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捡地上的东西吃

捡地上的东西吃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和孩子一岁前的管教有关,即过分限制孩子吃手、咬东西。婴儿吃手、咬东西,也是其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使他们自己充分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外界的联系。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家中吃饭的时候,都会要求孩子把掉到餐桌上的食物捡起来吃掉。

场景6 捡地上的东西吃

曾有一个妈妈和我说,她孩子有一次捡食别人丢弃的冰激凌包装纸,问我这是为什么。其实,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曾经有过捡东西吃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坏的习惯。

对此,可从儿童心理、社会影响、儿童生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儿童心理方面

第一,孩子记忆、分类不成熟。

对于2—4岁的孩子,还不能系统进行分类。你这次告诉孩子这种东西是不能捡食的,孩子当时可能记住了,但下次又会捡起来吃。和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不断提醒。

第二,孩子好奇在探索世界。

如果孩子只是随便捡起东西,放在嘴里舔舔、咬咬,并不是真的吃下去,那很正常,不是坏毛病,家长也不要限制。婴幼儿正值认识事物的萌芽期,物品除了看看、碰碰,他们还想把物品放入嘴里尝尝味道,这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孩子还能从中得到许多乐趣,当发现不好吃的时候,下次自然也就不吃了。

另外,还有可能是孩子发育过程中“口欲期”的缺失。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和孩子一岁前的管教有关,即过分限制孩子吃手、咬东西。婴儿吃手、咬东西,也是其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使他们自己充分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外界的联系。如果缺失,以后孩子总会找机会进行“替代性满足”。

第三,为了引起你的关注。

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和你对孩子的照料或环境不正常有关。孩子可能因为较长时间缺乏“关注”,擅自拿取异物吃只是想吸引家长的注意力,但日久会成为习惯,变成不易解除的条件反射。对于这种情况,可多给孩子些关心,切忌简单粗暴,更不要对孩子施以责罚,否则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2.社会影响方面

影响一:儿童食品的包装问题。

现在的商家,往往在儿童食品的包装上,印上极“艳俗”的色彩和样式。你可别以为是商家的审美观太低,他们可是儿童心理学的高手!这些花里胡哨的包装袋,对孩子的视觉冲击极大。孩子看见一个花花绿绿的东西,被色彩和图画吸引,就不由自主地捡起来。

如果只是花里胡哨到也罢了,更可气的是,有些厂家在儿童食品里加了大量的香精!这些食物类香精的“浓香”味,在包装袋敞开数天时,依然保留。浓郁的香精引起强烈的“食欲”,立即引起孩子的条件反射,拿着包装袋或里面的残余食物,进行尝试性舔舐。

影响二:孩子看见其他人在吃。

有一些父母,不希望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控制比较严,完全不给孩子吃。可孩子终究会看到其他小朋友吃的,这无形中让孩子对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格外的在意,也会寻找机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所以,我的做法是,选择比较健康的零食,定期给孩子提供,且完全和奖励无关。通常正规商家生产的、上市多年的儿童食品,虽然对健康和营养没有太大的好处,但也不至于让孩子吃出毛病。所以只要不是和吃饭冲突,在这方面,我没有给孩子设置特别多的限制。

影响三:家长自己的捡食习惯。

生活中,大家会教育孩子要爱惜,比如节水、节电、不浪费食物等。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家中吃饭的时候,都会要求孩子把掉到餐桌上的食物捡起来吃掉。这是对的,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可是当食物掉到地上的时候,通常无外乎有下面的四种处理方式:

1)丢弃:对孩子说东西脏了,不管什么食物,掉在地上就都不要了;

2)真清洗:对可清洗的食物,清洗后再递给孩子,例如苹果;

3)假清洗:对不可清洗的食物,吹吹,然后说干净了,又递还给孩子,例如饼干;

4)自食:对孩子说东西脏了,你不能吃了,不过怕浪费或可惜,然后你自己吃了。

朋友们,你是采用了哪种?

前两条,个人认为都是没问题的。

但第三条,家长们应该知道,当食物掉在地上,虽然你可能吹掉浮土,但食物上仍有可能沾上各种细菌和寄生虫。你就是再怎么吹,也不可能全部吹净,只不过求得一个心理安慰罢了。因而,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

对于第四条,说实话,我有时候也不能免俗,特别是特别贵或者珍稀的美味。但是,我仍会对孩子说,这东西不能吃了,“我”去丢到。这里是强调我去,而不能让孩子去。什么意思?呵呵,我背着孩子自己“偷吃”了呗!当然,在户外也只能真的丢弃。

我可不想让孩子觉得扔了可惜,也捡起来吃的做法。他们认为,既然你可以吃,我也是可以吃的。这样会导致孩子认为,东西掉在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样的。

3.儿童生理方面

一般情况是,孩子确实是饿了、馋了。小孩子的消化系统还不成熟,需要一日多餐。当孩子在外面玩一阵,由于体力消耗和接近饭点,对食物的香味很难抵御。所以,当带孩子出去玩较长时间时,不妨备一点水果和零食。

比较特殊的是,孩子捡食非食物物品。如果在你多次制止无效后,孩子依然是捡食纸片、石子、泥土等杂物,那你就需要考虑异食癖了。异食癖,也叫嗜异症,是指婴幼儿在摄食过程中,逐渐地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嗜好,对通常不应取食的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对此,你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确诊。

4.应对策略

当孩子真的发生捡食现象,千万别口气夸张地阻止和训斥孩子。这样的结果,不仅可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反而提醒孩子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当你想制止时,心态、口气一定要平稳。

孩子捡起“垃圾”,家长不要上来就抢。只要孩子不“吃”,其他都可以稍缓处理。如果孩子只是拿在手上观察,那就随他去吧,但是需要提醒孩子“看完了就把它扔掉”。一旦发现孩子要往嘴里面放,就马上抓住孩子的手,同时告诫孩子“不能把地上的东西放在嘴里”,同时可以要求孩子把东西交给你。如果已经进嘴,此时就立刻把“垃圾”从孩子嘴里面取出来吧,但需要注意的是,言语和动作不要过分夸张,否则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个“好东西”,下次找机会还得尝尝。

若是孩子捡的是食物“垃圾”,则你可以指导孩子做三件事情:

1)指导孩子把食物“垃圾”丢入垃圾箱;

2)平时要孩子养成丢垃圾的习惯,即自己吃完零食,一定要自己丢到垃圾桶里面。那你现在就可以提示随地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事情,这个随地扔垃圾的人,很不讲礼貌;

3)你可以告诉孩子,这些“食物”是给小鸟、蚂蚁等小动物它们吃的,如果你吃了,小鸟、蚂蚁就没有饭吃了,趁机转移孩子对食物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