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来!拯救男孩!

起来!拯救男孩!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整个“事件”中,一言未发。然而有意思的是,老太太总说身体不好,可是她一个人独住,也从未发生过任何状况。但只要儿子回家,不管儿媳妇是否陪同,老太太都要求儿子晚上陪着她睡,因为她“身体不好”。从爬石头事件,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勇于尝试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认知和学习,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出优质的品格。

场景4 起来!拯救男孩!

在孩子的成长中,一切皆有因果。家长每天的所作所为,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你抓住一个小小的机会,你对孩子教育就事半功倍,若你忽视了,也许你可能用一辈子都改变不了孩子的状况。所以,生活点滴就是教育,而教育中无小事!

1.场景一

我和孩子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端午节,全家郊游。当带着女儿爬山时,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尽管是天然形成的石头,表面却非常平整,像块大石板,石头表面是个斜角,倾斜约45度,最高离地近4米。我女儿从小喜欢攀爬,此时立刻脚痒。孩子妈看到她跃跃欲试,见怪不怪地说:“想爬可以,但需要有爸爸的保护。另外你得把鞋脱了。”

孩子妈妈的意思是,由于孩子没穿运动鞋,光脚的摩擦力更大,也更便于脚下用力,这是我们家的“老规矩”了。孩子一听,鞋子一秒不到就离开了脚,同时小喇叭“通知”我去帮忙。在我间接的保护下,孩子很快爬了上去。虽然下来时有一点胆怯,但慢慢也倒退着下来了。

巧的是,我女儿准备爬时,一对夫妇带着一男孩正好路过。小男孩大概6岁,看着我女儿爬,神色有些好奇,自己也迈上一条腿想尝试。而此刻他妈妈立刻喊起来:“××,你不许上去!”我眼看着那个男孩,神情一挫,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两只小脚不停地用鞋面蹭自己的小腿。

当看到我3岁多的女儿顺利爬下来,小男孩也学着脱鞋爬上去。而这次,孩子妈妈立即抓住孩子,说:“你非得哪儿危险往哪儿去啊你!”转而又对着孩子爸爸大叫“×××你干嘛呢?也不管管你儿子!走了,走了!”男孩没再说什么,蔫蔫地跟着妈妈走了。而爸爸呢?在整个“事件”中,一言未发。

2.男孩怎么都消失了?

大家从这个小小的事情中,看出什么名堂,有什么感悟?我说说几点感受:

第一,当今社会,无数人高呼“拯救男孩”,大家也在感叹“纯爷们儿”越来越少。作为男孩的父母,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为什么在男孩子想要体现勇气、挑战困难的时候,父母却要硬生生地阻止他?

男孩子,是需要通过挑战和征服,来证明自己和积累自信的。这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将直接影响到他如何面对压力和困难、能否克服逆境,甚至从中脱颖而出。真正的人才,一定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而缺乏勇气和征服欲的男人,能挑起重任吗?

第二,孩子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因兴趣而引发的探索精神,是孩子最天然、最有效的学习动力。若因父母原因,孩子不能自主选择兴趣,那久而久之,兴趣还存在吗?孩子恐怕会对什么都无所谓,甚至麻木。等孩子到了学校,家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没有一点钻研精神”,瞧,这孩子多冤枉!

第三,一个“功能良好的母亲”,应是慈爱、温柔、善良、宽容、接纳的。我遇到的这位妈妈,一定是爱护孩子的。然而,这位母亲表现得过于控制。同时,一个“功能良好的父亲”,应该是智慧、勇敢、权威、正直、有力量的。而那位爸爸自始至终没有发言的机会,我想就算他说了,也没什么分量。现在试想,一个控制欲很强、又很爱自己儿子的妈妈,同时孩子父亲在家没什么话语权,那么他们的儿子未来可能是什么样?

