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

父母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先生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来找心理医生问诊。李先生真的是愁死了,刚开始他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家里被宠坏了,所以把在家里的坏毛病带到了学校,所以就想是不是对孩子要求严格一点,打骂几回就会改掉臭毛病,结果没有任何效果,他还怕再打把孩子打出其他的心理毛病来,于是在久揍无效之后终于有点明白,这估计不仅仅是宠出来的坏毛病,可能是其他原因。

第四节 父母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

告别童稚,长大成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家长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顺利成长,但是愿望归愿望,事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没有用心用脑去了解孩子的状况,不了解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因而往往事与愿违,家长伤心,孩子抱怨。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当一个人处于青春期,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安全措施搞得不好的化学试验室,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一下把人炸得粉碎。这话说得的确没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极大变化,而对于这种变化,孩子也许缺乏足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所以会不知所措,进而可能会导致行为上的混乱与无序。因此,对少男少女来说,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最叛逆最令家长琢磨不透的时期,同时也是最需要父母理解和帮助的时期。

因此,首先,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准确估计,这种评估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有的家长喜欢高估自己的孩子,还有的会一味地贬低自己的孩子。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家庭施教的不准确。错误和不准确的估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绪。有的家长在没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单凭某一学科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成绩就盲目断定孩子“笨”。

其次,家长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总是忽略对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最后,要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经常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贪玩、有意不想学习。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孩子“不想”的问题,而是“不能”的问题,是由于某种或多种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他们不能够长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这次考试又是倒数第一,老师都让我带回家,老师说下学期要考虑是否让他休学了。”李先生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来找心理医生问诊。他无奈地向医师诉苦,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多次被老师“投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不是动这就是动那,有时还自言自语,还经常在课堂上打闹,频繁地打同学,孩子家长都专门等他等过好多次,又给家长赔礼道歉又要安抚老师;回到家里孩子还是老毛病不改,一会儿翻东西一会儿上串下跳,要什么东西就得立刻给,不然就是大闹天宫,打骂都无济于事,他好像根本就不怕,或者根本就无所谓,打得痛哭流涕也没有用。

李先生真的是愁死了,刚开始他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家里被宠坏了,所以把在家里的坏毛病带到了学校,所以就想是不是对孩子要求严格一点,打骂几回就会改掉臭毛病,结果没有任何效果,他还怕再打把孩子打出其他的心理毛病来,于是在久揍无效之后终于有点明白,这估计不仅仅是宠出来的坏毛病,可能是其他原因。于是他带着孩子走进了医院。最后,在医生的帮助下,他才认识到孩子是有点心理问题,还有一定程度的幻觉出现。

就像这位家长一样,如果长期坚持给孩子错误诊断,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差,最后不可挽救。所以,作为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如有不妥,应该请教医生,而不是自己胡乱猜测,从而耽误了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