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心情糟糕时,往往会情绪失控,突破常规的状态,对宝宝进行非常严厉的惩罚。这时,冲突陡然升级,家庭的平静就轻易被一件生活琐事彻底破坏。逐渐地,宝宝具备了一种只听自己想听的事情的能力,于是,父母唠叨的规则在他的眼里变得毫无意义。面对这种情形,父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宝宝一个“预警”:“你还有5分钟时间,然后我们该收拾玩具了。”这样可以给宝宝心理准备的时间,用来对父母的指令做出响应。只要父母坚持,宝宝就会明白,过了这5分钟,一切都得改变。

毕竟,无论宝宝还是成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被突然强行制止。因此,给宝宝一个“预警”的时间来做准备,他会比较容易从心理上接受父母的建议。规则在这里也逐渐变得比较人性化,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研究表明,这种限时措施相当有效。

※ 特别提醒 ※

父母在给宝宝预警时,切记不要给宝宝模糊的指令,比如:小立,一会儿我们要出发了,你还可以再玩一小会儿,毕竟,宝宝对时间的概念十分模糊,因此他们无法理解待会儿究竟可以待多久。因此,当父母准备妥当,发出出发的指令时,宝宝会觉得很不公平。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待会儿还早着呢。最好的办法是跟宝宝约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10分钟,然后定好闹钟,等闹钟一响,宝宝就明白时间到了,他也会乐意接受父母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