好,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再说另外一个事。

3.场景二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超级能干、泼辣,她“娶”了一个老公,现在两人都四十多岁了。这个老公,表面看是一个很平和的人,多少有一点“与世无争”。当第一次见时,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老实人,不爱说话,蔫。而在经济上,他的收入不及他太太的一半。

要说,作为一个强势的女人,有这样一个随和的老公,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可是,我朋友老公的父亲去年过世了,自此他只要回到母亲家,晚上必然要陪母亲挤在双人床上睡觉。当两口子一起回的时候,这位老公让妻子,也就是我的朋友,自己到客房睡,他依然去陪母亲睡觉。

对此,我朋友非常地不满。我含蓄地了解了一下,这位老公说:“我母亲身体不好,万一晚上有事我能照顾她。”然而有意思的是,老太太总说身体不好,可是她一个人独住,也从未发生过任何状况。但只要儿子回家,不管儿媳妇是否陪同,老太太都要求儿子晚上陪着她睡,因为她“身体不好”。在这个家庭里,母亲一直居于控制的地位,儿子和母亲从小关系就很好,而对于父亲,相对疏离很多。

大家看到这里,品味一下,两个例子到底有什么联系?

4.两个家庭的相似之处

从爬石头事件,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勇于尝试的。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胆大一点,但实际所作所为却让孩子的胆子变小。孩子的胆量,许多时候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做出孩子“我能行”的事情来。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认知和学习,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出优质的品格。十分可惜的是,当我们一边拼命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良好教育的同时,我们又在不停地破坏孩子的生命力!许多家长在生活中,因为自己的无意识,在自己不知不觉的“引导”和“示范”下,带着孩子走偏了。

好了,让我们从第一个家庭中,可以看出什么:

●强势母亲和弱势父亲;

●控制欲很强的母亲,以“爱”的名义掌控家庭;

●几乎没有父权的父亲,也不参与孩子教育;

●母亲限制孩子做她认为危险的事情;

●当着外人,训斥孩子;……

那孩子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有什么感受?

●连爸爸都不是对手,抗争妈妈是无用的!

●真羡慕那个小妹妹!

●还是放弃冒险精神吧;

●妈妈总说我不行,也许我是真的不行;

●当着外人数落我,真是难堪;

●只要听妈妈的话,就不会挨骂;

●当我想要做什么事情之前,最好还是经过妈妈的同意;……

那第二个家庭中,可以看出什么:

●强势母亲和弱势父亲;

●控制欲很强的母亲,以“爱”的名义掌控家庭;

●几乎没有父权的父亲,也不参与孩子教育;

●母亲总有办法控制儿子,很简单,通过“生病”就能让儿子留在自己身边;

●不管儿子多大,对母亲而言,永远是她的私有“物品”;……

那孩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抗争妈妈是无用的,“服从”的代价最小!

●听妈妈的话,通常都没错;

●我已经习惯了什么事都有妈妈管;

●对我来说,一个能干的妻子和妈妈一样,可以把我照顾得很好;

●与世无争,挺好,不需要操心那么多的烦心事;

●别人说我什么,随他们吧;……

上面两个真实案例的分析,相似度是很高的。但我并不想、也不能下结论说,第一个家庭中的男孩,经过母亲的强“控制训练”,一定就会变成第二个例子中的“那位老公”。但我们或许应该想想,什么样的家庭形态对孩子来说是最良好的?自己家里现在是什么样的?家庭的功能都正常吗?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控制孩子,并对孩子的“听话”洋洋自得?孩子在家庭里是否自由?是否被尊重?是否保留了他们珍贵的天性?

顺便说一下,若一个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而父亲基本没有父权,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到青春期是会有许多麻烦的。强势的母亲最容易养出两种孩子,一种是和她一样强势,一种则是性格软弱,喜欢逢迎和讨好他人。天生性格也比较激进的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很容易出现强烈的反抗和对抗,甚至是暴力行为。

同时,由于憎恶自己在家庭中被控制和压制,这样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较为疏远,甚至是恶劣。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妈妈一边哀叹自己多么关心孩子,一方面孩子却根本无动于衷,这岂不是做父母的莫大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