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要有铁石心肠

父母要有铁石心肠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孩子有多种方式。一味娇宠孩子,容忍孩子的恶习,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默多克的母亲似乎有点“铁石心肠”,但正是这种“铁石心肠”才造就了默多克今天的成功和辉煌。然而她又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母亲。1960年11月25日,杰奎琳给肯尼迪生下儿子小约翰。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为了争取连任,1963年11月20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

2.2 父母要有铁石心肠

刚上大学时,爸爸和亚里克约定:每月15号给亚里克寄500美元的生活费。

亚里克用钱既无计划也不节制。三天两头,找个理由就与同学到校园餐馆挥霍一顿。结果第一个月还没过完,亚里克的口袋里就只剩下几个钢鏰叮当响了。第一个月,爸爸容忍了儿子的无节制做法,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了过来。然而亚里克却不知悔改。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依然如此。

终于,在离第四个月的收款日还遥遥无期的时候,亚里克又捉襟见肘了。万般无奈之下亚里克只好拍了一封电报回家,内容很简短:“爸爸,我饿坏了。”

爸爸很快回了电报,也很简短:“孩子,饿着吧。”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20美元的10天里,亚里克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出手之前辎铢必较,竟然也把难捱的日子熬过去了。

从此以后,亚里克学会了精打细算,并且发现,其实只要稍稍节制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400美元生活费就足够了。这样一来,每个月亚里克还可以积攒下一些钱。亚里克用这些钱买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书、磁带、唱片,做了一些比如旅游、捐款等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没有忘记偶尔和朋友们到餐馆聚聚。

亚里克的大学生活比以前过得充实多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孩子的最直接的老师,父母不能动不动就怕刺激到了孩子,然后会在孩子的哭闹下,向孩子表示妥协。教育孩子有多种方式。有时应该温和,有时必须严厉甚至狠心。一味娇宠孩子,容忍孩子的恶习,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该狠心的时候就狠心。把孩子逼到很为难的境地,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忍得一时痛,胜过十年功。

鲁伯特·默多克,企业家、世界传媒大亨,生于1931年的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控制了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的《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股。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中国香港的亚洲卫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又宣布与日本公司合办一家专门拓展互联网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公司。

在这位世界巨富成功的背后,是一位严母的教育和心血。她给予默多克的早期教育,以及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使默多克一生受益无穷。

默多克的父亲凯斯·默多克在澳大利亚拥有《论坛报》集团,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报业人士,1933年被政府授予爵士头衔。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格林曾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她很有主见,性格果敢,对儿子默多克既宠爱有加又严格要求。

父亲凯斯对他惟一的儿子默多克很是喜欢,甚至有点溺爱,为了纠正默多克在父亲的宠爱下养成的任性和娇气,伊丽莎白专门为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只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们一起在大房子里睡觉。从春天到秋天,太阳下山,全家吃完晚饭、读书看报以后,母亲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最初,母亲还时常在小木屋里陪伴默多克,等他睡着后才返回大屋。渐渐地,默多克开始喜欢上了这间小木屋,于是,母亲就让他自己一人在小木屋里睡觉。父亲凯斯却于心不忍,几次三番地想打退堂鼓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这时,母亲就会对父亲说:“我认为在外面睡觉对我们的儿子很有好处,这是对他的一个锻炼。他不仅仅是要适应这些树,更重要的是,他还要适应自然界的黑暗,适应独处,这样做会让他变得更勇敢。”就这样,默多克在小木屋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实际上,这个花园里的小木屋是一个“美妙的小房子”,屋内有电灯,有一张床,还时时可看见萤火虫,而且夏天的时候非常凉爽。默多克越来越喜欢他的小木屋。

默多克10岁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刚开始,父亲以儿子年纪还太小无法自己照顾自己为由,反对这一做法。但母亲却坚持她的想法不让步,她对丈夫说:“在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这对孩子绝对有益,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默多克就读的学校叫基隆语法学校,这里位于海风口,冬天非常寒冷。但这个学校的教员个个博学多才、诲人不倦,校长严格且尽职,默多克在学校里不仅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几位良师益友的影响下,他开始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开始了他的媒介生涯。

默多克的母亲似乎有点“铁石心肠”,但正是这种“铁石心肠”才造就了默多克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但是,我们今天的父母却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护在自己的双翼下,结果孩子越来越娇嫩,独立性越来越差,试想,他们以后又怎能适应各种环境、各种职位呢?他们怎能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呢?

杰奎琳·肯尼迪骄艳风流、离经叛道、雄心勃勃,其美丽的身影和神奇传说至今仍然值得人们津津乐道。在走马灯式的白宫女主人中,杰奎琳可称得上是美国人心中真正的“第一夫人”。然而她又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母亲。

1960年11月25日,杰奎琳给肯尼迪生下儿子小约翰。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为了争取连任,1963年11月20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可怎么也没想到,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了这对夫妇。肯尼迪是被行刺者用步枪击中头部而死的。这天中午,他乘飞机到达这个城市进行访问。接着,他乘汽车从机场去达拉斯市区,准备在那里发表一篇演说。肯尼迪夫妇和得克萨斯州州长康纳利夫妇同乘一辆敞篷汽车,从欢迎的人群中间缓缓驶过。当车队驶经一座大楼的时候,从大楼五层楼上的一个窗户里射出三发子弹,其中一发击中了肯尼迪的太阳穴。半小时后,肯尼迪就在医院里死去。

1964年秋,悲痛中的杰奎琳带着小约翰从华盛顿搬至纽约居住并上学。尽管她名扬天下、腰缠万贯,但她不能容忍儿子约翰日后成为一个花花公子。对儿子的强化教育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当小约翰11岁时,杰奎琳把儿子送到了英国的德雷克岛“勇敢者营地”去受训,学习驾驶帆船、独木舟爬山,锻炼他刚毅果断的独立人格。儿子13岁时,她又送他到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去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20天的训练中,不给食物,只给一加仑水、两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求生的书。约翰15岁时,杰奎琳再送儿子到肯尼亚的荒野里自求生存。当约翰中学放暑假时,她还把儿子送去参加“国家户外学校”的70天训练,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强化约翰独当一面的才能,她又送儿子参加和平队赴危地马拉从事地震救灾工作。

小约翰自幼羞怯、自卑、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正是在他母亲杰奎琳的锤炼独立人格的家教下,他才成为一个自信潇洒、求索向上、理智节制、圆通练达的青年。

小约翰于1983年毕业于布朗大学,先在印度工作了一段时间,1986年秋,入读纽约大学法律系,1989年8月,成为曼哈顿一名检察官,在打赢六场官司之后于1993年7月辞职。1995年9月,小约翰创办《乔治》杂志,任董事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