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在孩子成长前面只半步

走在孩子成长前面只半步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上,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即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一时期,在操作层面上,家长应为孩子提供略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较高发展的水平。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孩子到达入学前的年龄时,如果以大量零散的知识教育为主,就是错误的了。

场景1 走在孩子成长前面只半步

回忆起我们这一代人从小长大的经历,恐怕极少有人从四五岁起就开始,学英语、学绘画、学弹琴……。我们小的时候,每家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且社会上也没有这么多的选择,父母对我们似乎只要求读好书、不惹事就可以了,因此我们的童年几乎都是“疯玩”过来的。

而现在孩子的家长,尤其是很多自身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希望让孩子尽早接触到更多有益的教育机会。我看到的现状是,大家也不管孩子的情况,感觉只要对孩子有好处,统统都上,什么音乐陶冶性情,舞蹈培养气质,珠心算训练思维,等等,不一而足。

有错吗?父母希望孩子多学点东西,大方向是没有错误的,可是,什么时候教孩子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而孩子在什么时间能学什么,也是有讲究的。

1.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儿童教育方面,说过非常重要的话:“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所以,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3岁孩子的脸上经常有脏东西,你想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可是你想过没有,有几个3岁大的孩子会在意脸上的脏东西?而又有几个10岁孩子会不在意脸上的脏东西?所以,教孩子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需要一个合适的年龄。

在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上,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即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是潜力的开发,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

在学习的最佳期限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会延误孩子的发展。教育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说白了,就是在孩子将成而未成时,对儿童加以教学引导,这样才是最符合孩子心生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

2.正确的理解与应用

这一时期,在操作层面上,家长应为孩子提供略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较高发展的水平。这不仅让孩子获得“新东西”,使教育跟随孩子已有的成果,同时也不是简单机械的灌输。

比如,通常情况孩子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所以,若在3岁就让孩子辨别左右,就过于超前,孩子“强记”后依然经常搞混。而在5岁教识别左右又偏晚了,可能导致孩子未来对方位知觉的认知差。正确的时间,是在孩子4~5岁时。

从这个角度看,现在有很多父母的做法就是不恰当的:在孩子幼时,教了孩子许多“知识”,包括认字、背唐诗、算术、英语单词等。再加上给孩子看“益智类”的动画片或电视节目和玩电脑,使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大量的“知识”。其实,学前孩子的记忆是以识记为主,这样的结果,虽然表面看孩子获得的信息量不少,但缺乏的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比较等思维处理能力,以及遇到问题时选择与运用策略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孩子到达入学前的年龄时,如果以大量零散的知识教育为主,就是错误的了。更科学的方式是,此时应当能够向孩子展示问题解决的高级思维过程和解决策略,这才是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儿童发展规律,使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否则,你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在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使孩子感到厌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在孩子的发展中,抓住一些重要的敏感期,进行对应方面的教育,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而错过某个敏感期,孩子想发展对应的能力,可能就丧失了最佳时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比如在4.5岁左右,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此时加强对孩子阅读的引导,就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对应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