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

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越来越明显,这也为父母培养孩子的自我劳动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时,要注意为孩子创造特殊劳动条件。总之,培养孩子的动手观念,不仅是为了教会孩子劳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独立性、自信心,以及工作、生活能力。

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在多数家长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平时简单的家务劳动诸如洗碗、扫地之类,一揽子留给了自己。他们这样溺爱自己的孩子,恰恰是害了他们。邻里有一位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至今还不会自己煮面条,至于洗衣服之类的家务活就甭提了。在这些父母当中,“学习——高分”就是他们对子女的最大希望。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相反,少数家长却十分明智,平时在孩子完成作业的同时,尽量让他们多动手,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鼓励他们从事其他各项有益的活动。每当寒暑假,有条件的家庭还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书画或弹琴等学习班,目的就在于让他们勤动手,训练手指的灵巧,增强大脑的灵感,有效地启动大脑皮层分析器的活动。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从孩子学会独立行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聪明的父母这时会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他们撕,给他们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们敲,买来蜡笔教他们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们配盖,为他们准备一些积木、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们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拼七窍板、穿珠子、套盒时延长了专注时间,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尤其是孩子到了三四岁,很是喜欢模仿父母做这做那:在父母洗衣服时,孩子往往也会拿块布片放在水里搓;当父母摘豆角时,孩子常常会蹲在旁边一起弄弄剥剥……此时,请切记不要不耐烦地把孩子赶走,不妨给孩子一个小盆子,洗一洗小手帕、小围兜;给他们一棵菜,几摞豆角,叫他们也学着剥剥。这样不但可避免孩子妨碍自己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以下有几个小建议。

1.指导孩子做手工

如:折纸、剪贴。1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

2.要注意孩子的兴趣特点

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会主动去干。因此,父母首先要注意引起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并使其产生强烈的欲望。如给孩子买个漂亮的小碗和汤匙,孩子就会嚷着要自己用匙吃饭;孩子看到小花猫用爪子洗脸,就会要求父母给他们买小脸盆,自己学着洗脸。不过,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孩子没有掌握好劳动的程序和方法,就会感到劳动很累,从而对劳动厌倦而容易导致失败。

3.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这样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4.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越来越明显,这也为父母培养孩子的自我劳动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时,要注意为孩子创造特殊劳动条件。孩子个子矮力气小,最好为他提供合适的小桌椅、小脸盆、小毛巾。玩具、图书、衣服都要放置在较低的地方,以便于孩子自己取放。稍大的孩子可以为他做小围裙,准备一些适合他们身高、体力的小扫帚、小抹布、小喷壶、小水桶、小钉锤等工具,使孩子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让孩子爱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培养孩子的动手观念,不仅是为了教会孩子劳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独立性、自信心,以及工作、生活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