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勇于尝试

让孩子勇于尝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年夏天的一天,母亲让本杰明去照看亲戚家的一个婴儿——让他用扇子赶走婴儿脸上的苍蝇。他父亲知道后正要狠狠地教训他,却被妻子萨拉阻止了。1763年25岁的本杰明来到伦敦,开始以历史画家的身份跻身于英国画坛。教给孩子勇于尝试的道理,让孩子相信他“只要做了,就有可能击中”。

8.6 让孩子勇于尝试

18世纪下半叶,有人把本杰明·韦斯特的出现称为艺术奇才的“横空出世”。这位英国皇家学院的院长,一生的作品除以宗教、神话为题材外,绝大多数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他被英王乔治三世奉为上宾,雷诺兹爵士称他为最值得尊敬的怪物。

本杰明·韦斯特,1738年10月出生于美国,20岁前就已是纽约市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关于自己的成功,他宣称是母亲的一个吻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本杰明·韦斯特的母亲年轻时叫萨拉·皮尔森,是一个贵格会信徒的女儿,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贵格会信徒韦斯特,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人居住地。他们共育有十个孩子,本杰明·韦斯特是十个孩子中的老幺。

韦斯特的家庭很清苦,十个孩子的大家庭的重担几乎都压在萨拉一个人身上。人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困难重重的家庭中会发生什么奇迹。

1745年,本杰明·韦斯特已长到7岁。这年夏天的一天,母亲让本杰明去照看亲戚家的一个婴儿——让他用扇子赶走婴儿脸上的苍蝇

那天中午,在本杰明的细心呵护下,婴儿慢慢进入了梦乡。小本杰明·韦斯特被熟睡着的婴儿的异常美丽吸引住了。他用手在扇子上比划着,好像要画下婴儿的美丽脸庞。而这一切被母亲萨拉捕捉到了。

“你想画下宝宝的脸吗?”萨拉微笑着问本杰明。

“我不会,我画不出。”本杰明说。

“你不画怎么知道呢。”萨拉指着桌子上的一红一蓝两瓶墨水说,“你试试。”     母亲说完便走了。本杰明拿出一张纸,打开墨水瓶,画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画是画好了,可他的脸上、衣服上都沾了很多的墨水,桌子上也一片狼籍。他担心母亲看到这个脏乱的局面时可能要破口大骂。哪知母亲走来后,用特有的慈爱目光看了一眼那张画,声音颤抖着惊叫起来:“哦,天哪,这简直就是小萨莉的照片啊!”然后她搂着本杰明的脖子,亲吻了他,并且说,“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母亲的鼓励激发了本杰明对绘画的兴趣。那些居住在附近的印第安人用红色和黄色的油彩来装饰他们的孩子,他们时常送给本杰明一些油彩。萨拉还不知从哪里弄到一些靛青送给儿子。本杰明很快发现,把黄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绿色,这样他就有四种颜色可以用来画画了,不久他就很顺利地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了。

由于居住在偏远的森林里,远离商店,因此他很难获得画笔。萨拉想到一个办法,用猫身上的毛做画笔。不久她家的那只猫身上就变得光秃秃的了。

有一天,已经上小学的本杰明在阁楼里专心致志地画画,竟然忘记了上课。他父亲知道后正要狠狠地教训他,却被妻子萨拉阻止了。萨拉一遍一遍地重复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父亲似乎开始对儿子另眼相看了,不再骂他。

萨拉对儿子的鼓励使本杰明对绘画越来越入迷,画的作品也越来越多。每当邻居朋友来到家里做客,萨拉总会高兴地把本杰明的画拿给他们看。

1763年25岁的本杰明来到伦敦,开始以历史画家的身份跻身于英国画坛。1772年,他成为被英国宫廷聘用的历史画家,1792年接替著名的雷诺兹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院第二任院长,他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820年逝世。

韦斯特作为历史画家,一生中画过大量近代历史题材,在所有这一类题材的油画中,《沃尔夫将军之死》最有代表性,反响也最强烈。许多年以来他一直受到许多人的爱戴,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出类拔萃,还因为他生前非常同情和鼓励那些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年轻艺术家们。这也是他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萨拉这样一位开明、善于发现并肯定优点的好母亲,本杰明的才华或许不会像今天一样被人们所赏识。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总是能通过很细微的变化发现孩子不为人知的特长,如果发扬一下,支持孩子尝试一番,真说不定一个天才就被发掘出来了。

夏天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比尔出外散步。

在一片草地上,比尔看见了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男孩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男孩有时竟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比尔便停下来站在不远处好奇地观看,因为他还从未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不断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男孩手中,她微笑着,明显流露出关爱的神情,可以看出她是那个男孩的母亲。

男孩打得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比尔一眼就看出一定又是打不中,果然每次都不出所料,可那个男孩还是不停地瞄准、不停地打,母亲也很有节奏地给儿子递着石子。

比尔终于忍不住了,走上前去,对男孩的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没有转过身来,仍旧朝向瓶子的方向。

男孩的母亲对比尔笑了笑,“啊,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看着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比尔怔住了。

半晌,比尔才喃喃地说:“哦……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嗯……”比尔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比尔沉默了。

过了很久,男孩打弹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平静地递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比尔这才发现,其实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向一边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拂,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经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橡皮筋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到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个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完全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 比尔想。犹豫了一下,和他们说了声“再见”,比尔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比尔的身后传来了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

谁会知道未来是个什么样子呢?像故事中那位母亲一样正常待你的孩子吧!教给孩子勇于尝试的道理,让孩子相信他“只要做了,就有可能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