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理念

“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理念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学校教育不仅割裂了学生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的联系,也将学生校内的生活分割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导致传统“三好学生”的评选具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体现出评价的进步性与发展性。

二、“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理念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改变传统教育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状态,提倡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这意味着学校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生活世界代表着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体现着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蕴涵着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1]。从生活世界的视角反思传统教育,我们可以将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三个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课堂为中心,压缩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以教师为中心,压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是一种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当前教育改革强调学校教育要依据学生生活、基于学生生活和为了学生生活,从而“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他会感到高兴和感到有意义的生活经验”,使“儿童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从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2]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育即解放,它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首先,学校教育需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以成人的生活取而代之。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的是成人的生活,注重的是理性的生活,这不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尽管学生与成人在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学生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在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生活的内容、生活的形式、生活的途径和生活的时空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儿童的生活,就他的时代和对生活的范围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下于成人的生活”[3]

青少年在连续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念、情感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它要通过环境的中介发生”[4]。这里,“环境的中介”指的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也揭示出日常生活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社会的舆论熏陶,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交互作用。脱离了学生的社会关系,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能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而不是鲜活的、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个体,学校德育就成为无源之水,其结果只能是“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获得自我满足”[5]。因此,“新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生活世界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活世界与成人生活世界的差别性,要体现出评价的生活性和针对性。

其次,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生活。“从生活出发,既要求从儿童生活的整体出发、从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出发,也要求从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出发”[6]。学生的生活是综合的、整体的生活。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既体现在学生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的统一上,也表现为学生校内生活的统一上。与成人一样,学生完整的生活包括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就是要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生活的统一,实现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实现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三种生活的整合,实现真、善、美的整合,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传统的学校教育不仅割裂了学生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的联系,也将学生校内的生活分割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导致传统“三好学生”的评选具有片面性。它注重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注重学生在智力生活方面的表现,却无法真正评选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也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因此,“新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生在校内生活的整体发展,也要注重学生在校外生活的综合表现,要体现出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再次,学校教育需要关注学生改造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学生的生活能够通过学生的种种活动,塑造学生行为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倾向,但是,日常生活具有重复性、常规性等特征,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并不是说学校教育是对学生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或重复,而是一种改造的生活。改造的生活意味着,学校需要简化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适应。改造的生活意味着,学校要净化学生的生活,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影响。改造的生活,也意味着学校要平衡学生的生活,从而与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建立起联系。这种经过简化的、净化的和平衡的生活,是一种进步的生活,在这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生长”,“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7]。从这个角度看,“新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体现出评价的进步性与发展性。

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以及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结合国家相关学校道德教育的文件精神,立足我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制订了“宝山区实验小学‘新三好学生’评选指标”。

表1 宝山区实验小学“新三好学生”评选指标

img10

“‘新三好学生’评选指标”从一级指标的三大类到二级指标的十个方面,再到三级指标中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三十个生活化指标,构建出既能客观反映学生品德全貌的场景,又能集中体现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焦点场景的评价指标。

在生活性和针对性上,指标由概括逐步被具体化、深入化和细化,遵循了德育生活化的原则。如三级指标的每一项内容,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情境,具体形象,可感可观。“爱校守纪”就密切联系学校行为规范训练中“每周一练”的要求。“社区实践”来自学校对暑假里学校、社区对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的共同评价和反馈信息。评价标准既体现对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要求,也要尊重和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所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要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在整体性和全面性上,评价指标涉及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这为学校客观地评价学生品行提供了全面的场景。同时,评价的主体由先前的以教师为主发展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使评价的主体由单一性转变为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进步性与发展性上,评价三级指标中从低到高的三个年级序列的要求,隶属于同一个二级指标。对群体而言,体现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分层要求,凸显了不同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性。对个体而言,这为学生在我校的五年学习生活提供了一个发展性的目标,给予了学生积极进取、努力争先的方向。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品德从他律逐渐走向自律的发展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