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样问孩子才肯说

这样问孩子才肯说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这种提问,孩子常因为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特别是那些有质问性质的提问。这样提问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最有可能的是只回答一个他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或最容易回答的。这种提问,主要是以反问形式责备孩子,带有贴“标签”性质。这样有威胁性的提问,经常使孩子产生被排斥、指责和防卫心理。这样提问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尽管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提问,是提问中有2个以上的否定词。

场景2 这样问孩子才肯说

曾经有段时间,女儿不太愿意回答我的提问,虽然有时她会主动说一些自己在幼儿园的情况,但当我问的时候,经常当作没听见。对此,我仔细地反思了几天,细心回忆了我是怎么和孩子说话的,结果越想越不是滋味。原来,我把工作中的语言形式,用到了孩子身上!

这也说明,我平常与人打交道时的说法方式有问题,许多沟通中的障碍,都源于我们在提问时的不妥当。这还真验证了那句话: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教育我们,来发现自己的错误。

我整理了一些在提问中经常犯的错误,你也可以“自查”一下。若你有超过5个以上的情况,非常有可能,你在与孩子或其他人的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

1)封闭性提问

这种提问,通常只能采用“是”和“不是”来回答。这使孩子在对话中,只能被动应答,有压抑感和被询问感,其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

如你想问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饭情况,你会怎么问?

常见:“今天你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呀?”

更好:“今天你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好吃的,说出来,让爸爸也流流口水。”

2)带有强烈假设性的提问

这种提问,实际上事先已有一种假设,而期望孩子的回答来验证你的判断。当孩子被验证后,你常会把表示你有预见性的话讲出来。而没有验证,也会出现“真的?假的?”等怀疑。

如孩子回家后又吃了不少饭,你想问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饭情况:

常见:“你们幼儿园的饭,是不是没有家里的好吃?你怎么总像没有吃一样?”

更好:“你们幼儿园的饭菜里面,你最喜欢吃什么?我也学着做一做。”

3)审问式提问

对这种提问,孩子常因为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特别是那些有质问性质的提问。从本质上讲,这对孩子有强烈暗示性,明显要求孩子回答理由,也暗示孩子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而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表白自己,或是以沉默应对。

如孩子做错一件事情:

常见:“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知道那是错的吗?”

更好:“我听见被你摔的娃娃哭了。”“你和娃娃闹别扭啦?”

4)多重问题的提问

这种提问,往往是对一件事进行连珠炮形式的提问,表现出家长的急躁和没有耐心。这样提问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最有可能的是只回答一个他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或最容易回答的。

如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

常见:“幼儿园老师怎么让你做的?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朋友又是怎么做的?”

更好: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啦!

5)多重选择性的提问

这种提问,和封闭性提问接近,虽然有选择但余地不大。孩子可能通过你的暗示,按照你的估计进行回答,容易把孩子的真实想法给掩盖了。

如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做手工的:

常见:“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用手,还是用剪刀?”

更好:“能教教我,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

6)责备性提问

这种提问,主要是以反问形式责备孩子,带有贴“标签”性质。这样有威胁性的提问,经常使孩子产生被排斥、指责和防卫心理。在与孩子沟通中,家长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提问。

如孩子跑,被地上的玩具绊倒,哭了,你会怎么问?

常见:“你看看,摔痛了吧,当初你干什么来着?”

更好:“磕痛了吧?我想,玩具也被你踩痛了,咱们先把玩具收起来?这样谁都不会再痛了。”

7)预言式提问

这种提问,和责备性的提问有一点接近,但主要是以预想结果来责备、嘲讽孩子,也带有贴“标签”性质。这样提问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尽管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孩子把拼插玩具给弄坏了:

常见:“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不行,不是说过不让你这么拼吗?”

更好:“我知道你想独立尝试,来,我们再试试这一个,看看怎么拼会更好?”

8)归罪猜想式提问

这种提问,常是家长以主观猜想出发,并带有归罪性质。当孩子面对这样的提问,不管是否有自己的责任,第一反应都是先否认,而后再想办法进行解释。

如你看见一个碗被摔破了,你会怎么问在旁边的孩子?

常见:“这个碗是你摔坏的吗?怎么这么不小心?”

更好:“我看见地上有一个摔碎的碗。”

9)双重否定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是提问中有2个以上的否定词。由于孩子小,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他们对双重否定,常常会转不过圈了,一迷糊,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如你问孩子喜欢不喜欢一个老师:

常见:“你们班上,没有一个小朋友不喜欢张老师吧?”

更好:“你喜欢那张老师哪些地方?”

10)驴唇不对马嘴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主要是问与当前情境无关的事情,并往往基于错误的假设或方式。遇到这样的提问,别说孩子了,大人都晕。一般情况下,孩子也会用无意义的字来答复你。

如你和孩子正在讲故事,你突然想起问孩子喜欢不喜欢一个老师。

常见:“你看这,多好看。对了,你喜欢你们班的张老师吧?”

更好:根本不问。

由上面的十条看,常见说法和更好说法,基本都是针对同一件事,但给孩子的感受却差别极大。要是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在认同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表达,那将让孩子喜欢与你沟通,并愿意考虑你的意见。有了这样好的沟通基础,就不怕将来会出现“孩子大了不爱跟父母说话”的情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